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范文 王司雷
摘要:围绕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本论文从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做了阐述与探讨,并就化学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部关系与实施原则做了辩证分析与简略总结。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育 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劳动技能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
化学教学是化学教师施教与学生求学的动态过程。化学教师应遵从认识论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在“感性、理性、实践”的螺旋式上升中不断地深化拓展。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化学实验在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形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求实进取作风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一、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世界观、方法论和爱国主义的内容。化学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定律,本质上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因此,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即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例如,在讲原子、分子时,虽然现有条件无法使学生看到原子、分子以及它们运动变化的过程,但可以和向学生展示由电子显微镜拍摄的某些物质的原子、分子真实存在的照片,让学生使用生物显微镜观察花粉微粒的布朗运动。再根据实验所获得的香料气味的传播、墨汁在清水中扩散、高锰酸钾的溶解、萘的升华等事实,对化学实验产生的宏观现象给出微观解释。这种方法使得学生相信原子、分子的客观真实性及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与运动观。
至于辩证唯物主义中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都不难在有关化学实验中寻求到教育的支撑点。如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化学反应与反应条件之间、化学反应与化学现象之间、物质与能量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运动、变化、发展。又如,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加热或同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给反应物加热是使活化分子发生量变;使用催化剂降低活化能,也是为了增加活化分子的数目,它们都是通过活化分子的量变来实现物质质变的目的。再如,化学反应是化合与分解的对立统一,溶解平衡是溶解与结晶的对立统一等等。
爱国主义教育是化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具体措施为:(1)、通过对学生明确实验规则来培养尊章守纪的社会责任感;(2)、通过指导学生合作完成大型实验来培育学生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3)、通过教育学生节约药品、爱护仪器来培养学生热爱公共财产的自觉性;(4)、通过要求学生废物利用、污染处理来培养和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等。
二、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钥匙。化学知识是科学文化的构成要素之一,它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深刻改观着现代生产、生活的面貌。对于化学知识的传播,教育负有重大的使命,而化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事实告诉我们,化学实验不仅推动着化学研究的进展,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铁的生锈时,为揭示铁生锈的原因,首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总结出铁生锈的各种情况:放在潮湿处的铁器易生锈,而干燥的铁器则不生锈;没涂防护层的铁器在空气中会生锈,而涂了油漆的铁器则不生锈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做对比实验。第一实验:将洁净的铁钉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并用塞子塞紧;第二个实验:把经过煮沸除去空气的水装满试管,放入洁净的长铁钉,用塞子塞紧,不留一点气泡;第三个实验:将洁净的长铁钉抵靠在试管内壁,把试管倒立于盛水的烧杯中,试管里只有少量水,并在试管外壁上标明水面位置。
放置几天后,可以观察到:第一、二个实验中的铁钉都不生锈,而在第三个实验中不仅铁钉生了锈,而且试管里的水面约上升了原试管容积的1/5。根据空气中占1/5体积的成份是氧气及上述实验现象,稍加分析,不难得出结论——水和空气(只是空气中的氧气)共同作用是铁生锈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得学生深刻理解铁生锈的要点。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应掌握学生实际,审时度势地编排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定恰当的目标,运用适中的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要注意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从而引导学生把渗透在化学实验中的知识要素提炼出来,并有效转化为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
化学实验是使用有关仪器和药品进行操作的目的性活动,是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的过程。化学实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如细致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维能力、独立的动手能力、敏锐的创造能力。化学实验按主体来划分,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学生实验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師一定要示范好演示实验,开展好学生实验。
例如,做钠和水反应的淙实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一边认真思考下列问题:(1)钠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新切开钠的断面层与表面颜色不一致?(2)把钠投入水中,钠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水面上?钠、水、煤油三者比较,谁的密度最大?谁的密度最小?(3)钠和水反应时发生了什么现象?这说明钠的活泼性与铁、铝比较起来是强还是弱?(4)反应完全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5)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里?为什么钠能够保存在煤油里?教师还可做证明所产生气体是氢气的检验,在学生观察到一系列实验现象并讨论了上述问题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作归纳小结,这样就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验证规律的实验、物质鉴定的实验、物质的提纯实验等,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实验原理、实验的设计思路,然后确定补给仪器、药品、实验步骤。例如讲授质量守恒定律时,待实验和分析后,给出以下思考性问题:(1)该实验是如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它的设计思路是什么?(2)将碳酸钙颗粒加加入盛稀盐酸的烧杯中,反应完全后,称量烧杯所得总质量为何小于反应前盛稀盐酸烧杯与碳酸钙颗粒的质量和?这违反质量守恒定律吗?(3)该验证方法存在反例吗?是否具有代表性?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强调教材中的补给程序是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一定的研究要求设计出来的,是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总结出的。又如对含有可溶性Ag+、Ba2+的硝酸钠晶体的提纯,应引导学生做到:(1)明确硝酸钠是可溶性盐,Ag+可由NaCl试剂来沉淀,Ba2+可由Na2SO4试剂来沉淀;(2)确定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的实验步骤;(3)选择实验仪器、药品;(4)进行规范操作,实现硝酸钠的提纯。以上类似的实验训练,能培养学生树立起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思想和设计实验的创造能力,为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及将来从事化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实验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做好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如仪器的装备、试剂的取用、溶液的配制、物质的分离等,采用教师讲解演示与学生动手练习相的方式效果较好。为提高训练质量,确保人人过关,教师应巡视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对操作不规范的学生给予及时指导,对大多数学生不得要领的操作,教师应重新进行分解动作示范,并适当增加练习次数。
四、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是“研有所获、学有所得”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效地保证充沛的精力;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才能有效地保证活跃的思维。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特别是较复杂的综合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渗透有关身体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督促学生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预习相关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调整身心状态,以保证实验时条理清楚、动作协调、操作规范、安排合理。
在身体素质方面,教师应在化学补给教学中体现“安全第一”的原则,积极引导尚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学生为将来承担社会责任,从事艰巨工作而珍惜健康、注意安全、增强体质。教师的具体职责包括:(1)保证实验室的通风透光、清洁干净;(2)严格有毒药品的管理;
(3)配齐常规应急药品及医疗器械;(4)教育学生熟悉突发事故的处理常识等。
在心理素质方面,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谦虚谨慎、勇于探索、刚毅顽强的精神。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例如,有的化学实验,由于产生的气体或沉淀的量很少,现象不明显,学生观察要仔细;有的化学实验进行缓慢,学生要有一定的耐心;有的化学实验进行几次才能成功,学生要有坚持的毅力;有的实验结果与书上的记叙不完全一致,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找出原因;还有的化学实验繁琐,存在一定难度,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不怕困难。那种对实验操作马虎随便,对实验现象捏造做假,对实验数据加工修改,对实验结果胡编乱扯,对实验报告全盘抄袭的做法,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尊重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笔者认为化学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思想道德素质是先导、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劳动技能素质是目标、身体心理素质是保障。教师应秉着全面育人的原则,密切监测学生的反馈信息,努力维持教学的良性动态,热情追求化学实验教学的最优化。同时,要注意不能将化学实验教学孤立起来,而应将其融入整个化学教学的母系统,处理好课内与课外、实验与课堂的关系,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动地去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要求、选拔的需要。唯其如此,化学实验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有所作为的。
参考文献:
刘新知,化学教学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