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福建省培田古村落旅游业发展思考
范文 谭启鸿 童小丽
摘要:本文以福建省连城县培田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与评价,发现了培田村旅游业存在诸多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政府主导、修正旅游形象、优化产品结构、完善基础设施、理顺管理体制等开发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古村落 旅游业 思考
培田古村落地处福建省西部龙岩市连城县,整个村落历经800多年风雨,其明清古民居建筑群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民间故宫”、 “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 之美誉,并且保留了完整的传统客家文化。目前,古村已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且在2006年荣登“中国十大最美的历史文化名村(镇)”排行榜。但是众多桂冠依然掩盖不了培田古村落旅游业发展缓慢的现实。
1 培田村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思考
1.1游客了解程度低,说明宣传促销不力
培田村宣传促销力度一直很小,在媒体上很少见到培田村的商业旅游广告,更是几乎搜寻不到培田村的任何节会等主题促销活动,严重的是至今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旅游网站,只有在一些专业旅游书籍中可以查到相关的信息。宣传促销的不力,导致游客对培田村了解程度低,从而大大影响了培田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比起国内其他此类型的景区,显得默默无闻,这些情况与培田村拥有的较高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相比极不对称。
1.2游客游前感知不全面,体现旅游形象定位不准确
开发者单纯的认为“培田村=民间故宫”,但游客在旅游后不仅认同古建筑的价值,同时也看中其绵延至今的客家风俗习惯、浓厚儒家文化气息和纯朴民风,以及那种山区美丽田园风光和优良的气候条件。这些元素都可成为吸引不同人口结构游客的因素。在以往的形象定位与传递中过于注重了物质的遗产形象,忽视了现存的非物质形态的形象以及生态形象。这样就势必造成一大部分市场群体失去旅游欲望,激发不了旅游动机,从而不愿选择培田村作为旅游目的地。
1.3不能满足游客多样的旅游动机和偏好,凸显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目前培田村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主要提供的是观光型产品,仅停留在欣赏古民居上,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尚欠缺能体现历史文化名村特色并具有广泛吸引力、满足游客多样的旅游动机和偏好的旅游产品。目前培田村缺乏在深刻挖掘培田村客家文化基础上开发出的民俗活动、民俗表演、饮食烹调等动态的展示体验型旅游产品,更缺乏参与性、互动性强的农业生产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
1.4 游客对旅游设施评价不高,显现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培田村旅游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不能满足旅游者旅游活动中的基本需求。培田村目前水、电、通讯、住宿、公厕等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开阔空间与绿地不足、停车场太小、村中道路破旧;住宿设施简陋,旅游厕所清洁卫生条件差,这些都已成为影响游客逗留的重要原因。同时,现代化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和解说系统也不能满足游客需要,游客常不知身在何处。
1.5游客对培田村管理水平感知评价较低,反映出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培田村从2001年开始开发旅游业,一直与“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连城县冠豸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管理之下,但管委会对培田古村落管理不善,多次招商,但无人识货。2008年7月设立了连城培田古村落成立保护与开发理事会,由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民居業主代表和社会贤达等人士组成,设立常务理事7人,设顾问和名誉会长若干人。虽能进行基本业务管理,但机制落后,无持续发展能力。
2 培田村旅游业发展对策
2.1政府主导,加强宣传促销
培田村旅游业发展应该在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四级政府主导方面加强组织领导,政府的着力点应在政策扶持、规划编制、申报4A旅游区、营造环境、形象宣传等方面,要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为主、社区参与、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模式。在政府和企业、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加强与中间商的合作,加大宣传促销力度,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根据游客感知规律,选择不同的媒介,突出不同的特点与形象,扩大培田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2.2 丰富形象,取得游客认同
培田村的整体形象要根据游客感知的特征进行丰富,使整个形象逐渐丰满,在加强“民间故宫”这个形象的同时融入环境、风俗、文脉等方面的形象。如可修改为“中国最美的古村镇——培田”、“天人和谐、客家桃源”、“靠近培田村、悠然享生活”、“八百年客家古村、闽山中桃源胜境”等。丰富之后的形象应该立即通过媒体、节庆活动等形式对外发布,并将确定后的形象做为宣传的主线,一切活动应该围绕该形象展开并突出展现该形象的支撑元素,取得游客的认同。
2.3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开发新的旅游项目
应该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在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文化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购物旅游产品、娱乐旅游产品,从不同层次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田园风光的优势。如开发民俗表演类节目、农业生产体验、培田村婚俗、明清古书院、祠堂祭祖、元宵游大龙项目以及生态农业采摘、农家乐等项目。完善旅游商品的生产与制作,根据市场需求分清档次,融入培田村特有的文化气息,开发出具有培田特色的旅游商品。
2.4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为旅游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在政府主导下,争取政府的大力扶持,在突出保护和旅游特色的前提下,将新农村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将改善人居环境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按照国家旅游局4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建设新村,完善供水设施、排水设施、供电设施、垃圾处理设施、道路指示牌、景区解说系统等,进行停车场建设、进村公路的拓宽、景区景观照明的安装,新建旅游厕所和新区宾馆,引导农家宾馆升级改造,为培田村旅游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2.5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综合治理
在上级政府的协调下,尽快解决培田村现有的局面,进行招商引资,成立景区管理公司,以现有存量的经营权或收益权换取资金,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弥补村办旅游过程中的资金不足、理念不新的劣势,建立当地政府+引入的景区管理公司+村委会领导的保护与开发理事会。地方政府在其中充当协调人、决策人的角色;而景区管理公司充当经济人的角色;保护与开发理事会则充当监督人及参与人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马卡毅. 培田——客家庄园[J]. 小城镇建设, 2006,( 9): 69-70.
[2]赵航. 培田村乡村旅游探析[J]. 台湾农业探索,2008,(3):58-61
[3]李卫华,赵振斌,李艳花.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综合感知及差异分析——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J]. 旅游科学,2006,(12):52-58.
[4]雷海燕,赵振斌.古村落旅游形象设计的社区参与模式——以党家村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73-77.
[5]吴冰,马耀峰.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与保护研究——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为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3):121-124.
作者简介:
谭启鸿(1979-),男,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企业管理。
童小丽(1982-),女,福建龙岩人,硕士,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区域旅游规划。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