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创新思路提升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
范文 摘 要: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体现为“办文、办事、办会”的“三办”能力。在切实提高学生“三办”能力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创新思路以院办报纸为平台,学生通过全程参与报纸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在实践各环节中充分锻炼提升核心职业能力。
关键词:核心职业能力 “三办”能力
1.核心职业能力阐述
核心职业能力是从业者从事某具体职业必备的核心专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对专业性和精通性都要求很高,因此就某一具体专业而言,核心职业能力应当专而精,否则便无法体现其“核心”的作用。
区别于什么都学,但什么都学不精的传统本科“压缩饼干式”人才培养,当下高等职业教育体现其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关键就在于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当明确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具体内容,并针对内容要求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第二课堂各个环节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应当区分几个概念即核心技能、关键技能或者关键能力与本文所讨论的核心职业能力这一概念的不同。核心技能等概念所强调的是一种跨职业的基本素质,解决的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所述的核心职业能力则是适应某具体职业的某几种职业相关技能,解决的是学生基本工作能力的问题。
2.文秘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存在的问题
2.1.文秘专业“三办”能力
就高职文秘专业学生而言,核心职业能力也就是文秘专业职业能力,体现为以“办文、办事、办会”为代表的“三办”能力。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是云南民族大学直属的综合型应用性学院,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办学层次。学院文秘类专业本、专科在校生300多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在学院文秘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一项,具体明确了文秘类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文秘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包含:应用文写作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以及会议和商务活动组织能力三项,即通常所说的文秘“办文、办事、办会”之“三办”能力。
2.2.培养学生“三办”能力采取的措施
对应“三办”能力要求,学院开设了专业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现代汉语、中国文学简史、中国文化概论、基础写作、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文书与档案管理、会议组织与管理、办公软件应用、现代办公自动化;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基础写作、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应用文写作、文书与档案管理、会议组织与管理、办公软件应用、现代办公自动化等课程。此外,毕业生的综合实训通过“校府合作”的方式,与云南安宁市政府签订协议,将学生派往市政府各职能部门顶岗实训,在全真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学院还将“双证书”制度引入教学管理,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关的秘书资格证、涉外秘书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2.3.提升文秘专业学生“三办”能力面对的困难
在提升文秘类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方面,学院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聘请经验丰富的优秀双师型教师,投入大量资金设立了多个文秘类专业实训室等。但学生在“三办”能力的切实提高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困难。例如,学院学生来源构成复杂,有普高生、三校生、专升本等,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文秘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文字处理能力差、语言基础薄弱的问题;其次,文秘类专业学生普遍乖巧有余而灵活不足,热情有余而创造性不足的共性;并且在学校搬迁大学城新校区后,学生的活动范围大大缩小,与外界的接触也锐减,学生与人交往、认识社会的机会都十分有限。这些问题背后固然存在着一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训教学等方面的弊端,这些都是有待长期探索改进方案的难题。笔者通过长期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在与学生的密切接触过程中观察发现当下高职文秘类专业学生接触社会少,眼界不开阔,兴趣不广泛,阅读量小、面窄,活动局限在学校的小范围内,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在短时间无法马上全面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建立更合理实训机制的情况下,对于文秘类专业学生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的一个有效平台和创新尝试就是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云南民族大学报职业技术学院专刊》(以下简称《专刊》)的整体运行。
3.以报刊整体运行全面提升文秘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
3.1.学生全面参与办报
《云南民族大学报职业技术学院专刊》由云南民族大学委员会主办,职业技术学院协办,是拥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正式发行刊物。《专刊》创刊于2003年,每月一期,现已出版发行62期。从创刊之日起《专刊》就一直探索改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报之路。学院仅有一名教师全面负责报纸的常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教师为报纸把握方向、设定主题,并最终审定稿件等,其余工作依靠的是以文秘类专业学生为主的学生记者团。学生记者团以社团方式运作,依据报纸编辑的特点设置编辑组:负责设计、策划各版面的主题和文章类型,对稿件进行筛选;采访组:负责新闻的发掘和采写,及时报道对学院有宣传价值的新闻;校对组:就选定的文章进行文字斟酌,避免错别字和错误的语句表达;评议组:就上期报纸进行研究,从报纸的内容、板式、图片、色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便提高报纸的综合实力;回馈组:及时与稿件被采用的作者取得联系,将报纸和稿费如期送到作者手中。对学生记者的管理采用绩效考核,逐级递升的方式,从实习记者、学生记者、到学生编辑,依据文章发表、活动参与等情况进行逐级提升。
3.2.实践操作切实提升核心职业能力
在《专刊》的运行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发参与、自主管理的模式,通过每一期报纸的每一个环节工作,全面地提升了专业相关的核心职业能力。所取得的成果表现为:
学会“办文”。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因为有了报刊这个平台,学生更愿意动笔写作,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感。《专刊》的版面设置灵活,贴近学生生活,即有反应学生日常学习的学习园地,也有课堂外丰富团学活动的展示,还有文学副刊、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内容。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和感兴趣的领域投稿,同时也鼓励学生记者自己去发现一些有趣的专题组稿进行整版的整体策划和报道。贴近学生生活的报纸内容和弹性的管理方式,使学生投入报纸写作、编辑的热情十分高涨。每期报纸刊印后,一方面稿件被采纳的同学获得稿酬,并且在年终评优评奖的时候可以获得一定加分,另一方面,就算稿件未获采纳,投稿人也会获得一份来自编辑部的反馈信函,向投稿人表明稿件不被采纳的原因,以及提供一些可以如何提高稿件质量的建议。学生编辑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稿件的反复校对,老师会将最终定稿与编辑所改稿件做比较,在召开编辑例会的时候详细讲解,以便促进编辑的文字处理能力进步。
学会“办事”。其次是学生的与人交往、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报纸的编辑、出版和发行是一个繁琐的过程,每个步骤之间都要求良好的沟通和衔接;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过程,需要灵活的应变和协调,如果计划好的稿件不能用怎么办,约好的采访无法完成怎么办,临时发生更重要的情况需要调整版面怎么办,这一道道现实的问题就是对学生“办事”能力的一种考验。办事的能力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处理与人的关系问题的能力。因为版面需要,学生记者常常需要几人组成一个报道团队,对某一校园新闻事件或某一焦点人物进行报道,报道要求学生与被报道对象建立联系,获得信任,从而实现进一步沟通、了解的目的。报道对象非常多样,可能是学校领导、老师、普通同学、学生家长或者用人单位等,在与不同的对象接触和沟通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以不同的方式应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情景。同时,一个报道小组的几位成员之间,也自觉地实现了角色扮演的分工、合作,彼此帮助,彼此促进。在具备了倾听、理解、包容、协作等能力后,学生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得到了更大提高。
学会“办会”。每当学院有大型活动或是会议的时候,学生记者就会全程参与活动的筹划、实施到最后的宣传报道工作,学生记者一方面为优秀的报道做万全准备,另一方面也在不自觉的过程中熟悉了举办活动或者会议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这可以说是在实际环境中实践了他们在秘书实务、会议组织与管理等课程中学习到的具体知识,虽然不能与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办会要求百分之百相符,却也切实的对“办会”这一核心职业能力获得了一些具象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普林林,董兴.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刘占年.高职教育核心职业能力分析[J].教职通讯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
作者简介:
李海舟(1983-),女,云南昆明人,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比较职业教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