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性格特点与职业规划
范文 杜靓妍
摘要:本文从性格理论和性格分析入手,得到了性格与职业之间互相影响的结论。并进一步借助霍兰德的职业选择理论,揭示了不同性格如何选择职业,做好职业规划的道理;最后又从改造性格入手,提出了健康性格的塑造问题,并指出无论何种职业,拥有健康性格、不断提高修养才是真正的职业成功之道。
关键词:性格特点;职业规划
我们常说,相同职业的人在性格的某一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律师大都健谈,善于跟人打交道;技术工作者往往不喜多言,善于思考,等等。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很多企业的领导人虽然有截然不同的性格,但是都取得了成功。那么什么性格的人容易成功?怎样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职业?性格能够改变吗?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限于篇幅和水平,不很深入,期望引起共鸣,抛砖引玉。
一、性格定义和性格类型
(1)性格的定义。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是由各种特征所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性格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会经常地、习惯地表现在个人的言行、表现、工作等方面,性格具有可塑性。
(2)性格的类型。性格的分类标准并未统一,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下述几种:1)按心理过程的优势方面分为四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理智-意志型。2)按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分为两大类:内倾型和外倾型。3)按个性的独立性分为两类:独立型和顺从型。4)值得提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John Holland)的观点,他按照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将性格划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六种类型,分别对应六种职业环境。现实型对应的职业环境是:机械性的、技术性的、实际操作性的、解决具体问题的等;研究型对应的职业环境是:需要用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能力与智力解决问题的;艺术型对应的职业环境是:没有束缚的,有必要发挥创造力的;社会型对应的职业环境是:需要服务能力的(对人、对社会);企业型对应的职业环境是:需要计划、经营等有说服力、统率力的;常规型对应的职业环境是:需要服从规则与传统,且反复进行事务处理的。此分类使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度更加具体和合理。
性格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这反映了性格的多重性和个性,同是外倾型性格的人,可能是独立型,也可能是顺从型。人的性格不可能完全相同,为什么?因为人具有社会属性,性格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性格深层次上反映的是人对社会和事物的认识和方法,既然人的社会实践没有完全相同的,因此性格也同样千差万别,而且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二、性格与职业的互相影响
性格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并可以改变,因此性格跟社会职业有着密切联系,二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不同职业对人的要求是不同的,这必然导致强化甚至改变从事该职业人的某方面性格;具有不同性格的人,所能适应的职业也不尽相同。
囿于篇幅,本文不讨论性格与职业如何互相影响,着重讨论一下其互相影响后的结果,结果有三种:第一,协调。指性格类型和职业类型相重合时,如艺术型的人在艺术型环境中工作,常规型的人在常规型环境中工作,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个人会感到兴趣和内在满足。第二,亚协调。指性格类型和职业类型相近,如企业型的人在社会型的职业环境中工作,个人经过调整,也能适应职业,做好工作。第三,不协调。指性格类型和职业类型相斥,如,艺术型的人在常规型职业环境中工作,个人对职业毫无乐趣,不能胜任工作。
我们所希望的理想状态是协调。但是要达到这个状态,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持续的努力。首先职业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更换工作单位比较频繁,而同样的职业在不同的企业里面,即微职业环境,也是不尽相同的;其次同一个职业环境,个人角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高等学校的教师,虽然大职业环境是学校,但是从讲师、副教授到教授,甚至再到高校管理岗位,随着他自身的角色变化,职业要求也随之变化,以前的性格可能很适应之前的角色,但角色变了,性格上也就存在不适应性,这就对我们的性格带来了挑战,因此本文提出了要塑造健康性格的问题,这里面包含着两点,一是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二是健康性格有助于提高人的适应能力。
三、塑造健康性格,适应职业环境
做好职业规划,我们首先应该客观分析自己的性格,借助科学手段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就是自己给自己“定格”,根据分析为自己准确、公正地“打分”。通过自我分析和评价,结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进行一个职业目标的设定以及策划,并进行反馈评估,不断调整,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但是很多人却只热衷于得知自己性格特点后,探究到底从事何种行业更合适的答案。这是一个误区。其实,一个好的健康的性格才是职业规划的开始,我们真正的结论是:塑造健康性格,才是走向职业成功之路。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古今中外的国家领导人,有的是符合我们想象中的外向型性格,但不少却是内向型性格,比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年幼时甚至极度自卑,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成功者,原因在于他们最后修成了健康性格。
性格不仅有好坏之分,而且可以改变。培养健康的性格,意义重大。一个有自制力、主动、果断、坚毅性格的人,能够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能够正视现实、克服困难,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相反,如果缺乏良好的性格品质,就会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那么,怎样才能塑造健康的性格呢?下面本文谨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与读者分享。
(1) 改正认知偏差。受不良环境和人的影响,使人产生错误的认知,如认为世界上坏人多、好人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改变不正确的认知,多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充分体验感受生活,多看些进步的书籍和伟人传记,看看他们成功史和为人处世之道,对自己性格的改变会有帮助。
(2)不用阴暗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有句话说的好:你看到了什么,是因为你想到了什么。上过当或受过挫折的人,对人总存在一种提防心理,总是往坏处想。世界上既然有好人,就有一些害群之马,但好人还是多数。因此,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别人,看待共同生活的社会。
(3)试着去帮助别人,从中体验乐趣。在主動去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能发现自身价值所在,对人的看法和态度也会随之改变,有利于人性格的改善。
(4)广泛交际,与人和谐相处。兴趣广、爱交际的人会学到许多知识,训练出多种才能,有益于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善意地评价人,做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长此以往,性格就能得到和谐发展。
(5)提高文化水平,加强道德修养,改造不良的性格。性格的形成是受人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影响的。有文化,有道德的人,就有理智感,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现实生活,这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6)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中都有好的因素,也有不良的特征,要善于正确地自我评估,辩证地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取人长,补已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久而久之,就能使不良性格特征得到克服和消除,良好性格特征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每一个人只要善于下功夫,有意识地培养,都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性格健康的人,从而拥有一个美好的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梁凯.论性格与职业选择,教育与职业,2006.5(14)
2.刘俊.法律职业化与职业化的律师性格,法学论坛,Mar.5.2005
3.李海萍,陈喜.论职业心理素质与职业选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May.21.200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