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完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机制的探讨 |
范文 | 戴敏 摘要:基于经济责任审计实践,分析国企技术创新投入的现状、问题及原因,从资金提取、使用、考核、监督等角度提出完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 技术创新 投入机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主创新是根本,而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实践,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从投入机制来看,资金投入缺乏保障、研发支出不规范等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创新投入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通过完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机制,推动国企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当前需要研究破解的重要课题。笔者拟就完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机制谈一点看法。 一、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现状及问题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至1.5%。”地方政府一般要求重点国有企业技术投入比目标为3%。很显然,从中央到地方,都把技术创新投入看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从经济责任审计实践来看,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现状及问题是: 1.先进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机制完善 先进企业将技术创新工作视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积极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用制度建设保障研发投入资金有保障、使用有规范、考核有章法。 资金有保障。国企集团本部依据有关的财政政策,建立了技术创新准备金制度。每年按照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技术创新资金,为战略性、基础性研发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使用有规范。国企集团本部制定了技术创新支出管理流程和制度。根据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和路线图,每年制定研发资金支出预算,同时建立研发项目管理系统,按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进行管理。 考核有章法。重点国有企业积极落实国资监管机构确立的技术投入比刚性考核指标。国企集团本部将技术创新投入情况纳入所属企业业绩考核范围,有的还建立了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机制,从研发收入、技术开发、专利标准等多维度进行考核。 2.部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难以保障 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依然薄弱,既没有建立研发资金的保障机制,也没有建立研发费用支出的管理制度,尚未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研发资金来源不稳定。缺乏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统筹规划,技术创新工作常被当作“软任务”,投入资金难以保障。资金充裕时忙于扩充规模无暇顾及创新,为竞争所逼不得不创新时财力又难以支撑。 研发费用核算不规范。内部缺乏规范研发费用支出核算的有关制度,没有按照有关财政政策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支出台账,研发费用的具体核算要求不明确。 考核上报数据不准确。为完成技术投入比考核指标,部分企业出现“凑数”现象,混淆研发投入统计口径,将不相关的费用支出列入技术创新投入中,审计中往往不能准确说明相关费用支出的具体明细或提供相关的统计台帐。 二、国企技术创新投入机制问题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 1.缺少投入动力 企业自主创新主导意识仍然不强。技术创新投入回报的高度不确定性、滞后性等特性,导致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同时,技术创新主攻方向的不明确也使投入缺乏合适的研发项目支撑。 2.缺乏合理制度 尚未健全支撑发展战略的研发投入制度体系。既没有建立基础研发资金保障制度,也未严格要求技术创新支出核算。同时,基础工作的不扎实,使得国家的税收优惠激励政策无法落实,形成恶性循环。 3.考核存在盲区 对国企负责人技术创新的刚性约束刚刚起步,考核指标设置相对单一,有的技术创新开展良好的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鼓励政策,还不能很好地激发企业积极性。 三、完善国企技术创新投入机制的对策 1.推广资金提取制,完善研发投入制度 创新投入是是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必备条件和保障。增强国企创新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创新投入。在条件成熟的企业中,大力推广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集中计提创新投入。实行资金提取制符合国家财政政策,有利于企业进行战略性项目研发,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进行研究,也便于研发投入管理和考核。 2.建立资金使用制度,完善资金内控机制 建立完善的研发支出控制体系,既有利于保证财务核算体系的准确性、研发支出情况的真实性,也有利于企业争取国家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2013年,财政部、国税总局发文进一步加大了研究开发费用的扣除范围。税务部门在进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核准时,要求企业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完善的研发支出控制体系是政策落实的必备基础。 3.实施企业分类管理,完善投入考核机制 确定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投入考核范围和指标,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根据国有企业的不同类型,实施分类考核目标,并探索将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的考核举措,增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动力。 4.加强监督检查,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 严格审核技术创新投入基础数据的真实性,避免“凑数”现象,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研发投入的力度和取得的效果。通过有效的监督,督促企业提取好、管理好、使用好研发资金,促进企业尽快完善技术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吴贵生 《技术创新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 10005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