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论高职院校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
范文 | 摘要:当前,随着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就业市场范围的扩大,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凸显就业率高满意度低,跳槽比率高稳定性低的就业质量问题。文章着重探讨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分析职业指导现状,提出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对策,从而促使大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稳定性,提升职业技能,实现长远的职业理想。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 职业指导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高质量的就业不仅意味着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就业人员的现有自身条件相吻合,同时也意味着就业满意度与稳定性比较高,而且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人职业的长远发展。 据统计,当前,尽管在就业市场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以我院的毕业生为例,近几年来,学生的初次就业率每年高达99%以上。但是,高就业率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就业质量相对较低,特别是伴随着跳槽比率高,这也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那么,如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从而促使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这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一、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率处于较高水平,但客观、科学评价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能只着眼于就业率,而应把就业质量纳入其中。因为就业率反映的是就业的“量”,就业质量反映的则是就业的“质”, 即反映了就业的结构、层次和性质等。对于毕业生本身来说,就业质量无疑比就业率更重要。所以,探讨大学生就业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急功近利的因素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心态,以我院为例,每年均会对在校三年级学生开展就业意向问卷调查活动。现以2014届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发出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6份)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选择工作的地域问题,选择在珠江三角洲的毕业生位居榜首,即占79.6%。这就说明大部份的毕业生就业目标专注于一线城市。15.2%的毕业生选择在家乡就业;对于你面对就业主要考虑的问题时, 66.7%的毕业生回答工资待遇,18.3%的人回答发挥特长; 当被问及你心目中理想的就业单位一题中占61.6%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单位是国有企业,有22.5%的毕业生期望进入外资、合资企业。 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注重当前的利益,就业非理性化。表现出对报酬、岗位、地区过份看重,存在不理性因素,从而错失很多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2.欠缺科学客观的职业规划因素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行动以达到目标的过程,也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追求理想职业的重要途径。 高职大学生尽管在一年级均设置有必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因时间紧,课时少,大部分同学只是完成了课程的学习,但真正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思考不多,欠缺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资讯为依据的职业规划,难免成为“海市蜃楼”。转眼到了三年级毕业季,面对就业的竞争与压力,容易造成“病急乱投医”的窘境。这也是造成跳槽比率高稳定性低的主要因素。 3.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因素 《创业创造》一书中指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是比较低,主要是缺乏创新创业的观念、欲望、毅力、兴趣、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在面对就业时,缺乏进取精神和个人独立决策能力,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就业政策、机制的了解和认识,缺乏主动出击,创新创业的意识,从而错失很多商机。据统计,我院每年的毕业生创业的人数达不到1%,发展的空间非常大。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分析 1.时间紧任务重,紧紧“以就业为导向”,缺乏长远发展的职业指导 当前,由于我国高职教育不仅起步比较慢,三年制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时间短、 任务重 ,职业指导还处于“大众化速成班”的教育模式,即是主要以《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学习来完成,紧紧“以就业为导向”,把毕业生“送出去” 为中心而开展简单的就业服务工作,缺乏长远发展的职业指导。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出现“就业率高,满意度低”的尴尬局面。 2.职业指导体系不建全、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真正的职业指导中心,有的只是就业指导中心或招生就业处,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设施设备。把职业指导当作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以提高学生求职应聘技巧和短期求职能力代替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把“职业指导”简单理解为“就业指导”,关注眼前的就业问题,忽视学生终身职业发展服务指导。 3.职业指导师资力量紧缺 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配备职业指导人员,从事就业指导人员主要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等。辅导员本来就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以致工作精力主要放在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业实习上, 根本无法去好好开展学生的职业指导。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它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教育,不仅要注重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指导老师均是任课教师。一方面不具备较高的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水平;二方面不具备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再者教学工作任务重,根本无法好好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三、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对策 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是一项复杂而极其重要的系统工程,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大学生就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服务, 这无疑给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完善职业指导体系,配制专业化的就业工作师资队伍 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辅导服务工作,职业指导人员的配备应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同时应该设立专门的职业指导中心,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职业指导老师能围绕职业指导的目的与任务,熟悉有关就业、创业的政策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从而指导和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 2.指导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客观评估自己,主动适应社会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注意在选择职业时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适当的调整期望值,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特征和地域范围,自觉作出适应性的调整,从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学习、工作能力,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迈向自己理想的职业。 3.加强职业指导,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高校要加强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就业,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做好就业的充分准备,主动抓住机遇,坦然面对就业种种挫折,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调整好就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 (1)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 (2)开展职业兴趣、能力与适应性等测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认清社会形势,了解社会需求。从而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提高职业素质,从而在就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 (3)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如对性格内向,成绩优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引导其从事技术性工作;对表达能力强,擅于与人沟通的学生可以从事营销工作等,从而达到“人职匹配”。 4.职业指导实现“全程化”教育模式 实施全程化职业指导的目标和任务具有独特性,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只有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职业指导工作中来,相互协作,齐抓共管,指导学生如何做事、做人,如何求职、就业与择业,规划好自己的职业,不断的去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比如:一年级,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职业规划,从中了解自己的爱好、特长及闪光点,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意向;二年级,推进“上岗证制”教育,鼓励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素质、能力、兴趣及职业意向考取相关的证书,同时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三年级,了解学生的职业意向,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巧,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运用多渠道谋求自己理想的职业。 5.加强创新创业的教育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是指围绕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所开展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和创业兴趣,以期望达到让学生具有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 (1)组织大学生参加学校及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训练,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2)紧密结合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和从事相关经济活动的能力。 (3)聘请创业知识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专家来校开设讲座并亲自指导。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成熟的项目,在二三年级就开始培育实践,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创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赋予大学生更多的挑战与机遇,面对当前就业情况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职业指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高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社会化工程,它要以人为本,根据大学生自身的差异状况,结合社会的需求,确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促进人才供需合理匹配。 参考文献: [1]揭育通.高职院校多元化职业指导模式探析[J].职业圈,2007,(20). [2]郑广哲.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职业指导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文化,2010,(03). [3]黄鹏,张宁.职业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究[J].就业,2012, (7). [4]胡怡芳.探索高技能人才“全程式”职业指导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4). [5]李桂锋,张伟强,王志学.引进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4). [6]韩苇.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举措谈[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作者简介: 吴双芳(1978- ),女 ,职业指导师,本科 ,工程硕士学位 (作者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