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析内蒙古公共教育支出结构问题
范文 聂子潞++路城++王玲智
摘要:本文基于内蒙古公共教育支出相关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自治区公共教育支出结构不尽合理,对普通教育支出比重较高、对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支出不足、城乡教育支出结构有待调整。作者建议:一,提高自治区教育融资能力;二,提高农村教学水平;三,加大财政监管力度。
关键词:内蒙古 公共教育支出结构 公共财政
引言
教育作为准公共物品,其经费主要由政府财政支出承担。早在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我国政府就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性目标。直至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2236.23亿元,达到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20年前的目标才得以实现。 从省级视角来看,教育对区域经济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传承发展、劳动力素质提升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省级政府的公共教育支出结构能够更好的分析其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情况。而内蒙古自治区具有居高不下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战略性的边疆地理位置,在经济政治繁荣稳定的背后,自治区的教育情况能否为全区整体协调发展提供支持、能否响应国家教育政策值得研究,分析内蒙古的公共教育支出结构情况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一、内蒙古公共教育支出结构现状分析
1.教育分项目支出情况
通过分析内蒙古教育分项目支出情况能够更好的了解财政对不同教育类型的投入程度,反映政府教育投资的倾向性。分析对比2006至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数据可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支出共分教育管理事务、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特殊教育、教师进修及干部继续教育等多项内容,可见自治区教育经费使用面积较广、覆盖范围大。在自治区教育支出结构中,历年来政府将绝大部分公共教育支出集中到普通教育之中,其他部分占比很小。通过计算可得2006年普通教育支出占自治区总教育支出的78.21%,到2012年比重维持在76.25%,这期间普通教育支出项目始终占据了教育支出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其余部分中对职业教育投入的比重相对较高,基本维持在占教育总支出的9%左右;对广播电视教育、特殊教育的投入占比较小;对成人教育的支出更是少之又少,如2012年教育分项目支出合计439.97亿元,成人教育仅占0.04亿元,可见自治区对人口后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支出结构有待调整。笔者认为,这与内蒙古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有直接关系。内蒙古地广人稀,许多较为偏远的农牧区受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欠缺等原因影响,受教育程度不容乐观,为促进教育公平、降低文盲率,普通教育始终是政府财政投资的重中之重。此外,自治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能源、冶金、农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第三产业不够发达,产业结构的要求使得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始终不能放缓。
通过对公共教育支出中的普通教育支出进行具体分析能够更加了解财政经费的倾向性。由于高等教育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能够提升个人获取稀缺性资源的能力,从而通过利用稀缺性资源提高收入水平,进而影响全社会收入分配状况。 内蒙古也对自治区的高等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由表1可知,自治区政府对普通高等教育的投入经费始终没有松弛并呈现上升趋势,到2011年占到普通教育总经费的21.60%,始终重视高等教育支出规模。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推进,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自治区投入了较多的经费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上。内蒙古尤其重视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培养,并在自治区高等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着力加强重点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自治区政府为高等教育硬件改善和软件拨配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支持。
通过表1可知,内蒙古对义务教育段中小学的投入力度较强,占普通教育支出的比重始终未低于70%。为了提升全区综合受教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自治区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义务教育,尤其是自2006年起全部免除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并在此基础上自2008年全部免除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使得普通中小学义务教育支出在2009年占比突破了80%。然而相较于高等教育支出而言,自治区对义务教育段中小学的公共教育支出所占比重波动较大并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需要引起重视。
表1 内蒙古普通教育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整理、计算所得
2.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所占比重
由表2可知,在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投入中,政府对农村中小学的公共教育支出经费规模不断上升,总量可观。然而,农村中小学占义务教育段普通中小学总支出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6年的42.94%下降到2011年的35.87%,财政上更多的资金比重流入到城市中小学中。然而通过表3不难发现,义务教育段农村中小学的生均教育支出始终高于城乡平均水平,对农村中小学生的生均财政投入有增无减。农村的每位中小学生享受到的财政经费不断增加、在总量上却占比较小,可以推论出这与中小学生的城乡间流动有很大关系。由于自2000年来以来,内蒙古城镇化发展飞猛进,始终贯彻政府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42.2%提高到2012年的57.7%,大量边缘地带的人群涌入城市,市民主观上也更愿意自己的子女接受城镇中小学教育,为城市中小学提供广大生源,迫使政府在财政总量上对城市义务教育段中小学予以倾斜。
表2 内蒙古义务教育段农村中小学财政支出占比情况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整理、计算所得
表3 内蒙古义务教育段农村教育和普通教育中小学生均教育支出(单位:元)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整理、计算所得
二、结论及建议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对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支出结构有所倾斜并根据发展实情不断调整,自治区已将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然而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就教育支出的结构而言,一方面,对普通教育的过高投入影响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教育投入比例失衡将产生社会资源浪费、资金利用率低下、劳动力素质提升慢、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诸多问题,需要在保证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维持的基础上适度调整对其他方面教育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在需要适当提高义务教育段中小学公共教育支出所占比重的同时,针对义务教育的支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对农村义务教育段中小学的投入总量不足影响了内蒙古广大农村地区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影响非城镇居民总体素质的提升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文化的长远发展。
由此,笔者认为内蒙古自治区应从多角度调整和改善教育支出数量和结构,采用多元、多渠道的方式帮助自治区财政教育支出更加合理、使用更加规范。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参考建议:
首先,提高自治区教育融资能力。高等教育学校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纽带,通过提升融资能力、吸引多方投资可以降低财政压力,为保证义务教育支出规模提供发展空间。自治区可结合地缘优势,发展和蒙古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交流项目,借此吸引外地和外商投资,完善大学城等高等教育聚集地的项目融资能力。针对职业教育学校而言,可以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多元民族融合的特征,建立具有民族特色专业的高等教育特区,联合相关企业开展联合办学项目,为广大蒙古族毕业生拓宽就业领域的同时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其次,提高农村教学水平。为平衡城乡义务教育学习办学水平,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减少因教育水平不均衡导致的城乡学生流动,政府应适当调整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段支出结构,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农村教职工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授课水平、促进现代化教育在农村的发展。同时应提供配套的激励机制保证教职工培训效果,保证资金投入受益。此外,可联合自治区高校发展支教活动,吸引高校优秀人才到农村义务教育中去,将支教活动及其成果作为高校学生奖、助学金考核的一部分,一方面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促进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
再次,应加大财政监管力度。自治区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构建良好的评价机制,提高评价机构的水准和评价人员的素质,对自治区教育的财政配置、所耗资源、所得成果进行标准化、可操作的衡量,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与评判教育支出情况。自治区对教育问题的财政支出流向应得到多渠道的监督,保证资金到位、合理分配、充分利用。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出台了自治区“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借此加强教育经费监管、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体现了政府对对教育经费问题的重视。
注释:
①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 http://www.cutech.edu.cn/cn/rxcz/2013/12/1387909760558085.htm
②刘明.从财政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2(5)
参考文献:
[1]顾昕、周适.中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与支出的现实审视[J].河北学刊,2010,30(003):9-14
[2]陈晓宇.我国教育经费结构: 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经济, 2012, 1: 007
[3]刘明.从财政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2(5)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 呼和浩特 010070)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对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支出结构有所倾斜并根据发展实情不断调整,自治区已将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然而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就教育支出的结构而言,一方面,对普通教育的过高投入影响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教育投入比例失衡将产生社会资源浪费、资金利用率低下、劳动力素质提升慢、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诸多问题,需要在保证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维持的基础上适度调整对其他方面教育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在需要适当提高义务教育段中小学公共教育支出所占比重的同时,针对义务教育的支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对农村义务教育段中小学的投入总量不足影响了内蒙古广大农村地区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影响非城镇居民总体素质的提升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文化的长远发展。
由此,笔者认为内蒙古自治区应从多角度调整和改善教育支出数量和结构,采用多元、多渠道的方式帮助自治区财政教育支出更加合理、使用更加规范。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参考建议:
首先,提高自治区教育融资能力。高等教育学校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纽带,通过提升融资能力、吸引多方投资可以降低财政压力,为保证义务教育支出规模提供发展空间。自治区可结合地缘优势,发展和蒙古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交流项目,借此吸引外地和外商投资,完善大学城等高等教育聚集地的项目融资能力。针对职业教育学校而言,可以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多元民族融合的特征,建立具有民族特色专业的高等教育特区,联合相关企业开展联合办学项目,为广大蒙古族毕业生拓宽就业领域的同时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其次,提高农村教学水平。为平衡城乡义务教育学习办学水平,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减少因教育水平不均衡导致的城乡学生流动,政府应适当调整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段支出结构,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农村教职工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授课水平、促进现代化教育在农村的发展。同时应提供配套的激励机制保证教职工培训效果,保证资金投入受益。此外,可联合自治区高校发展支教活动,吸引高校优秀人才到农村义务教育中去,将支教活动及其成果作为高校学生奖、助学金考核的一部分,一方面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促进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
再次,应加大财政监管力度。自治区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构建良好的评价机制,提高评价机构的水准和评价人员的素质,对自治区教育的财政配置、所耗资源、所得成果进行标准化、可操作的衡量,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与评判教育支出情况。自治区对教育问题的财政支出流向应得到多渠道的监督,保证资金到位、合理分配、充分利用。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出台了自治区“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借此加强教育经费监管、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体现了政府对对教育经费问题的重视。
注释:
①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 http://www.cutech.edu.cn/cn/rxcz/2013/12/1387909760558085.htm
②刘明.从财政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2(5)
参考文献:
[1]顾昕、周适.中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与支出的现实审视[J].河北学刊,2010,30(003):9-14
[2]陈晓宇.我国教育经费结构: 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经济, 2012, 1: 007
[3]刘明.从财政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2(5)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 呼和浩特 010070)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对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支出结构有所倾斜并根据发展实情不断调整,自治区已将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然而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就教育支出的结构而言,一方面,对普通教育的过高投入影响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教育投入比例失衡将产生社会资源浪费、资金利用率低下、劳动力素质提升慢、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诸多问题,需要在保证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维持的基础上适度调整对其他方面教育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在需要适当提高义务教育段中小学公共教育支出所占比重的同时,针对义务教育的支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对农村义务教育段中小学的投入总量不足影响了内蒙古广大农村地区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影响非城镇居民总体素质的提升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文化的长远发展。
由此,笔者认为内蒙古自治区应从多角度调整和改善教育支出数量和结构,采用多元、多渠道的方式帮助自治区财政教育支出更加合理、使用更加规范。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参考建议:
首先,提高自治区教育融资能力。高等教育学校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纽带,通过提升融资能力、吸引多方投资可以降低财政压力,为保证义务教育支出规模提供发展空间。自治区可结合地缘优势,发展和蒙古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交流项目,借此吸引外地和外商投资,完善大学城等高等教育聚集地的项目融资能力。针对职业教育学校而言,可以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多元民族融合的特征,建立具有民族特色专业的高等教育特区,联合相关企业开展联合办学项目,为广大蒙古族毕业生拓宽就业领域的同时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其次,提高农村教学水平。为平衡城乡义务教育学习办学水平,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减少因教育水平不均衡导致的城乡学生流动,政府应适当调整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段支出结构,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农村教职工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授课水平、促进现代化教育在农村的发展。同时应提供配套的激励机制保证教职工培训效果,保证资金投入受益。此外,可联合自治区高校发展支教活动,吸引高校优秀人才到农村义务教育中去,将支教活动及其成果作为高校学生奖、助学金考核的一部分,一方面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促进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
再次,应加大财政监管力度。自治区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构建良好的评价机制,提高评价机构的水准和评价人员的素质,对自治区教育的财政配置、所耗资源、所得成果进行标准化、可操作的衡量,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与评判教育支出情况。自治区对教育问题的财政支出流向应得到多渠道的监督,保证资金到位、合理分配、充分利用。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出台了自治区“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借此加强教育经费监管、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体现了政府对对教育经费问题的重视。
注释:
①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 http://www.cutech.edu.cn/cn/rxcz/2013/12/1387909760558085.htm
②刘明.从财政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2(5)
参考文献:
[1]顾昕、周适.中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与支出的现实审视[J].河北学刊,2010,30(003):9-14
[2]陈晓宇.我国教育经费结构: 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经济, 2012, 1: 007
[3]刘明.从财政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2(5)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 呼和浩特 01007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