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提升医学院校整体实力的初探
范文 摘要: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准,教育与科研的创新的一所学校发展的永恒的主题,要建设成一所新型的整体实力较强的学校,就必须强化教育科研创新意识。
关键词:教育创新 医学教育
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准,要全面提升医学院校整体实力,就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地结合国家各发展时期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及时代所赋予与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内容、形式等,充分认清时代教育的内涵,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全方位掌握各种教育、科研、市场信息及政策形势等时间信息,高效利用好国家及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各项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学院发展模式,真正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结合实际来推进教育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才能将一所学校建设成新型的整体实力较强的学院。
一、教育创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创新的内容包含思想和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模式和内容创新、方法和手段创新、政策和管理创新。其中思想和观念创新是前提,体制和机制创新是关键,模式和内容创新是核心,方法、手段、政策和管理创新是保障。
1.强化卓越教育意识,创新医学教育模式
医学是关系到人的生命的科学,其研究和服务对象是人,医学教育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成本贵、培养周期长、社会期望高等特点,这些都使得医学教育具有卓越教育的特征。在前一段时期,高等教学飞速发展,招生人数直线上升,使高等教育包括医学教育一步跨进了“大众化”教育的时代,虽然这一过程对高校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不可置疑的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教学质量出现一度的滑坡,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医学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要使医学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及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中的医疗卫生需要想适应,就必须强化卓越教育意识,创新医学教育模式。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探索建立‘5+3(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批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要求我们在新时期的高等医学教育工作中,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平台上的医学卓越教育理念,培养和造就适应医疗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创新性医学高水平医师及应用型人才。因此医学院校应“走卓越式创新医学生培养体系之路”的办学理念,深刻领会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的精神,积极探索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中医学教育的新思路,构建与之相适应创新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形成高素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2.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一大批高水平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和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医学教育中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在积极推进和提高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同时,加强对学生实验。
(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应根据学院实际开设相应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选修课,建设一批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开放公共实验室及专业实验室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进还适应增加学生的跨专业选修课包括人文科学的开设,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教学创新,优化人才培养资源
坚持以学生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整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优化人才培养的方案。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五年制医学生教学,首先,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医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第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第四,完善评价考核方法,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评定体系;第五,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培训,为培养大批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的学生(本专科生)院校要加强医学生服务基层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增强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自觉性、坚定性。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服务要求,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实施早临床、多临床教学计划,提高医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诊疗能力。
二、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学科水平
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讲办学质量和特色,另一重要方面就是看支撑办学质量和特色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学院发展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学科建设对学院发展起关键作用。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学校的科技政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技术创新在学院发展中地位,建立重点学科建设体系,营造科技创新文化环境,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集中优势力量搞好科研工作和科技创新,通过实施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引进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及创新人才引进工程全面提升医学院的学科水平。
1.加强师资培养力度,实施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工程
全面加强师资培养,采取“自身培养+引进”的模式,造就学科带头人,一流的师资力量是我们达到目标的关键因素,通过及时引进和现有人才的继续提高来实现。自身培养是指有计划地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进修或访问学者等形式,使他们的学术水平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提高,引进就是对薄弱学科自身短期内无法培养的,要积极引进真正的有实力学科带头人。
2.全面提升学科水平,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
瞄准国际研究前沿和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中急需解决的重要科技和社会问题,凝练学科的发展方向,通过申请解决重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应用和一些技术难题的项目。结合学校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重点建设学科研究平台,以形成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能力,以期获得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使之在学院整体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一般学科的培育建设,注重点与面的结合,以提高学院学科自身的建设和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督促各学科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发展规划,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有一定条件和学科建设基础较好的学科尽快上一个台阶。
3.提高科学实验研究层次,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对学校内各学科的科研方向逐一进行疏理和归类,凝练科研方向,通过有计划分阶段的建设,使各学科形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比较稳定的几个研究方向。在凝练科研方向的同时,要注意培育学科交叉的萌芽,通过加强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互相参透,培育新的生长点。还应该整合学院内有限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资源,或与外单位、兄弟学院联合,申报创新性强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争取获得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来全面提升医学院校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
作者简介:
李凤珠(1963—),女,江苏张家港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医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