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银医合作的基础与模式探析
范文 沈旭英
摘要:银医合作被许多人当作解决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三长一短”问题的良方,却忽视了银医合作本身的社会属性。本文试图从银医合作的本质含义、存在基础、模式演变等方面入手,浅析银医合作对银行、医院、患者之间的关系链,并对新形势下银医合作的模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银医合作 基础 模式演变 建议
中图分类号:R 197 文献标识码:A
1 银医合作的含义
顾名思义,银医合作是指银行和医院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就双方认可的业务领域或服务项目,谋求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银医双方会以“××合作协议”的方式,在“自愿、平等、互利、守信”的基础上,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等。
银行和医院之所以能够找到合作的基础,是由于双方存在共同的业务交叉点,或者通过合作有效缓解双方的一些业务困境,从而建立长期、稳定、良好的经济关系。
2 银医合作的基础和意义
“互利共赢、各取所需”,是银医合作的基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医院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经济体,无论是大型综合性医院,还是小型专科医院一个的门诊部,只要有经济往来发生,就离不开财务会计、核算结算等经济行为,“有交易不支付、有支付不银行”,支付结算的各个环节当然就离不开银行的服务参与。
当前,医院普遍存在挂号长、候诊长、付款长、看病短的“三长一短” 问题,病人将看病的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挂号、就诊、检查、付费、取药等流程上。如果引入银行支付结算的一些设备和系统,将医院工作人员需要承担的部分现金收付、清算划款等工作转交更加专业的银行来完成,就可以大大减轻医院收银人员的工作强度和现金收付潜在的风险,从而减少就诊环节,优化就诊流程。
第二,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获取客户、挖掘潜在客户需求是银行营销的关键。医疗机构的行业属性对于银行来说,意味着非周期性“优质”大户。公立医院本身拥有公用事业单位的金字招牌,具有医疗资源的垄断性,资金结算量充足,动员医院在银行开设账户,可能带来丰富存款资源,即便是其他资产类业务,也是风险可控、回报可期;民营医院的经济状况和现金流也远比一般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业要稳定。银医合作可以巩固发展原有关系,如果实现新的医院破冰合作,则可以从其他竞争对手中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此外医疗机构员工普遍有稳定而不菲的收入,通过深入合作,可以将医院高管和医护人员发展成为银行理想的个人客户,吸引病人和家属作为潜在的客户拓展对象,深挖“医院关联客户群”,对于银行拓展中间业务、降低经营风险、扩大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均具有战略意义。
第三,对于患者来说,银医合作将发挥银行和医院资源融合的优势,患者可通过银行、医院的自助设备、智慧柜员机具、APP、支付宝及微信支付等平台服务窗,借助银行卡或绑定就诊卡,简化挂号缴费等服务环节,大幅度减少之前患者看病用于掛号、排队等候以及往返医院的时间和成本,将大量“滞留”于医院的“无用功”转移到更具能效的银行或其他电子渠道,极大地改善患者支付体验,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第四,对整个社会来说,银医合作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医患关系转向和谐;同时银行参预医院结算与诊疗信息系统的融合,扩大电子支付应用场景,提升跨行业信息资源共享水平,进而推动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进步,居民、医院、银行、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协同,有利于推进深化医改,对解决看病难、就医难的重大民生工程也发挥出一定的促进作用。
3 银医合作合作模式的演变
银医合作是多方共赢的好事,但在实施推进过程又会遇到如何选择合作方式的问题。实际上,银医合作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从银医合作之初的账户结算到现在互联网医疗盛行的金融服务,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模式演变:
3.1支付结算与项目资金扶持阶段
这一阶段从医院成立之日到如今,主要围绕医院结算账户、收付出纳、代发工资、财政预算资金监管等环节展开,银行以传统柜面服务为主,有少量的上门服务;银行与医院的业务是通过手工半手工、电算化组合方式联系的,银行客服人员与医院财务部门当面接触,纸质资料传递;银行参与对医院的一些大中型基建项目、大型医疗设备采购等贷款、融资和相关配套服务。银医双方业务合作内容比较单一,关系松散,银行略占主导地位。
3.2物理设备布置与联名卡共享阶段
这一阶段始于会计信息化逐步普及的九十年代,并延续至今。最典型的标志是银行在医院门诊、住院等收缴点配有POS机、ATM等自助设备,方便患者付费刷卡、转账和现金存取。银行卡作为医院收费结算的辅助工具参预医院运维部分环节,有的银行与医院发放联名卡,或医院诊疗卡与银行借记卡“合二为一”,有的可通过银行卡、社保卡实现自助缴费实现挂号、缴费等功能;还有的银行将医院内部门禁系统、员工停车、就餐等功能与银行卡“一卡通”。这个阶段,银医合作的业务空间被打开,银行客户与患者身份识别结合在一起,资金存储、支付结算与业务流程结合在一起,电子钱包在银行卡交易子系统和医院业务系统之间双向流转。银医合作比较紧密,医院因稀缺资源优势和垄断地位,逐步占主导地位,银行为维护合作关系愿意更多迁就于医院方的要求。
3.3银医通互联与智慧医疗融合阶段
银医通互联模式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最明显的标识是“互联网医疗”和“智能支付”的出现。“银医通”平台在很多医院上线运行,网上银行、银医直联平台、手机APP、终端柜员机等普及,非银行的第三方机构参预进来,云平台、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在医院多个业务领域得到推广应用,支付宝、微信平台等渠道的加入,医院在收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等方面有了更多选择,收付款方式优化、综合现金管理、投融资组合、理财增值服务等个性化需求和一体化方案成为银医合作新趋势。“移动医疗”“线上就诊”“智能复诊”等开放式共享系统,线上线下多方资源的集中共享,可能带来医疗行业全新的变革。这种模式下银医合作的关系趋于复杂化,一方面医院与某一家银行业务合作份额有所减少,对整个银行业的业务依赖反而加强,第三方机构虽然也侵吞了部分传统银行业务,但银行业在资金监管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专业化优势仍受到青睐。
4 新形势下银医合作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速与全面二胎人口红利政策;二是国家新医改措施逐步深入;三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四是保健养生理念深入人心;五是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卫生结合更加紧密。在“互联网+”和“健康医疗大数据”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在信息化方面有了更多的方向选择,给如火如荼的银医合作提出新的挑战。
笔者认为银医合作固然要主动对接医疗卫生行业在移动诊療、信息隐私保护、健康云平台、医疗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但也绝不能一味跟风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只是工具,不能替代或颠覆医院,要解决看病难,还是要在医患互动上下功夫,让医患信息得到充分沟通,并合理诊治。同样,银行也要守住安全和风险的底线,从有利于与客户长期互惠、有利于业务健康发展的角度来合作,并借助互联网融智技术提升银医合作的水平。
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等部委2017年4月份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两个文件精神,我国医疗信息化改革主要集中四个方面;一是注重内涵发展的精细化管理,更精准描述、利用、控制医院内外部的各类资源;二是注重医保患者整体绩效管理,推动复合型付费方式的改革并延伸到院内各领域;三是整合医联体上下级健康管理,更多关注患者的诊治行为内容;四是内外一体化开放共享,吸引更多外部资源完善医疗机构内外信息系统架构。这为新形势下银医合作提供了更广泛的拓展空间,也对银医合作的前景指明了方向。
4.1资源投向要顺应国家医改大环境
银医合作应紧密配合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和医疗信息化改革的要求,资源投向上主动对接基层医疗机构现实问题。比如,当前要着力解决基层医院、患者普遍存在的“看病难”的问题,专门针对医院全流程就诊开发设计特色化的银医通产品,借用银行自助设备、电话银行、联名卡发行等线下模式发展到网上银行、移动客户端等线上渠道,运用银行的渠道和系统优势,辅助提供挂号、导诊等非金融服务,协助简化就医流程,提升医务人员施诊和患者就医体验。从长远投资的目标来看,银医双方应面向“健康中国”建设,助力提升全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目标。
4.2要立足医院自身实际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城乡间差异明显,经济水平、文化习俗、医疗资源分布、民众对疾病医疗方面的认识也是千差万别,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对银医合作模式和重点也有较大不同。银医合作应根据每个医院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考量,从自身业务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如东部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可采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银医通平台,“智能医疗”“O2O”可大行其道;在一些中西部地区,或一些农村、社区的小型医院,医疗设施都不健全,信息化水平较低,可能还处于现金收付款的初级阶段,电话支付、收银POS机和上门服务也是种不错的选择;对于一些大型医联体、综合性的医院集团,医院财务部门在账户管理和资金集中调控压力巨大,银行服务团队需要定制个性化方案,如现金池、银医直联、多银行资金集中监控、流动性与盈余平衡等高效财务管理。而在更多的银医合作成功案例中,往往是一种或多种业务模式的组合应用或共享共存。
4.3银医合作要合理取舍,分阶段推进
银医双方均应合理估算投入产出,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银行方不能无底线迁就医院不合理要求,尽量避免同业恶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医院应摒弃某些领导间的关系甚至利益交换的惯例,优先选择系统功能全、服务质量优、综合实力强的金融机构作为合作伙伴。在账户管理、资金结算、对账服务、现金管理及相关技术保障支持等方面,银行有传统优势,对银行和医院都不擅长的一些业务,可引进更专业的第三方专业公司和团队来完成。
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和新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应用,医疗卫生服务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将成为未来趋势,新的数字化、可视化“智慧医疗”模式,将不断拓展银医合作空间。因此银医双方首先要兼顾当前,精选一些互利共赢的业务项目,按计划分步实施;更要与时俱进,立足长远,为双方未来发展预留持续合作通道。
参考文献:
[1] 杨志明.银行和医院合作模式银医整合平台探索[J].时代金融, 2016(20):195- 196.
[2]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银医通”模式推新 中信银行银医合作做出全新探索”,2014- 08- 27.
[3] 理财周刊.银医合作为你迎来“智慧医疗”,2015(43).
[4] 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银行之后,马云又看上了医院”,2016- 03- 07
[5] 中国建设银行网站.携手银医合作路 中国建设银行助力“健康中国2030”,2017- 03- 0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