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小板上市公司R﹠D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
范文 刘振华



摘要:本文选取了2011- 2015年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上市的且披露R &D费用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面板数据,分别从R &D资金投入和R &D人员投入两个方面,对当期及滞后期企业绩效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R &D资金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其滞后性影响维持两年,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第二,R &D人员投入当期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其滞后性影响维持一年,具体表现为负向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
关键词:R &D投入 企业绩效 实证研究 中小板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全球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如果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核心科技,以增强整体竞争实力,据此,企业有必要将目光转向R&D活动的投入。而中小型企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我们就有必要对其R&D投入与其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
伴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政府开始愈发重视中小型企业的R&D创新活动,对该类企业的R&D活动的扶持力度更是不断加大,先后出台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深圳交易所设立中小板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鼓励企业积极开展R&D活动。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关于R&D经费投入的最新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末,我国的R&D年投入总数达14169.9亿元,而R﹠D经费的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2.07%,相比于2014年R﹠D经费的投入强度2.02%有小幅上升,这也是我国连续两年R&D投入强度超过2%。同时自2007年起,新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开始实施,这一新准则对R&D投入的会计处理做了较大变革,这些数据及政策足以表明我国社会各领域正逐步增强对R&D活动的重视程度(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6年R&D普查公报)。
虽然国内中小型企业的R&D投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这方面还是很薄弱的,这也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绩效持续性增长不明显的一个原因。本文从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两个角度对R&D投入进行区分,探讨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及R&D投入的滞后效应,为中小企业的R&D活动及管理层制定发展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2 文献回顾及假设提出
2.1文献回顾
2.1.1国外文献
Griliches(1986)以美国1957-1977年间的1000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研究工具,发现R&D投入强度越高的企业,该企业的生产率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1]。Jooh Lee等(1995)以美國和日本的高科技行业为切入点展开研究,通过对143家企业数据的分析,发现R&D费用和企业市场价值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并发现适中的R&D投入对美国企业的绩效具有促进作用,R&D投入是企业取得相对优势的重要因素[2]。而Hitt等(1991)通过实证研究却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他们发现R&D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性,换言之,经营绩效好的企业对风险采取规避策略,他们不愿意承担在研发活动上投入太多产生的风险。因此业绩好的企业,它的研发强度就会较低[3]。
2.1.2国内文献
梁莱歆和张永榜(2006)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筛选出69家披露R&D投入的企业作为样本,发现R&D强度越高,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越明显,两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4]。解维敏和唐清泉(2011)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6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对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企业R&D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5]。程宏伟,张永海和常勇(2006)通过研究发现虽然我国上市公司R&D强度与企业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是逐年减弱的[6]。而王芷萱(2011)基于沪深A股市场的217个有效观测值,利用回归模型分析后,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发现企业R&D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不相关,但R&D投入会为企业未来的业绩做出显著的贡献[7]。许晓嘉和袁梅(2013)基于属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的数据统计分析上,发现对于战略新兴产业而言,R&D投入与企业绩效不相关[8]。齐梅(2013)甚至在其研究结论中提到,当期的R&D投入总额与企业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当期对R&D活动的投入越高,企业绩效就会越差[9]。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R&D投入对企业绩效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的。小部分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R&D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或者存在负相关关系。之所以产生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很可能是由于:一是企业R&D信息披露不规范。由于缺乏一定的制度约束,很多企业对于R&D活动的披露仅停留在一个总体数额上,而忽视了对R&D投入具体结构的披露,从而可能导致数据口径不一致,进而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二是选取的样本具有差异性。各行各业有各自的独特性,它们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因此R&D投入给企业绩效带来影响也会略有不同。三是研究指标选取不统一。不同的学者在研究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时,用以反映问题的指标不完全相同,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这也会给研究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
2.2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R&D资金投入的成果转化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节约成本,而且可以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拓宽企业自身的业务领域,抢先占领市场,形成技术壁垒,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作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显著提高企业业绩。基于以上文献回顾及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H1:
H1:中小板上市公司R&D资金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R&D活动是一个过程,历时较长。从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推广,特别是理论研究阶段,要准备的数据纷繁复杂,其间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所以产出效应未必能在当期显现。至今,学术界对于滞后期的研究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因为滞后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它通常不是一个固定的值。杨德伟和杨大凤(2011)以101家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民营企业R&D资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表现为滞后一期与滞后二期的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10]。蔡虹等(2004)在研究中明确提及这一点,企业将在R&D活动中获得的新技术知识,用于实际生产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合理解释了R&D资金投入所存在的滞后性[11]。基于以上文献回顾及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H2:
H2:中小板上市公司R&D资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滞后性影响。
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引发了全社会对于人才的关注。人才的竞争更成为21世纪竞争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考察企业的R&D投入,不仅仅可以从资金角度,人员投入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考察因素。理论上讲,如果一个企业配备了足够的R&D人员,其就拥有了较多的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储备,极大地提高了R&D投资成功的可能性,进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所以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3:
H3:中小板上市公司R&D资金投入对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且具有滞后性影响。
3 研究设计
3.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深圳交易所中小板上市,且连续披露2011-2015年年度财务报告的企业为研究样本,筛选样本时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剔除ST和*ST类中小板上市公司,因为这类公司经营不善,面临退市风险,属于极端情况,对研究结果的稳定性有不利影响。二是剔除2011-2015年所有缺失财务数据的样本,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经过筛选,共获取样本企业331家共计5年1655个面板观测值。本文的R&D资金投入数据来源于经审计的上市公司年报。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资金投入的信息进行披露,但是在对报表数据进行手工搜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在报表中披露R&D资金投入信息的位置和内容不尽相同,尚未形成统一规范。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制定了R&D资金投入数据的搜集流程,见图1。
除此之外,文中涉及的其他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并将这些数据与报表数据进行抽样比对,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数据处理使用的是Excel 2003和Stata 12.0。
3.2变量定义
研究变量的选取,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在大部分文献中用以衡量R&D投入的指标是研发强度,即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同时,本文加入了R&D人员投入的考虑,以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加以衡量。企业绩效的度量指标是营业收入增长率(MOIG),代表公司的发展能力。该指标的选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中小企业抓住“互联网+”和大数据两大机遇,实现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所以公司未来的发展能力更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毕竟对于企业来说,当前的盈利并不代表未来各期依然能够实现盈利,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
同时本文还设置四个变量,来控制其他能够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是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行业和年份,变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见表1。
3.3模型构建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来进行研究,针对前文提出的假设和选取的指标,设定回归模型如下:
MOIGi,t=β+α1RDi,t+α2RDEi,t-l+α3SIZE i,t+α4DEBITi,t+α5INDU+α6YEAR+μi,t
模型中,αi表示变量系数;β表示截距项;i表示样本企业;t表示时间;l表示滞后期数(l=0,1,2,3);μi,t表示随机误差项。
4 实证分析
4.1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研究涉及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通过表2中的各项指标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我国331家中小板上市公司2011-2015年整体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5.78%。平均R&D资金投入水平达4.94%,高于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显示的社会整体R&D经费投入水平,说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该R&D资金投入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只有进一步加大R&D资金投入,才能带动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R&D人员投入水平达20.97%,标准差较大,表明企业间在R&D人员投入上差异较大。
同时,本文还针对R&D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的分布情况,做了整理和总结(见表3和表4),据以分析企业间 R&D活动的差异。
对表3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2011-2015年间中小板上市公司对R&D资金的投入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R&D资金投入带来了产出效益,逐渐由低水平的R&D资金投入迈向高水平的R&D资金投入。这也体现了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在企业层面得到了广泛响应。
然而,在目前取得的可喜进步下,也应当意识到其中的不足。国际上公认的企业维持生存的R&D投入水平需达到2%,超过5%,才具有竞争力。目前,很多发达国家知名公司的R&D强度都在5%以上,表3的数据显示我国大多数企业尚徘徊在2%-5%之间,说明我国企业在创新方面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表4给出了中小板上市公司2011-2015年R&D人员投入的分布情况,数据整体趋势和分布特征与R&D资金投入相一致。企业逐渐由20%以下中低強度的R&D人员投入水平向20%以上高强度的R&D人员投入水平转变,说明企业开始意识到R&D人员对于企业实现创新突破的重要意义。但是绝大数中小板企业R&D人员在总员工中的比例仍低于20%,表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在R&D人员投入方面依旧不足。
4.2相关性分析
表5给出了本文选取的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根据数据显示,R&D资金投入(RD)和R&D人员投入(RDE)相关系数为0.4843,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表明R&D资金投入和R&D人员投入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重视R&D资金投入的企业会在人员组织架构中配备更多的R&D人员。R&D资金投入(RD)和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MOIG)的相关性不显著,初步考虑是由于年份不同和行业特征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因为企业的投资决策会根据年度宏观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的改变而相应做出调整,同时所处的行业领域会影响企业R&D投入意愿。高科技企业多半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创新,势必会提高R&D投入的比例。而传统的加工制造型企业多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R&D投入的需求不是很大。因此本文在后续回归研究中,加入了年份和行业因素的考量。R&D人员投入(RDE)与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MOIG)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初步验证了R&D人员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表5中的数据还显示了企业规模(SIZE)和资产负债率(DEBIT)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其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企业规模(SIZE)与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MOIG)的相关系数为0.1079,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发展前景越好;资产负债率(DEBIT)与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MOIG)的相关系数为0.0555,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适当的举债,有利于促进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
4.3回归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2.0对模型在不同滞后期的情况下,即(l=0,1,2,3)进行了Hausman检验,来判定样本面板数据分析是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经检验,不同取值下的模型,均显示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因此,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表6的分别给出了营业收入增长率(MOIG)对当期及滞后一、二、三期R&D资金投入(RD)和R&D人员投入(RDE)的回归结果。
从R&D资金投入的角度,数据显示企业绩效与当期R&D资金投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R&D资金的投入会对当期企业绩效产生抑制作用,假设1未能通过验证。原因可能是,R&D活动周期较长,其从投入到最终运用生产,通常需要一定过程。其次,R&D活动通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此势必会影响企业其他方面的投入,进而影响当年的企业效益。而企业绩效与滞后一期与滞后二期R&D资金投入的相关关系显著,分别在1%水平上正相关和5%水平上负相关,企业绩效与滞后三期的R&D资金投入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假设2通过验证。说明R&D资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但滞后的促进作用是短暂。表明我国目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创新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创新成果易被市场中的同业竞争者模仿。更有甚者,可能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山寨产品的泛滥,影响自身企业的声誉和形象,给企业效益带来负面影响。
从R&D人员投入的角度,数据显示企业绩效与当期R&D人员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滞后一期R&D人员投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滞后二期和滞后三期的R&D人员投入的相关关系未能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总体呈现出与R&D资金投入不同的特征,假设3得到验证。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重视R&D人员的投入,可以带动企业效益的增长,发展能力的提升。同时应注意对R&D人员的后续培训,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会使R&D人才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缺乏过硬的技能本领和知识储备,使R&D活动的无法有效开展,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
中小板上市公司企业规模、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呈现出明显正相关关系。可以看出拥有较好资金基础的中小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更具有竞争力,因为他们能够为R&D活动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使企业具有活力。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11-2015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且披露R&D信息的企业为样本,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中小板上市公司当期企业绩效与R&D资金投入显著负相关,并且R&D资金投入对企业绩效存在滞后性影响,该影响会维持两年,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企业开展R&D活动会增加当期的资金负担,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他业务的开展,会使当期的企业绩效降低。而当R&D投入实现成果转化,进行投产时,会有效促进企业收入增长,提升企业绩效。因此,企业不能目光短浅,要从长远利益出发。
第二,中小板上市公司当期企业绩效与R&D人员投入显著正相关,并且R&D人员投入对企业绩效存在滞后性影响,R&D人员投入对其后1年的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该影响会维持一年。说明当期加大R&D人员方面的投入,提高R&D人员在员工总数中的占比,能有效刺激当期企业绩效得提升。然而,企业也应意识到当期人员投入的增加,会使得企业薪酬支付比重的提升,因此,企业要加以关注,加强员工后续培训,提高其创造的企业价值。
第三,中小板上市公司R&D水平总体偏低。与国外企业相比,半数以上的企业R&D投入强度不足。说明我国创新意识不足,尚不具备足够的国际竞争力,而R&D能力正逐渐成为企业市场竞争中的致胜关键。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想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保持稳定的增长,形成比较优势,就必须增加R&D投入。中小企业需要认识到R&D投入的滞后效应,当年的R&D投入的成果未必能在当年显现出来,而会在未来几年,陆续增加盈利水平。中小企业应当规避短期投机行为,着眼于长期发展。
目前,政府大力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这些都为中小企业的R&D活动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中小企业在依靠政策扶持的同时,更需要独立自主,建立R&D专项基金和人才储备,为R&D活动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中小企业在进行R&D活动时,不仅要重视量的投入,还要重视质的提升,这样才能将R&D投入切实转化为实际产出,实现企业的稳定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 Griliches Z.Productivity, R and D, and Basic R esearch at the Firm Level in the 1970s[J]. American Economic R eview, 1986, 76(1):141- 154.
[2] Lee J, Shim E.Moderating effects of R &D on corporate growth in U.S. and Japanese hi- tech industries: An empirical study[J].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 esearch, 1995, 6(2):179- 191.
[3] Hitt M A, Hoskisson R E, Ireland R D, et al.Effects of Acquisitions on R &D Inputs and Output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1, 34(3):693- 706.
[4] 梁莱歆,张永榜.我国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绩效现状调查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47- 51.
[5] 解维敏,唐清泉.企业研发投入与实际绩效:破题A股上市公司[J].改革,2011(3):100- 107.
[6] 程宏伟,张永海,常勇.公司R& 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3):110- 113.
[7] 王芷萱.开发支出与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沪深股市的经验数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17- 19.
[8] 许晓嘉,袁梅.研发投入对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3(22):57- 63.
[9]齐梅.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J].财会通讯,2013(6):49- 5
[10]楊德伟,杨大凤.民营企业研发投资影响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析[J].财务与金融,2011(6):1- 5.
[11]蔡虹,高杰,许晓雯.R﹠D投资经济效果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1):53- 5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