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涉氨制冷海洋水产企业安全隐患辨识与管理 |
范文 | 陈豪荣 吴超![]() ![]() ![]() 摘要:对涉氨制冷海洋水产企业存在氨泄露的安全隐患进行了辨识。涉氨制冷海洋水产企业主要危险来源于氨泄露,采用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法(LEC)对氨泄露事故做了一个危险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从人员到设备的预防管理措施。可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海洋水产 涉氨制冷 隐患辨识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592 文献标识码:A 0 序言 由于氨的制冷效果好、价格便宜且制取容易,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大部分海洋水产企业都是通过利用氨来制冷,使用氨制冷的工艺并不是太复杂,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却是很高的。大部分企业还是很注重企业生产安全,但也存在部分企业违规操作,为了高额利益将安全问题置之度外,存在管理不规范,相关操作人员并未经过严格安全教育培训就上岗的现象,导致涉氨制冷海洋水产企业在使用氨制冷的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例如:2010年8月26日,浙江舟山市一家海洋食品加工单位突发氨气泄漏并引发爆炸的事故,最终导致一人死亡两人受伤;在2012年10月份,湖北一家水产企业发生氨泄漏造成479人氨中毒的重大事故,类似的案例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2017年2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验收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17]8号)。同样发生氨泄漏事故,有些企业经过妥善处理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在2013年9月份,浙江台州市一水产公司发生一起因氨气管道爆炸引发的氨气泄漏事故,由于处置及时得当,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由此可见,对于氨在制冷过程中产生氨泄漏,产生的事故后果并不是不可控的,只要及时采用了正确的防控措施,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产生的影响,避免人员的伤亡。虽然采取正确的措施可以让事故产生的后果是可控的,但是从源头做起避免事故的发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首先从氨制冷工艺角度出发,企业需要辨识生产工艺流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采取对应的措施,从源头上对安全隐患进行遏制;其次,人本身也是一个安全隐患,具有不确定性,从企业管理层到一线员工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判断或者不当行为,都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对人员的管理对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也具有重要作用。 1 涉氨制冷海洋水产企业安全评价 涉氨制冷的海洋水产企业大小不一,企业存在的许多不同的安全隐患,例如触电、滑倒伤害、碰伤等,但是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依然是在涉氨制冷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氨发生泄露,国务院安委办公室也专门发布了关于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验收进行验收通知文件。 海洋水产企业在使用氨制冷的过程中一般存在的主要事故有液氨泄露造成的冻伤、人体吸入氨气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伤害、氨泄露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这三类。在有限空间内作业,一旦发生液氨泄露,如果此时人员得不到及时的疏散,就会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所以第一步必须要做好对安全隐患的辨识,确定安全等级,再根据不同的安全等级,提前做好相应等级的预防工作,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即使事故发生了也可以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企业损失。 对风险的辨识可以采用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法(LEC),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风险点辨识确定的危害以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D=LEC)。对各乘积因子进行赋值,采用定量计算的办法,通过计算得出风险点的风险值(D),再参考风险级别界限值表,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并为之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措施。L的赋值考虑的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赋值最大为10分,最低为0.1分,在乘积过程中可能性为完全可能时,可能性对风险值的贡献是比较大的,当事故为不可能发生的时候,由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会降低风险值,故存在取小于1的数;E的赋值考虑的是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主要根据暴露于危险环境时间来进行赋值的,一般暴露在危险环境时间越久发生危害的几率就会增加,因此长时间暴露自然会对风险值的贡献比较大,一般取值范围在0.5到10之间;C的赋值考虑的是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后果严重时,对风险值的贡献值很大,当后果几乎可以忽略时,那么对风险值基本没有影响,所以在乘法运算中取1即表示为对风险值没有影响。那么各乘积因子L、E、C的赋值可以分别参考表1、表2、表3中的数据; 针对近年来涉氨制冷企业氨泄露事故频发,因此一旦企业操作不当,氨泄漏的发生是相当可能的,根据这样的事实情况对事故可能性大小進行赋值,根据表1可选择L=6;每天工作时间内,相关人员需要连续地在出现氨机房中,对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进行赋值,根据表2可选择E=6;一旦发生氨泄露事故,所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在这里进行保守估计,一般会造成重伤事故,对应表3中可对产生后果进行赋值,取C=7。通过计算得D=252,参考风险级别界限值表,见表4。 根据表中数据可分析得出D=252属于B级风险等级,危险程度属于高度危险,因此需要对氨制冷过程存在的危险隐患高度重视,并对其采取全方面多层次的预防与管理办法。 2 涉氨制冷海洋水产企业安全管理 由于涉氨制冷这一块的风险等级较高,危险性较大,所以企业对涉氨制冷这一块的安全管理需要做到人与物相结合,从多角度出发,尽量减少导致氨泄露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的存在。 从企业自身人员出发,涉氨制冷海洋水产企业的管理人员首先要意识到氨的巨大危害性,而不是对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制冷剂的层面,虽然氨是良好的制冷剂,但是同时氨也是危险化学品,一旦泄露造成事故,那后果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对氨这种化学物质有个清晰的认识,了解氨的理化性质,需要高度重视氨泄露可能带来的危害,增强自身安全意识。不仅仅是需要管理人员增强这种意识,更需要带动液氨制冷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因为他们才是这项工艺的最频繁的接触者,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事故的起因发生在一线岗位,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上岗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严禁相关人员以“走过场”的心态对待安全教育与培训;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项职业技能的培训,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很多海洋水产企业并没有对涉氨制冷工艺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导致制冷过程中处处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企业需要规范制冷工艺流程,建立相关的生产安全责任机制,可以请相关有资质的安全服务单位协助建立氨泄露事故的专项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这样可以在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紧急应对,能有效减小事故带来的危害。 同样物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忽视,从制冷工艺场所到相关的设备,以及一些防护措施,这些都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首先对涉氨制冷工艺场所进行管理,快速冻结装置必须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不得超过9人,同时对人员较多作业场所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的空调系统,一旦涉及采用直接蒸发制冷的空调系统时必须严格控制场所的人数,不能将相关法律法规视为空物,且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需要穿戴防护服以及防毒面具,所使用的液氨必须存放在专用仓库,且避免周边存在明火和高温环境,对专用仓库外需使用隔离措施,禁止无关人员出入仓库;对专用仓库内液氨储罐周边设置防碰撞措施,避免进入仓库时与存放液氨的储罐发生碰撞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对涉氨制冷的设备加强管理,加强监督,定期对设备进行检验,尤其是阀门、焊接口、法兰连接处需要重点关注,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需要及时请专业人员进行更换,严禁使用不符合标准的设备进行生产。 从人到物虽然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意外情况不可能完全避免,所以为了在意外发生时能快速有效地应对,需要对液氨制冷场所采取预防措施。在涉氨制冷场所需要安装氨泄漏测试仪器,能在氨泄漏发生的第一时间内进行警报,让现场作业人员及时意识到危险情况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在制冷作业现场需要设置氨储罐围堰,防止液氨发生泄漏后四溢,同时也需要安装物理隔离水幕装置,能在氨发生泄漏时四周形成水幕封闭,水幕上方需形成水雾覆盖,避免液氨挥发成氨气逸出,物理水幕装置的使用一定要保证它的有效性、时效性和持续时间,一定要保证360o无死角隔离,最大程度保护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作业间的排水设施需要完善,确保所有的废水都进入废液池,对收集的废液进行安全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企业在自身救援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需要提前将自身情况到有关部门备案,提前与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沟通协商,一旦企业发生氨泄漏无法处理的时候,相关救援力量可以及时赶到,帮助企业渡过危机 3 结束语 海洋水产企业在使用氨制冷过程中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氨泄漏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但是只要做好對氨制冷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的辨识,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同时加强对企业人员的管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事故的发生;即使事故发生了,采用正确的应对方法也是可以有效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只有涉氨制冷海洋水产企业重视安全问题,及时有效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企业才能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泽涵.非化工企业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J].中国安全生产,2018,13(04):41-43. [2]张声强.火电厂液氨质量及安全监控管理[J].广东化工,2016,43(13):109-111. [3]蔡仰华.瓶装液氨使用安全状况调查分析[J].北工管理,2016 (21):131-135. [4]黄晓宇.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2):44-45. [5]李强.浅谈企业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3):141-142. [6]王浩杰,张占庭.提升涉氨制冷本质安全[J].劳动保护,2018(06):27-28. [7]纪瑞青.完善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技术手段[J].石化技术,2018,25(04):313-314. [8]王家见,张弘,路荣博,王建伟.液氨泄漏危害与安全防控分析[J].广州化工,2016,44(05):232-234. [9]崔瑞.液氨制冷企业火灾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研究[J].安全,2017,38(02):9-11. [10]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创新液氨贮存监测技术[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07):167. [11]何芳毅.液氨制冷和冷库消防安全管理完善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0):217-2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