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山区普通国省道闲置用房管理探讨 |
范文 | 瞿树林 摘要:文章分析总结了山区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闲置用房形成的原因,长期闲置产生的危害以及目前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同时以贵州省道S212线六盘水市境内段为典型实例,提出了开发利用途径建议。 关键词:山区 普通国省道 闲置用房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公路养护管理用房,是为了正常开展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而建设的基础设施,属于国有资产。随着现代公路交通快速发展,传统养护管理模式不复存在,山区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用房出现了闲置现象。深入分析总结闲置原因及长期闲置产生的危害,因地制宜探索开发利用途径,规范管理,从而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和保值增值,无疑十分重要和迫切。 1 闲置用房分类 1.1 养护生产用房 主要包括:老道班房、老式沥青混合料简易加工房、物资仓库。 1.2 二级公路收费站管理用房 主要包括:收费人员办公用房、休息用房。 1.3 超限检测站用房 主要包括:超限检测人员办公用房、休息用房。 2 闲置原因分析 2.1 国省道升级改造 受地形地质等客观条件限制,20世纪我国山区普通国省道始建之初多为低、中级路面,建成后靠人工养护,需要大量的养护作业人员,加上养护作业人员上路作业缺乏便捷的交通工具,故一般每10 km路段内设置一处道班房。随着普通国省道逐步升级改造,公路技术等级从四级公路逐步改造成三级、二级公路,路面从最初砂石路面,向沥青表处、沥青碎石、沥青贯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路面逐步发展,路面使用年限延长,养护生产强度降低,特别是路面养护专业化,对养护生产作业人员大范围整合,从而造成养护生产用房过剩。 2.2 养护水平提高 随着我国公路养护事业发展,标准化养护站、机械化养护站取代老道班,养护机械化水平提高,必然造成养护生产用房闲置。 2.3 政策性因素 公路养护向市场化发展。公路养护生产逐步推行市场化后,山区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部门已多年停止招工,随着一线道班工人陆续退休回家,老道班房闲置越来越多。 二级公路收费取消。过去受投资限制,山区普通国省道部分路段采用先贷款修路,再收费还贷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政府逐步取消二級公路收费,故造成原收费站管理用房闲置。 城镇化建设发展。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山区普通国省道一些过境路段兼具了城市道路功能,应地方城镇规划管理要求,部分过境路段移交地方管理,从而引起养护管理用房闲置。 2.4 路网结构改变 在山区普通国省道发展的同时,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快速发展,部分国省道的局部路段过往车辆分流,加上在普通国省道超限运输治理进程中,一些车辆为了躲避超限检测,人为绕道,从而造成少数已经建成的超限检测站因无超限车辆可治理而被迫取消该处治超工作,另外选择治超站点,造成原有超限检测站管理用房闲置。 3 长期闲置产生的危害 3.1资源浪费 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用房长期闲置,房屋及其宅基地不能盘活,无法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还要不断投入人力物力成本进行管理,浪费极大。 3.2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山区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用房分散,一旦闲置,易出现被当地老百姓蚕食现象,部分被少数人长期无偿占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3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老道班房修建年代久远,部分正常闲置后没能及时维修和正常管护,潜在安全隐患。 3.4影响生态环境 公路闲置用房就在便捷的国省道边,特别是一些陈旧的老道班房、老式沥青混合料简易加工房和物资库房,与建设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极不协调,严重影响路域环境,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极大。 4 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1 产权手续不齐 山区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用房为公益性质,房屋建设用地为政府划拨,大部分系计划经济年代修建,因此大多数产权手续不齐,大部分未办理房产证、土地使用证。 4.2 档案资料不全 山区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用房建设时间早,使用时间跨度大,过去管理不规范,致使档案资料不全,如无房屋结构设计图纸和质量验收资料等。 4.3 历史遗留问题突出 个人占用或转租。过去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部门安排给养护职工居住的老道班房,因没有办理任何手续,一些职工退休后离开,往往将房屋转租他人;此外,部分职工死亡后,其家属延续居住或将房屋转租他人,从而影响闲置用房开发利用。 地界纠纷。因无土地使用证手续,地界不清,特别是无围墙的老式沥青混合料简易加工房,多数与当地老百姓存在地界纠纷,影响对其顺利进行开发利用。 4.4 管理经费不足 目前上级下达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部门的计划资金主要用在养好公路、保障畅通上,管理经费不足严重影响闲置用房的管理和开发利用。 5 开发利用途径建议 5.1 基础工作 全面普查,完善产权手续。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对闲置用房进行全面普查,重新建档立案;并修葺围墙,完善地界永久性标识,办理产权手续。 开展评估。组织对闲置用房资产进行评估,以利今后开发利用科学决策。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妥善处理,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5.2 开发利用途径建议 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对山区公路养护管理闲置用房进行开发利用。 改造用作公路公益事业。统一规划,设置公路服务区、绿化美化公路、建设公路系统公共租赁房等。 移交用作地方公益事业。融入地方规划,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用作农村学校、农村集体办公、敬老院、公安派出所、交警中队、特别稽查站、应急处置点、异地搬迁扶贫等公益用途。 移交国资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由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移交国资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由其进行多种形式开发利用。例如,开发加油站、旅游驿站、乡村农家乐,或拍卖等,真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6 典型实例 贵州省道S212线六盘水境内段全长339km,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最初为四级公路,泥结碎石路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21世纪初,分段逐步改造成三级、二公路,建成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2000年至2003年,采用收费还贷方式贷款改扩建5段,建成二级公路141 km。2011年6月,按照贵州省统一规划,二级收费工作取消,全线统一设置杨梅、坪地、两河、劉官、大桥河等5个标准化养护站及姚家营、保田等2处超限检测站。2011年底,省道S212线六盘水境内段有养护管理用房共46处,建筑面积17600平米,占地面积约206.8亩,其中养护用房有木冲沟、大湾、下藤桥、大河边、白岩脚、窑上、长海子、玉舍、俄脚、锅铲坪、小丫口、杨梅、土桥、湾子、妥倮、鸡场、八担山、松柏、坪地、小营尚、土城、清水、断江、两河、刘官、太阳庙、下粉田、荒坝、夹马石、大桥河、忠义、保田、联强等33处,闲置26处;收费站用房有铺渣海、野马寨、大河、纸厂、玉舍、铁厂垭口、五一桥、瓦厂、刘官、赵官等10处,闲置6处;超限检测站用房有姚家营、大垭口、保田等3处,闲置1处;老式沥青混合料简易加工房33处,全部闲置。2012年以来,六盘水市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部门加强闲置用房管理,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积极探索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6.1设置普通国省道服务区 为提高普通国省道服务水平及应急保障能力,设置服务区。例如,六盘水市水城县俄脚服务区,由S212线闲置的俄脚老道班房改造而成,占地面积2478.5 ㎡,设有购物、餐饮、停车、休息、入厕、信息服务、母婴室、无障碍服务等功能,建成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 6.2 用作地方公益事业 应地方政府规划及需要,按属地原则委托地方政府管理,用作公益事业。例如,S212线闲置的原铺渣海收费站管理房,用作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幼儿园校舍;S212线闲置的原玉舍收费站管理房,用作六盘水市水城县玉舍公安交警中队办公用房。 6.3绿化美化路域环境 对开发利用价值不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老式沥青混合料简易加工房,予以拆除,打造“畅安舒美”公路。例如,对S212线闲置的原窑上老式沥青混合料简易加工房改造成观景台,绿化美化路域环境。 7 结束语 山区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闲置用房基数大,闲置问题不容忽视。应尽快建立完善相应管理体制机制,安排专项经费,扎实做好闲置用房普查、产权手续办理、资产评估及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基础工作,统一规划,规范管理,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利用,这样方能确保山区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闲置用房这一国有资产不流失和保值增值,从而促进公路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斌.国企闲置房屋土地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及应用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7(24):52. [2] 史学儒.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闲置房产管理盘活非经营性国有资产[J].产权导刊,2016(1):54- 56. [3] 韦汝国.对于闲置房产经营管理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5):156- 15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