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调查研究 |
范文 | 王世伟 林静 李阿特 马海珊 摘要:本调查运用问卷法,以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为测量工具,对16所学校6123名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进行调查,并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对不同特征学生群体的求助态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存在性别、户籍、学历,有无接受助学金和是否有过学干经历5方面的差异,尤以性别差异和学干经历差异最为显著。 关键词:大学生 问卷法 专业性心理帮助 态度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寻求心理帮助,通常是指当事人积极主动通过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来获得包括理解、建议、劝慰、鼓励、治疗方法以及情绪支持在内的帮助,以此来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和不愉快的经历(Jackwood,Deane,&Wilson;,2005)。心理方面的求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向身边的亲人朋友等求助,另一种是向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机构等专业性心理机构求助,即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据统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在10%~30%之间,心理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的第一位原因。有研究发现,大学生未对学校的心理咨询或精神卫生服务加以充分利用,主动求助者只占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中很少一部分。他们在解决心理问题时会先求诸己,后求诸人;而在寻求外界帮助时,他们更倾向于向家人或朋友求助,而不是向专业人员求助。寻求专业性帮助态度是求助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陆续设立专业心理服务机构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心理服务资源日渐丰富,提高大学生的求助行为是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此前,国内外学者作过大量关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及行为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关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行为的理论研究、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测量、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总体情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理论方面,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通过求助意向对求助行为作为重要的影响,是求助行为的核心影响因素。而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总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且存在调查时间较早或样本量较小的不足。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参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东部某省16所学校,其中包括985、211、其他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院校等各层次,调查学生包括大一、大二、大三以及研究生等各年级。共计发放问卷7500份,回收有效问卷6123份,问卷有效率81.64%。 1.2调查工具 调查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统计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郝志红,2007)两部分。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包括29个题目,分信任性、耻辱忍受性、需要、开放性四个维度,表采用5级评分。 1.3数据统计 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统计结果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 2 调查结果 2.1大学生个人基本情况统计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男性占比约40%,女性占比约60%;专科生占比约47%,本科生占比约45%,研究生占比约8%;农村学生占比约54%,城市学生占比约46%;有过学干经历的学生占比约77%,无学干的约23%;接受过助学金/贷款的学生占比约26%,没有接受过的占74%。 2.2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情况统计 分别比较各项特征的大学生群体在求助态度总体及各维度的差异。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女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和男生有明显差异,女生寻求帮助的态度明显高于男生。农村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与城市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学生寻求帮助的态度明显高于农村。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求助态度存在明显差异,专科生更愿意求助专业性心理帮助;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求助态度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生更倾向于寻求心理帮助;研究生和专科生不存在明顯差异。有过学干经历的学生的求助意愿明显高于没有过学干经历的学生。接受过助学金/贷款的同学的求助意愿低于没有接受过助学金/贷款的同学。各特征群体各维度得分差异比较汇总,见表1。 对心理健康专家的信心度方面,女生对心理健康专家的信心度明显高于男生。城市学生对心理健康专家的信心度明显高于农村学生。专科生对心理健康专家的信心度明显高于本科生;研究生对心理健康专家信心度明显高于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对心理健康专家的信心度没有明显差异。有过学干经历的学生对心理健康专家的信心度显著高于没有的学生。 对耻辱的忍受性方面,城市学生对耻辱的忍受性明显高于农村学生。研究生对耻辱的忍受性明显高于本科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没有明显差异;专科生和研究生没有明显差异。有过学干经历的学生对耻辱的忍受性更高。没有接受过助学金/贷款的学生对耻辱性更高。 在对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方面,女生对心理健康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显著高于男生。城市学生对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显著高于农村学生。专科生对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显著高于研究生。有过学干经历的学生对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显著高于没有过的学生。 在人际开放性方面,女生的人际开放性显著高于男生。专科生的人际开放性显著高于本科生。有过学干经历的学生的人际开放性显著高于没有过的学生。 3 结论与建议 总体来说,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存在性别、户籍、学历,有无接受助学金和是否有过学干经历5方面的差异,尤以性别差异和学干经历差异最为显著。 第一,就性别差异而言,女生与男生在总分和各维度分上都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女生寻求帮助的态度明显高于男生。其原因可能是男生承受着较大的社会期待,所以男生不会轻易的向他人求助,而女生心思细腻较为敏感,倾向于向他人寻求支持和帮助。女生在信心度、耻辱、自我认知和人际开放性这4个维度都显著高于男生,可能是因为女生对外在环境有较大的依赖性,她们信任专家,也认为自己会需要寻求帮助和同伴支持,并且会付诸行动去了解。 第二,就户籍差异而言,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总分和自我认知维度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城市学生寻求帮助的态度明显高于农村。可能大多数农村学生与心理机构的接触较少,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认识不足。农村学生受到刻板印象和社会评价的影响,对于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偏于消极,而城市学生在面对疑虑和困扰时,会有寻求帮助的动机。 第三,在学历水平上,本科生和专科生存在显著差异,本科生和研究生差异非常显著,尤以信心维度最为显著,研究生和专科生比起本科生都更加信任专业性心理帮助,推测可能因为专科生未来就业压力较大,而研究生的学术压力也较大,本科生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所以求助的意愿较小。 第四,接受助学金/贷款的学生和没有接受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对耻辱的忍受性维度上,没有接受助学金/贷款的学生显著高于接受助学金的学生,其原因可能是接受助学金/贷款的学生对社会评价更为敏感,或者是自尊水平较低。 第五,在是否有过学干经历上,有过学干经历的学生在总分和各维度分上都高于没有学干经历的学生,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有过学干经历的学生与教师相处较多,能更清楚地了解相关信息,并且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并急切地想解决问题所以去寻求心理帮助。 综上,大学生在对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差异主要是因为对心理帮助存在顾虑,因此可以在学校多开展团体辅导,让心理相关活动在学校普及,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自我成长,又能缓解学生对心理相关的误解,去除“污名化”的标签,让学生更好接受心理咨询等专业性心理服务。 參考文献: [1] 梁宝勇主编.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 俞少华,张亚林.我国大学生心理辅导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2):131- 132. [3] 江光荣,王铭.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行为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 180- 184. [4] 张潮,马茜芝,高洁丽.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0- 54. [5] 郝志红,梁宝勇.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预测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3):321- 32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