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探析
范文 张洪宾 云兵兵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作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阵地,学生既要接受中外双方的专业教育,还会被多元文化所包围,包括外籍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思想言论。而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不仅要面临思想观念的冲击,还有对其意识形态的形成提出了严峻考验,从而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打造高素质学生工作干部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发挥学生组织作用,丰富校园文化;创新宣传方式,抢占网络主阵地。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意识形态教育 素质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8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讲话,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早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通过习总书记的讲话可以看出,进行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剧,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化、社会矛盾叠加的特殊时期,它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我国大学生传播资本主义观念、西方文化理念及生活方式,借机同化或西化我国大学生,以便“和平演变”我们的国家。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作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阵地,学生既要接受中外双方的专业教育,还要被多元文化所包围,包括外籍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思想言论。而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不仅要面临思想观念的冲击,还对其意识形态提出了严峻考验,从而导致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进行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路径进行探析。
1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必要性
意识形态的涵义是系统地、自觉地反应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它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之上,反映了一定阶级、集团的经济政治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系统性、现实性、能动性的特点。从意识形态的概念和特点可以看出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多么重要和必要,尤其是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这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所决定的。
1.1大学生的特点要求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当前大学生已经步入了95后时代,相当一部分是独生之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重视自我、追求个性、愿意接收新鲜事物的特点。他们的这个特点导致价值观、信仰等意识形态方面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和西方思潮的影响,甚至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危险群体;其次是大学期间正是他们处在社会意识形成关键的时期,抵御西方不良意识形态的能力还很弱,不能正确辨别社会上充斥的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政治思潮;再次是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从入学就具有准备出国的想法,在平时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就会非常留意出国相关信息和频繁接触西方文化,他们有可能造成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区别不清。
1.2外教课堂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不仅引进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也带来了国外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意识形态的渗透通常在文化交流形式的掩盖下进行,带有隐蔽性和伪装性。由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与我国有很大不同,而深受中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的学生在接触到国外西方意识形态时势必会淡化中国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部分专业课程需要由外籍教师进行传授。由于外籍教师是接受的西方意识形态,上课学生通过长时间地与他们接触,或多或少地会认同他们的生活方式、通俗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甚至是“无意识”地接受西方文化,进而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怀疑和动摇。
2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施路径
2.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
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首要的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明确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应当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可见,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很明确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涵的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合作办学的总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培养起到指导、构建和发展的作用。从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来说,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全过程,才能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真正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2.2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强化主流意识形态
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教育环境中涉及大量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干扰,为了增强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意识形态的能力,就要切实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减少主流意识形态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知、领悟到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同时,遵循大学生理论学习与价值认同规律,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自我思考能力,培养思辨思维能力,增强政治辨别能力,强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2.3打造高素质学生工作干部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作用,是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努力改变学生工作队伍整天忙于日常琐碎事务的现状,缺少时间和精力研究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二是大多数学生工作队伍缺乏意识形态工作必备的理论功底和业务能力,努力为学生工作队伍提供继续学习,参加培训的机会,切实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教育引导能力。三是改变以往灌输式意识形态教育,積极采用引导教育对象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和鉴别的教育路径,使大学生能够自觉抵制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思想的腐蚀,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2.4发挥学生组织作用,丰富校园文化
要利用好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这个抓手,发挥学生组织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学生组织之间密切相互合作协调,增强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各项文体活动和思想政治学习竞赛来促进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爱国主义、集体观念。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消除学生心灵的隔阂,增强爱国主义观念、社会交往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进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
2.5创新宣传方式,抢占网络主阵地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媒介成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青年大学生进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渗透,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抢占网络阵地发挥好新媒体正确导向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要积极建设具有较强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交流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QQ、贴吧等。旗帜鲜明地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管理,对当前社会热点事件、最新消息等报道和宣传要积极主动、及时有效,敢于亮剑。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把握主动权,帮助大学生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掌握话语权,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意识形态观点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 www.gov.cn/xinwen/2018- 08/22/ content_5315723.htm
[2]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 08- 21(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72号,2003- 9- 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