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国外碳税机制研究及案例分析
范文 李叶华
摘要:碳税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能减少碳排放量来减缓全球变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各国碳税在动态调整和改进。学者对碳税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国外碳税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分析了各国碳税的发展情况,为我国在碳税领域提供一些参考模型,为我国税务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碳税 机制研究 消费者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A
Mechanism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of Foreign Carbon Tax
Li Yehua(Fujian Provincial Tax Servic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Fuzhou 350003, China)
Abstract:Carbon tax aims 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ope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to slow global warming. With the cours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arbon tax in countries are also dynamically adjusted and improved. There are some disputes on Carbon tax.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oretically of foreign Carbon tax, and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ies of Carbon tax in some countri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model for our country in the fi eld of Carbontax, and to provide experiences for Chinas tax reforms.
Keywords:Carbon tax Mechanism Research Consumer Case Study
0 前言
碳税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税,它是针对以碳为主体燃料的经济活动征收的税种。众所周知,碳广泛存在于各种碳氢化合物中,典型的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当它们燃烧以后,将会生成二氧化碳(CO2)和其他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集聚在空气中将会带来长期的环境问题。与此相反,也有诸多不需要燃烧的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地热、水电、核能等,它们不会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013年,美国国会预算局(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 ce)发布的报告认为:设立碳税能在经济方面和环境方面都带明显的益处[1]。德国的Matthias Kalkuhl认为[2],碳税能增加财政收入,虽然不能使国民经济出现显著的提升,但能在改善生態环境方面起到巨大作用。碳税的目标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减少这类生产活动对环境变化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目前为止,诸多国家已经实施了碳税,有些国家则征收能源税,有些地方例如OECD则通过能源产品或者车辆来统一征收碳税。这些税的名称不尽相同,但具体的征收项目都与碳相关。有些国家的大型电力设备工作时需要用到大量的碳资源,但出于碳税会影响工厂生产进而提高失业率的担忧,这些国家暂时都尚未征收碳税。Bashmakov研究后发现[3],碳税的征收能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甚至有助于降低失业率。
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这是科学界一致的看法,2009年,美国18个科学组织还曾就此联合给参议员写信[4]。人类每年大概产生270亿吨的二氧化碳,它们在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大规模排放这些温室气体足以引发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碳税是政府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
1 碳税理论研究
1.1经济理论
碳税是一种间接税,因为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同时,碳税基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小而设定价格的高低,是一种基于价格导向的机制。在经济学理论中,环境污染具有典型的负面的外部性特征(negative externality),而这种负面效应在交易活动中会带来市场配置资源失效(market failure)的问题。经济学家Arthur Pigou认为,由于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使资源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纠正外部性的方法也成为“庇古税”(Pigovian tax)方案。
在Arthur Pigou的经济体系中[5],经济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应该属于边际(marginal)效应,外部的影响应该足够小而不会冲击和扭曲正常的经济市场。但是最近科学家们达成了共识:环境污染会带来巨大的冲击,超出了边际效应的范围[6]。这种非边际效应意味着环境的变化最终将影响所有人的收入和福利。
麻省理工学院的David Gordon Wilson教授在1972年首次引入了碳税的概念[7]。在无法找到可以完全替代的绿色能源之前,人类的各种工农业生产还极度依赖于各种碳氢化合物的使用。碳税的征收不但有利于避免资源的浪费,也有利于激励大家转而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替代能源。
1.2碳的社会成本
碳的社会成本指的是排放一吨碳的社会边际成本,其中包括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等非市场化成本[8]。1981年里根政府首次针对碳的社会成本进行了争议和讨论,并对碳排放量进行了量化,这使得政策制定者在评估碳燃烧引起环境变化的时候能进行数值上的度量。当计算碳的社会成本时,我们需要分析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残留时间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因素,通过二氧化碳造成的破坏以及修复成本来衡量。二氧化碳的残存影响随着时间会衰减,在经济学里面,可以引入折扣率的概念。折扣率可以计算出碳的社会成本随着时间其权重的变化。
耶鲁大学经济学家William Nordhaus在2017年[9]提出了气候与经济的动态集成模型(Dynamic Integrated model of Climate and the Economy)(DICE),在该模型中,碳的社会成本为每单位碳排放量对经济的影响,并且随时间动态变化。经过计算,在2015年左右,碳的社会成本为每吨碳排放量约$31.2美元,扣除物价因素和通货膨胀率,大约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在经济学理论中,假设碳的社会成本估算准确并且符合市场规律,那么碳税应该与碳的社会成本一致。但在实际中,碳的社会成本估算并不准确,市场的边际成本也很难估算,因此,碳税应该征收多少也很难评估。
1.3碳税对关税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今天,当某些国家征收碳税后,其商品競争力相对于其他没有碳税的国家会减弱。因此,有些学者建议通过贸易关税的调整、某类商品贸易的禁止等措施,使得碳税的引入不会影响商品的公平竞争。截至目前,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还没有环境相关税种的具体裁决判例。
1.4碳排放的泄漏
由于空气的流通以及环境的变迁,某个国家/地区的碳排放会泄漏到另一个国家/地区。碳排放的泄漏造成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对于碳排放流出的国家/地区而言,减少了总的碳排放量),也可能是负面的(对于碳排放流入的国家/地区而言,增加了碳排放量)。碳排放的泄漏造成了各国碳税设置方面的复杂化。比如,某发达国家征收的碳税有可能部分根源自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一些国家即使使用绿色能源,但如果受到碳排放的泄漏影响,也会付出相应的社会边际成本。
2 碳税案例分析
2.1南非
南非财政部长Pravin Gordhan宣布2015年9月开始针对新机动车辆征收碳排放税,该税将在机动车销售的时候根据排放量一次性收取,而载人车辆则根据其行驶里程数来收取税费。南非汽车制造商协会则提出异议,认为碳税将使机动车价格增加约2.5%从而抑制了汽车工业的发展。由于碳税针对的是新机动车,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汽车厂商青睐于生产更多的使用绿色能源的车辆。
2.2印度
2010年7月,印度在全国范围内针对煤炭征收每吨50卢比的碳税,2014年又将碳税提高到每吨煤炭100卢比。在印度,超过一半的煤炭被用来生产电力。尽管很多印度学者担心碳税的征收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印度通过碳税的方式,使其每提升1%的GDP,相比之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了25%。印度总理Narendra Modi在2015年将碳税的征收提高为每吨煤炭200卢比。目前,印度的碳税已增加至每吨煤炭征收400卢比。
2.3日本
2009年10月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日本多家企业的代表联合抵制碳税,它们认为引入碳税将对日本的经济发展造成伤害。这些企业包括了石油、水泥、造纸、化学、电力、汽车、电子设备、信息技术等行业,它们指责政府没有充分研究碳税的必要性、碳税如何平衡公平和效率以及碳税征收后的用途。为了减轻对环境变化的影响,日本在2012年10月正式引入了碳税,政府希望通过碳税征收的收入,用来资助那些致力于清洁能源、节约能源的创新项目。
2.4澳大利亚
2012年7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针对大型工业企业引入了碳税,同时为了减少碳税对生产活动的影响,政府通过提高免税阈值的方式间接降低了所得税,并为一些受影响较大的企业做了补偿。碳税的收入则部分用来提高人们的薪金和福利,用以抵消碳税导致的部分商品价格的上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报告表明,因为碳税的作用,该国每年减少了约2700万吨煤的燃烧。2014年,澳大利亚通过立法取消了碳税,同时从纳税人的综合收入里面提取一部分成立了一个减排基金(Emission Reduction Fund),由该基金来继续发挥类似碳税的作用。
2.5芬兰
20世纪90年代,芬兰率先推出了碳税。但自从北欧电力市场的开放后,芬兰的能源税历经多次变更。因为其他北欧国家针对能源密集型企业豁免了碳税,致使芬兰的电力企业处于竞争的劣势。芬兰针对进口电力征收关税,但是这又违背了欧盟单一市场的法则。因此,芬兰也对其国内能源密集型企业开始豁免碳税。Jimenez曾提出一个观点,对于碳税导致的企业竞争力下降这个问题应该进行谨慎的分析,例如可以将碳税的收入用来抵消部分劳动力税赋,这可以增加非能源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力。
2.6德国
德国在1999年引入了生态税(ecological tax)并颁布了相关法规,在2000年和2003年进行了2次修订和完善。该法规为能源税的征收奠定了基础。仅在2003年,由于该法规的实施,德国境内就减少了2.4%二氧化碳的排放,约2千万吨。可见生态税是德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重要措施。由于生态税的利用,德国在环境保护、新能源使用方面增加了25万个工作岗位。
3 碳税征收的难点
当政府向企业征收碳税时,是一个使企业收入减少的过程,将使企业利润降低。如何保证碳税税率的公平和效率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根据国外的实践,考虑到碳税对本国商品竞争力的影响,一般初期规定较低的税率,随着时间逐步调整,同时对能源密集型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一些国家采取了更为灵活的碳税策略,税率的调整是一个企业与政府决策部门动态协商的过程。
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会把碳税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已经有研究表明,碳税的征收对穷人的影响比对富人大的多大得多。因此,如何公平有效地利用碳税所得收入是政府部门在征税时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另外,目前对碳税的征收真实降低碳排放量的程度这个问题也存在一定的争议。理论上要真实地考察碳税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应该先设定一个碳排放量的基线(baseline),在征收碳税和不征收的情况下进行比较。但由于碳排放量本身只能是一个粗放型的统计无法精确,同时碳排放量会受到其他政策和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动态波动的曲线,因此基线不是一个固定值。在2007至2010年,英国官方的统计表明,碳排放量降低了4.5%,但后来经过学者研究证实,这段时间碳排放量的降低主要归咎于经济的衰退,并不纯是碳税的功劳[10]。
4 結束语
自从科学家们系统性地研究全球温室效应以来,温室气体带来的环境危害日益显现。20世纪90年代,世界部分国家开始征收碳税,试图借此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由于国情不同,碳税在各国的政策中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碳税作为一种间接税,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劳动就业,具有争议大,征收难的特点。全球范围内尚有很多国家基于各种因素并未开征碳税,已征收国家也有各种豁免的企业案例。政府如何公平有效利用碳税的收入也是一个难点。本文研究了世界上各国碳税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碳税征收存在的问题,意图为我国税务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Effects of a Carbon T ax on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2013-05- 22. R etrieved 2017- 09- 29.
[2] Kalkuhl, Matthias (September 2013)."R enewable energy subsidies: Second- best policy or fatal aberration for mitigation?" (PDF). R 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35 (3): 217. doi:10.1016/j.reseneeco.2013.01.002. R etrieved 20 August 2018.
[3] Bashmakov, I.; et al. (2001). "6.2.2.2.2 Association with Trade, Employment, R evenue, and R 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olicies. In: Policies, Measures, and Instruments". In B. Metz; et al. Climate Change 2001: Mitigation.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Third Assessment R 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 limate C hange. Print vers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and New Y ork, N.Y., U.S.A.. This version: GR IDArendal website.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1- 05- 14. R etrieved 2011- 04- 08.
[4] Letter to U.S. Senators from 18 scientific organizations, by Alan I. Leshner (Executive Director,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Keith Sietter (Executive Director,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Douglas N. Arnold (President,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et al., October 21, 2009.
[5] H elm, D. (2005). "Economic Instrument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T he Economic and Social R eview. 36 (3).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May 1, 2011. R etrieved September 2, 2009.
[6] Stern, N. (2007). 2.6 Non- marginal policy decisions. In: Stern R 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pre- publication edition). Print vers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re- publication version: HM Treasury website. pp. 34–35.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0- 01- 31. R etrieved 2011- 04- 08.
[7] Berdik, Chris (10 August 2014). "The unsung inventor of the carbon tax". T he Boston Globe. R etrieved 11 August 2014.
[8] Yohe, G.W.; et al. (2007). "20.6 Global and aggregate impacts; 20.6.1 History and present state of aggregate impact estimates". In M.L. Parry,; et al. Perspectives on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ability. Climate Change 2007: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 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 etrieved 2011- 10- 12.
[9] Nordhaus, William D. (2017- 02- 14)."R evisiting the social cost of carb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4 (7): 1518–1523. Bibcode:2017PNAS..114.1518N. doi:10.1073/pnas.1609244114. ISSN 0027- 8424. PMC 5321009 Freely accessible. PMID 28143934.
[10] "Economy plays key role in B.C. meeting greenhouse gas targets", June 28, 20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