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粮食可持续供应链的驱动因素研究 |
范文 | 李昊+程大友 摘 要:实现粮食供应链的可持续性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文章基于现有可持续供应链的研究,构建了粮食可持续供应链驱动因素的分析框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对粮食可持续供应链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粮食;可持续供应链;驱动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chiev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grain supply chain is the foundation of maintaining national grain security. Based 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grain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driving factors from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erspectives. Key words: grain;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driving factors 0 引 言 中国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在2003~2016年之间粮食总量实现了十三连增[1],但是在总量增长的背后,中國粮食安全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化肥施用量逐年升高(如图1所示);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城镇化速度加快使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如图2所示);国际粮食价格较低,导致我国粮食进口数量增多;粮食产量逐年递增、粮仓数量不足,导致粮食库存数量增高[2-3]。 提高粮食供应链的可持续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需要考虑供应链运作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4-5]。 本文在现有可持续供应链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深入分析粮食可持续供应链的驱动因素。 1 文献综述 可持续供应链及其驱动因素,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密切关注的研究领域。 Linton et al(2007)、Ahi and Searcy(2013)和Leppelt et al(2013)把可持续供应链理解为通过保护环境、经济和社会稳定以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供应链[6-8]。Seuring and Müller(2008)对1994~2007年间出版的191篇与可持续供应链相关的文献分析后指出物料管理、资本流动及供应链中企业间的合作是可持续供应链关注的焦点,要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考虑客户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9]。Akkerman et al(2010)指出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关注的焦点不仅是降低成本以增加利润,而且还在朝着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和经济繁荣之间平衡转变,这些因素都是由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引导的[10]。罗定提、王易军(2011)和许建、杨玉香(2014)及杨晓艳(2016)等都提出在发展可持续供应链的时候,除了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承担企业责任,考虑环境效益[4-5,11-12]。 孙丹、赵予新(2012)对整合粮食产业链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分析提出了其驱动因素[13]。Attila Turi et al(2014)在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情况下发现粮食行业必须调整策略或方式适应消费者偏好的迅速演变。他们认为,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重大转变已经导致了供应链产生新产品和新方法[14]。周鲜成(2014)等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两个角度,分析探讨了协同推进可持续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的三大因素[15]。Mylan et al(2014)对不同级别零售商进行比较定性分析,认为推动可持续创新或在供应链中执行标准要求投入各种资源,如时间、人员、专业知识等[16]。Magnus Bostr?觟m(2015)通过对CSR、价值链等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政府的政策法规、指导方针等对供应链可持续性的影响[17]。 由于受研究约束性的影响,现有文献对可持续供应链及其驱动因素展开研究的比较深入,但关于粮食可持续供应链及驱动因素的文献尚未发现。 2 粮食可持续供应链驱动因素分析框架 粮食供应链之所以难以达到可持续,除了企业自身的因素外,还有政府、非政府组织、消费者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因此要促进粮食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应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将粮食可持续供应链的驱动因素分为外部驱动因素和内部驱动因素。构建如下分析框架,如图3所示。 外部驱动因素指来自于企业外部并能对可持续供应链产生影响的因素[18-19]。主要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消费者等因素。 内部驱动因素指企业自身对可持续供应链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指企业战略,包括合作战略与承诺、粮食企业内部压力驱动等。 3 粮食可持续供应链驱动因素分析 3.1 内部驱动因素 3.1.1 合作战略与承诺 供应链中不同节点上,同一企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供应链不同节点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与承诺,是确保供应链可持续性的基础。合作战略与承诺包括供应商合作战略和高层管理者承诺。 (1)供应商合作战略。Seuring and Gold(2013)通过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文献得出,供应链中更多的合作和沟通可以确保供应链产生更可持续和更负责任的行为[20],而且合作有助于商业化,能确保为供应商的本级或较低层级的供应商提供创新技术[21]。 供应商合作战略主要可以从以下方式来促进粮食供应链的可持续:(1)对上游供应链来说,与粮食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绿色技术转让和联合研发等方式,加快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步伐;供应商之间知识和资源共享,促进企业进行绿色产品设计,通过环保的包装实现绿色仓库。(2)对下游供应链来说,分享粮食库存和分销信息,从而使企业合理地安排仓库,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共享运输设施,规划运输路径和运输方式,选择合适的物流企业合作,从而实现物流优化。 (2)企业高层承诺。“承诺”是贸易伙伴愿意为双方的关系努力,并提出未来的方向,即企业试图建立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在没有预料到的问题的情况下持续下去[22]。因此,高层管理者的承诺与支持是企业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的前因。管理者为了扩大企业影响、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绩效,会要求企业人员加强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这能有效地推动供应商合作战略的构建和粮食可持续供应链的发展。 3.1.2 粮食企业内部压力的驱动 Carter et al(2007)指出企业内部压力主要是由市场和经济环境对企业产生的压力,主要包括对员工、人才、技术等的压力[23]。这些因素是一个企业可持续运营的根本保证。企业内部压力驱动包括企业文化、员工参与、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等的驱动。 (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基。因此,粮食企业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强化领导者和企业员工的环保和社会责任认同意识,在企业内形成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使企业文化成为粮食企业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的内在动力[24]。 (2)员工参与。管理者和工人是一个组织的核心。如果他们有能力且工作积极主动,就能通过他们的技巧和智慧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所以,一个企业的发展必定离不开员工参与。 让员工积极参与到粮食企业的可持续实践活动中,会加快员工可持续理念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各个部分的进程,从而驱动粮食企业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 (3)人才引进。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把人才引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引进人才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等,使人才引进成为企业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的驱动力。 (4)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粮食企业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硬性要求。一方面,技术创新提高了粮食的利用率,减少投入;另一方面,技术创新通过引进先进工艺降低成本。除此之外,技术创新有利于粮食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使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3.2 外部驱动因素 (1)政府因素。政府作为市场调控看得到的手,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粮食供应链可持续的法律法规,给企业提供了制度压力,从而驱动粮食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例如,政府提出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强调了在统筹种植结构的同时更要兼顾粮食安全;另外,政府针对粮食供应链中存在的流通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联合印发的《粮食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打造粮食现代物流体系,降低成本。当然,企业可以积极主动的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从而避免政府制定更严格的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 (2)非政府组织因素。Glin et al(2012)提出非政府组织可以监视和维护供应链中特定活动的可持续性,而且这种外部监督是至关重要的[25]。 在信息化时代,非政府组织通过三种方式对粮食企业可持续供应链活动产生影响:一是通过媒体联盟进行宣传(如与中国环境报、光明日报等形成媒体联盟),积极引导企业对粮食进行深加工、精细加工,从源头督促企业环保生产;二是制定标准和评价体系直接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促使企业注重环境效益,承担社会责任,如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制定的绿色食品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都表明了非政府组织对企业的有力监管作用;三是利用社会舆论与道德影响对政府施压,驱动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约束企业行为。 (3)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环保等需求变的越来越迫切。Magnus Bostrom(2015)曾指出,全球供应链的治理安排正日益面临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性要求[26]。 消费者购买粮食产品时,除了考虑产品的价格外,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品牌知名度、企业形象和产品是否绿色健康等。这些因素会推动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坚持三重底线原则。由此可见,消费者是确保粮食供应链可持续性的根本驱动。 虽然驱动粮食供应链可持续性的主体不同,但它们之间息息相关,如图4所示。 4 结 论 目前,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为推进粮食可持续供应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粮食供应链的可持续性,政府应完善粮食法律法规并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引导;非政府组织应加强自身的监督作用,形成多方位的评价体系和监管机制。企业应在充分考虑粮食可持续供应链的内、外部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改进措施:(1)提高粮食企业集聚度,发展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规模化、个性化发展;(2)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联系,共享信息和技术,深化粮食深加工。 参考文献: [1] 王开斌,毛安枝. 豫南地区再生稻生产新技术的研究探讨[J]. 农业科技通讯,2016(12):28-30. [2] 张元红,刘长全,国鲁来. 中国粮食安全状况评价与战略思考[J]. 中国农村观察,2015(1):2-14. [3] 徐婷,卢华明. 浅析我国粮食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5):134-135. [4] 許建,田宇. 基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风险评价[J]. 中国管理科学,2014(S1):396-403. [5] 杨晓艳,蒋云凤. 基于TBL理论的可持续供应链优化模型[J]. 管理现代化,2016(2):62-64. [6] Linton J.D., Klassen R., Jayaraman V..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an introduction[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7,25(6):1075-1082. [7] Ahi P., Searcy C.. 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alysis of definitions for green and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3,52:329-341. [8] Leppelt T., Foerstl K., Reuter C., et al.. Sustainability management beyond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sustainable 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3,56:94-102. [9] Seuring S., Müller M.. From a literature review to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8,16(15):1699-1710. [10] Akkerman R., Farahani P., Grunow M.. Quality, safety and sustainability in food distribution: a review of quantitative operations management approaches and challenges[J]. OR. Spectrum, 2010,32:863-904. [11] 羅定提,王易军.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分析[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6. [12] 杨玉香,张宝友,孟丽君,等. 基于环境责任的闭环供应链网络多准则决策均衡问题[J]. 系统管理学报,2014(1):13-20. [13] 孙丹,赵予新. 粮食产业链整合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2(5):7-9. [14] Attila Turi, Gilles Goncalves, Marian Mocan. Challenges and competitiveness indicator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upply chain in food industry[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4,124:133-141. [15] 周鲜成,贺彩虹. 可持续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协同推进机制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2):128-131. [16] Mylan J., Geels F. W., Gee S., et al. Eco-innovation and retailers in milk, beef and bread chains: enriching environment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ith insights from innovation studi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5,107:20-30. [17] Magnus Bostr?觟m, Anna Maria J?觟nsson, Stewart Lockie, et al. Sustainable and responsible supply chain governanc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5,107:1-7. [18] 曾晓骅. 中国林业企业环境管理驱动力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9] 葛海波. 粮食供应链整合动力机制研究[J]. 价值工程,2010(26):29-30. [20] Seuring S., Gold S.. Sustainability management beyond corporate boundaries: from stakeholders to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3,56:1-6. [21] Glover J. L., Champion D., Daniels, K. J., et al. An Institutional Theory perspective on sustainable practices across the dairy supply chain[J]. Int. J. Prod. Econ., 2014,152:102-111. [22] Walter A.. Relationship-specific factors influencing supplier involvement in customer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3,56(9):721-733. [23] Carter C. R., Ellram L., Tate W.. 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 logistics research[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07,28(1):137-168. [24] Hughes A. Corporate strategy and the management of ethical trade: the case of the UK food and clothing retailers[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05,37(7):1145-1163. [25] Glin L. C., Mol A. P. J., Oosterveer P., et al.. Governing the transnational organic cotton network from Benin[J]. Global Networks, 2012,12(3):333-354. [26] Magnus Bostr?觟m, Anna Maria J?觟nsson, et al. Sustainable and responsible supply chain governanc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5,107: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