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知识发酵理论的技术创新研究 |
范文 | 石芝玲 和金生 摘要:技术创新就是创新性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文章利用仿生学的知识发酵模型,从知识的角度剖析了影响技术创新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机制,组织可以利用这些因素,加强自身的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活动,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知识发酵:技术创新;知识管理;组织学习 一、知识发酵理论概述 知识发酵理论是指:创意(知识菌种)在酶(知识中介)的作用下,在一定的环境下,由知识母体(人和组织)融合组织内外各种知识进行发酵,产生新的知识。知识发酵过程包括:知识母体(知识发酵过程中必要的信息与知识)、知识酶(知识发酵过程中起到沟通、催化作用的人与机制)、知识菌种(知识创新的初始思想)、知识发酵吧(知识发酵发生的场所与环境)和知识工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工具)等各类要素。 二、基于知识发酵理论的技术创新研究 1,知识菌种——技术创新的起点。知识菌种是知识产生的初始火花,是技术创新的起点,是知识发酵过程得以产生的种子。菌株有可能是显性知识。也可能是隐性知识,或者是二者的组合。尽管可能不成熟或不完善,但是它决定了知识发酵的大致方向和主要内容,不同的知识菌株将引导内容各异的知识发酵过程。知识菌种来源于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之间的知识整合,我们把组织内部已经具有的知识称为存量知识,外部知识称为流量知识,只有存量知识缺少流量知识,组织就会停滞不前,成为一潭死水,所以组织应在积累存量知识的基础上注重与外部的联系,流量知识冲击存量知识才会发现可供创新的知识菌种。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菌种都有价值,而我国很多企业恰恰是重发现菌种,轻评价菌种,随意选择知识菌种进行创新,往往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后却获利甚微,所以企业在组建知识网络发现知识菌种的同时更应重视知识菌种的评价,组建知识结构合理的专家团队,设置评价标准,对这些知识菌种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从而筛选出在现有环境下对组织最为有利的菌种。 2,知识母体——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知识母体指的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经掌握并参与学习过程的知识集合,与生物发酵过程中生物菌株的成长需要从营养母体中汲取养分类似,知识菌株的成长、知识的发展也要依赖一个具有给定素质的“知识母体”,知识母体为知识菌株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组织知识是指在组织边界之内的活体知识与介质知识的总和。组织中存在着各种知识发酵,每个知识发酵都有其自己的知识母体。由于组织内的知识发酵,其成员是组织成员。其能够利用的介质知识也是组织的知识,所以,组织内部知识发酵的知识母体是组织知识的一个子集,组织知识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知识发酵母体的质量,从而决定知识发酵产物的质量。因此,优化组织知识能够优化知识母体,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具体来说,应注重培育组织知识的获取能力和管理能力,组织通过知识获取增加知识存量,通过培育知识获取能力降低知识获取成本,提高知识获取的效率。组织获取了需要的知识后。应该让员工便于使用知识,也就是注重培育组织知识的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者应利用知识技术建立知识仓库和索引搜寻介质知识,构建有效的知识网络在需要的时候找到具有活体知识的员工。组织知识管理者还应该有效防止知识的流失和休眠,主要是建立好有效的介质知识的索引,并注意备份容易损坏的介质知识:将人脑中的活体知识进行显性化编码,对于一些难于显性化的隐性知识,通过知识共享让知识在员工与员工之间传播,让隐性知识保存下来。同时,创造合理可行的知识愿景。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建立与知识分享、技术创新结合的激励制度,也是有效减少活体知识流失的有效办法。 3,知识酶——技术创新的催化剂。从生化反应的原理得知,酶分子通过某种耦合作用,可以有效的激发反应物的活化能,催化生化反应的完成。知识酶起着起组织协同和催化作用,可以降低知识交易成本和提高知识活动效率。知识酶可以划分为硬知识酶和软知识酶两种类型。硬知识酶是指那些看得见的组织协同机构和技术设施,它们在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过程中发挥其职能或功能作用。外部硬知识酶是指知识中介和公共科研机构,政府应大力发展行业协会、技术市场等社会中介组织,为组织提供知识信息,公共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科研院所等知识生产机构应做到产学研结合,为组织提供切实的技术支持,从而降低组织技术创新的风险。而属于内部硬知识酶的知识主管是组织为促进知识管理而专门设立的管理职位,其职能是规划、组织、协调内部知识学习和创新,为了避免知识主管职位形同虚设,组织应赋予知识主管一定的职权或者直接由高层领导兼任。与硬知识酶相对应,软知识酶则是那些看不见的组织协同因素。政府有关的政策法规、社会文化环境等属于外部软知识酶,政府应设立鼓励组织创新的政策文件,给予创新组织切实的资金支持,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创新的学习氛围。而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文化等属于内部软知识酶,组织应在其内部营造宽容失败、相互学习和合作创新的组织文化,并建立合理的与知识管理、技术创新结合的人员激励制度,保持人员相对稳定,激励员工在知识分享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创新。 4,知识吧——技术创新的场所。通过建立、管理和激励各类知识吧来有效地促进知识创新活动是知识发酵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主要应用途径。在生化发酵过程中,“吧”需要为发酵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知识发酵同样需要一种和谐的氛围来促进知识的共享与交流,这种环境是区别于一般环境的更微观的环境。知识吧是融知一发酵过程中所有知识创新要素的集中地,是依据知识发酵的目标。吸引相关智能人(知识母体)在真实的或者虚拟的场所实现聚集,从而促进知识交流、共享与创新的机制。具体来说,首先,知识吧应具有合理、可行的知识愿景。与组织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明确而可实现,还应具备感召力,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理想相统一,能够获得组织成员发自内心的高度认可,并且能够对组织成员的实际行动提供指导,激发组织成员为之奉献、努力。其次知识吧应利用知识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建立与知识管理挂钩的激励机制,尤其注重营造提倡知识共享、跨组织学习、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的组织文化,激发知识发酵母体的学习愿望和创造潜力。鼓励组织成员以及和外部组织的之间的知识流动,使得知识能够跨越组织边界、文化壁垒乃至时空界限,最大限度的实现知识的聚集,为发酵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土壤,从而提升组织学习能力和效果,促进知识创新。最后,领导者应给与知识吧更多的物力支持和人力支持,应给与知识吧提供先进的网络、远程通讯、信息处理等知识技术,并挑选具有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员参与知识吧,这些参与者所具备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知识发酵的结果成败。为此,领导者重要的是要了解在哪里可能发现必要的知识、哪些人具备这些知识。我们将具备这种识别能力的人称为“知识猎犬”。一般来说,组织内经验丰富的中层管理人员往往充当这样的角色,一方面他们有机会与组织的高层领导人就组织的战略与知识愿景进行充分的沟通;另一方面他们能够直接获取来自下属关于组织具体经营状况的细节信息,了解组织及成员的知识现状。 5,知识技术——技术创新的推动器。知识技术是指能够协助人们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知识的基于计算机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技术并不特指某一项技术,而是一个整合的技术体系。知识技术包括的技术内容非常多,它覆盖了知识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的各个环节;同时知识技术又是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这些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整体的知识管理系统,为组织提供知识管理服务。知识技术是知识创新推动器,知识技术为知识的获取、组织和共享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这个平台能够将知识流变成整合组织资源、协调组织思想和行动的枢纽,同时将知识与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给组织的管理带来实效。比如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找到对组织有用的知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构建便于知识存储和搜索的知识库、搭建促进员工知识共享的办公自动系统,利用知识技术搭建强大的知识管理技术平台,对组织知识的管理能力和获取能力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促进知识创新。 三、结论 知识发酵模型从解剖知识创新的核心环节人手,借助仿生学的有关理论,揭示知识创新的内在机理。技术创新的本质就是知识创新,因此,技术创新同样可以借鉴知识发酵理论,从知识的角度剖析影响技术创新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机制,从而得到下面的结论:知识菌种——技术创新的起点,知识母体——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知识酶——技术创新的催化剂,知识吧——技术创新的场所,知识技术——技术创新的推动器。知识发酵模型为组织知识的管理和创新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框架与思路,组织可以从知识发酵模型出发,审视影响技术创新的各因素的相关情况,组织可以此为出发点,为技术创新活动配备必要的资源,创造所需要的条件,从而切实促进组织的技术创新,提升组织的市场竞争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