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
范文 | 王文勇 【关键词】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高血压性基地结节去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出血病因,血肿直接占位效应和继发性损害导致神经核团损伤和神经纤维联系中断,会伴随偏瘫,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传统药物治疗方式效果不佳,微创技术提升后使得微创穿刺引流技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获得更多选择。本次笔者重点分析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中国急性脑出血治疗指南》,基地结节壳可出血量≥30ml,丘脑出血量≥15ml。患者无手术禁忌。排除深度昏迷以及合并肝肾等严重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据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为19/15,年龄39-78岁,平均(61.2±2.1)岁,观察组男女比为20/14,年龄39-75岁,平均(60.0±1.2)岁,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本次治疗方式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方案经我院院办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为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醒脑静注射液使用、营养神经物质等使用,必要时可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局部麻醉,使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选择血肿最大层面的血肿中心作为靶点,根据CT定位结果进行穿刺和置入引流器等,并注意避开重要的功能区以及血管,将电钻驱动YL-1型穿刺针进入血肿中心,拔出针芯,加密封帽,将侧管接连,负压状态下将液态血肿吸出,将软通道引流管固定,尾端接通三通阀引流袋,CT检查下无出血后,使用5万单位尿激酶注入血肿腔中,将引流管关闭2h后开放,至全部的血肿基本消失后拔除引流装置。 1.3观察项目 治疗前及治疗28d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状况,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好。 治疗6个月后分析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减少率≥80%,无其他并发症;有效:NIHSS评分减少≥50%,无明显并发症;无效:NIHSS评分减少<50%,有并发症或者出现复发。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数据分析 相关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00中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t检验和X2检验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2结果 2.1治疗前后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ADL评分为(44.5±11.0)分,观察组为(43.2±12.5)分,差异不显著(t=0.024,P=0.821);治疗对照组(60.0±13.2)分,观察组为(69.6±15.6)分,差异显著(t=1.16,P=0.021)。 2.2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5%,观察组为88.2%,差异显著(P<0.05),具体结果见表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对于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近些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穿刺引流术在临床中获得应用,因该技术具有微创等优势,对于患者损伤较小。基地结节脑出血开颅术难度系数较大,并发症多,微创引流技术的穿刺通道直径仅有3.0-5.0mm,对于重要血管以及神经损伤较轻,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需要恢复时间较短,对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较多学者认为,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技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地结节区的脑出血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减轻脑水肿,降低血清AQP4和TLR4的表达水平[2]。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一般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且治疗6个月后患者临床疗效达到88.2%,而对照组仅为76.5%,说明该种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与前人报道基本一致[3]。总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金锋,陈金寿,陈建彬,等.微创理念对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预后的影响(附 57 例报道)[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7,11(4): 113-114. [2]农胜德,陆明雄,李廷阳,等.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清铁蛋白、血清P物质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104—106. [3]谢松铭.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5(12): 4-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