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EPC模型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 |
范文 | [收稿日期] 2009-07-02 [作者简介] 孙莲香(1962-),女,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立信会计学院副教授,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 [摘 要] 学习领域的课程应该在真实工作的基础上生成。如何从“企业业务流程”中提炼“教学任务(又称学习任务)”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根据德国汉堡大学泰费德(Tenfelde)教授所讲授的学习领域构造过程与利用“事件驱动过程链(EPC)”这一建模工具提炼教学任务,再采用德国罗斯托克(Rostock)大学技术教育研究所艾克尔(Eicker)教授的“教学设计七步法”进行课程方案设计,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学习领域课程;企业业务流程;EPC模型;课程设计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8.039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194(2009)18-0124-03 学习领域的课程应该在真实工作的基础上生成。无论是德国还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实践均表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能非常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财经类专业而言,“工作过程”这一概念更多表征为“企业业务流程”。因此,在进行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计时,如何从“企业业务流程”中提炼“教学任务(又称学习任务)”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根据德国汉堡大学泰费德(Tenfelde)教授所讲授的学习领域构造过程与利用“事件驱动过程链(EPC)”这一建模工具提炼“学习节”等相关理论,我们不仅了解了企业业务流程与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更懂得了如何在现实工作的基础上提炼出那些富有教学意义的学习节(即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实现课程目标与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这些理论基础上,我们利用EPC建模工具,为“会计信息化”这一学习领域中的若干个学习情境选择了适当的教学任务(或称教学项目),并对其中的学习情境“采购与付款管理”进行了教学设计。为了保证教学设计的全面、系统与可行,我们采用了德国罗斯托克(Rostock)大学技术教育研究所艾克尔(Eicker)教授的“教学设计七步法”。这七步法的内容包括:教学条件、指导思想、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资料、教学项目评价和以报告形式总结。 一、从业务流程中提炼教学任务、 学习领域的课程,应在真实工作的基础上生成,因此,应从企业的业务流程中提炼出教学任务。 (一)学习领域的构造 学习领域是为学生设置的业务流程,它从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行动领域开发而来。通过德国汉堡大学泰费德(Tenfelde)教授所讲授的学习领域的构造过程,可以了解教学任务与企业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学习领域的构造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学习领域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作为企业行动领域,从行动领域中分解出业务流程的模块,再提炼出促进学习的业务流程,即具有学习内容的业务流程,进而建立能够促进学习的业务流程的模型(或叫课程方案)。 (二)采用EPC模型提炼教学任务 EPC模型即事件驱动的过程链模型(Event-driven Process Chain),主要用来描述企业事件与经营过程。通过EPC模型先找到相关的职业再找到这些职业的业务流程,在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宗旨找出我们的目标和能力是什么,看一下哪个流程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等,从流程中提炼教学任务,让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的最终目标。现在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结合用友T3管理软件的功能,采用EPC模型,从企业的“采购业务流程”中提炼教学任务,如图2所示。 从采购业务流程图中可以看出,采购业务的起点是采购计划,在企业中采购计划应由市场部等部门提出,因此,对采购业务的处理来说,只需知道如何使用采购计划即可,因此,采购计划是采购业务处理的上游的任务。在了解了采购计划后应进行采购订货,通常在进行采购订货前应进行询价,而此时要使用财务管理软件对采购业务进行处理则应在系统中进行“基础设置”,为日常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里提炼出了第一个教学任务“基础设置”;在订货后应对到货进行处理,到货处理主要包括验货和收到发票两个工作内容,这两个工作内容是采购业务中最为重要的,是采购业务中最主要的日常工作,在这里则提炼出了第二个教学任务“日常业务处理”;根据验货情况和收到的发票就应该对供应商进行付款处理,付款又至少包括即时付款和暂欠货款两种情况,这对企业的资金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则提炼出了第三个教学任务“付款结算”;在收到货物并对发票进行处理后,一笔采购业务就完成了,在完成了采购业务后当然要进行账务处理,在这里则提炼出了第四个教学任务“账务处理”。 二、课程设计 在从企业的业务流程中提炼出教学任务后,就可以对业务流程和教学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进行课程的可行性的设计和实践。本文采用德国罗斯托克(Rostock)大学技术教育研究所艾克尔(Eicker)教授的教学设计的七步法对“会计信息化”学习领域中“采购与付款管理”教学单元的课程进行设计。这七步法的内容包括:教学条件、指导思想、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资料、项目评价和以报告形式总结。 (一)教学条件 在课程设计时前应充分了解学校是否可以开设该课程。我们通过“教学条件调研表”的形式进行教学条件的摸底,最后得出是否具备开设该课程的条件。 (二)指导思想 对“采购与付款管理”教学单元学习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能够阐述所选实施方案的理由、能够说明采购业务的工作流程、能够全面准确地完成采购业务的处理;能够与顾客有效地交流、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并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实施方案的设计并进行实施。具体的教学目标如图3所示。 (三)教学任务 1任务描述 采用对话、企业调研或信件等方式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告诉学生企业到底要完成什么工作任务。 2教学任务 通过对企业工作任务的了解,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程度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设计出具体的教学任务。 (四)教学过程 在设计了教学任务后应具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这里以“会计信息化”学习领域课程中“处理日常采购业务”,即采购到货业务处理为例,看一下教学过程,从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教学过程中到底应完成哪些工作任务,完成该工作任务后可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应准备什么教学用资料。“采购日常业务处理”的教学过程如图4所示。 (五)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所有的资料,主要包括: (1)顾客提出任务的电子邮件; (2)所选实施方案理由说明表; (3)采购与付款流程图; (4)与顾客交流的记录单; (5)学习情境表; (6)各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 (7)采购与付款业务(案例); (8)教学评价表等。 (六)项目评价 这里的项目评价是对整个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情况评价,在评价时应进一步地说明整个的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学指导思想,是否达到了预计的教学目标,对全部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审视,进而进行修正,以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七)以报告形式总结 在对全部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修正后,应整理全部的教学方案资料,形成可供多名教师共同使用的教案,以达到共同备课,共同完成一个教学项目的目的。这个“教案”还应该能够为其他教师在进行其他课程设计时提供一种可借鉴性的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