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图书分类实践的相关问题 |
范文 | 陈倩 [摘 要]图书分类是图书编目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在图书分类实践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分类不一致等错误,导致错误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此,本课题以技工学校图书馆管理分类工作作为探究对象,结合着技工学校实际,针对图书分类实践中常见的问题简要剖析,并提出适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图书分类;学校;实践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02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1 1 学校图书资料分类实践 关于图书资料的分类,在这里结合着技工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简要探讨。比如中文图书分类,它是技工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与其他工作相对比,图书分类的业务性是最强的一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网络大环境下,图书分类的质量高低对整个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很关键,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因为图书分类的质量不仅仅只是关乎着藏书的利用,更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整个图书文献资源的共享。 目前,技工學校在图书资料分类管理工作中,主要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基本规则。不过,在近几年,随着技工学校图书馆藏书量、图书品种的增加,给馆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加强图书分类的科学性。现存的问题是,图书馆编目人员在针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层面上明显不够,在主观上没有彻底熟悉分类法规则,很多时候甚至忽视了图书类目后的注释。此外,再加上一些客观的原因,导致近两年技工学校图书管理与分类工作出现一些不小的问题。第一项问题是总论与专论问题,这一问题现象出现的并不多,但对于编目人类的业务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图书分类实践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强的实践活动。第二项问题是区域问题,简单一点讲就是全国与地方的问题,涉及范围也比较广,经济领域、商业领域、政治领域等,还包括不同时代等方面。当然,出现最多的是分类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即多卷书、丛书分类标准不统一。下文着重探究这一问题。 2 图书分类实践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以技工学校为例,对于一个收藏大量的图书馆来说,将图书资料合理的分类,不仅可以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快捷有效的找寻所要借阅图书检索的方式,对于整个图书馆管理工作来说,还可以显著提高图书借阅率。不过,在现阶段,不少学校在图书资料管理分类中,问题还是比较多。在图书资料分类方式以及图书检索方式的选择上,大多还是沿袭着传统的图书分类模式。相反,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传统的一套图书分类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在这种局面下,不仅严重影响制约着全校师生读书、学习的兴致,并且造成了大量图书资源的浪费。 2.1 图书馆分类实践问题 总之,传统的图书资料分类和检索模式弊端较多,特别是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该模式已经满足人们的实际阅读需求。关于分类实践常见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图书定性标准不一致。图书定性不一致,自然会导致分类也不一致。所谓“图书定性”,具体是指按图书学科性质分别将图书分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内容中所规定的二十二大类。简单一点讲,就是指依据着图书的书名和内容来对图书资料定性,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部分领域的图书书名和内容常常涉及到两个及以上的专业学科内容,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同分类工作者拥有自己的一套定性标准,继而造成分类不一致。②图书分类工作人员使用不同版本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迄今为止,《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已经经历了先后五个不同的版本。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版本,不同的版本对于图书分类方面的规范也不够一致。以邓小平著作理论相关文献来说,在第三个版本中,将这类图书文献归入到D2-0,并专门将有关邓小平本人的传记归入到K类;相反,在第四个版本中,对此分类更加细化,将邓小平理论著作类图书资料设为A49,将有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相关的图书资料,设为A849,将邓小平生平传记设为A76;后来在第五个版本中,重新规定了邓小平的综合性著作及其研究划入D2-0,其他相关的专论、专题划入D610.1。③其他原因。除了上述提到的两点最常见的情况,还包括有上下位分类的问题、数据输入分类错误、复分表使用不一致、数据加工全部供需外包、人员更换等。尤其是后两种情况,属于在分类管理工作中自身的技术问题、水平问题。以技工学校为例,由于认知观念的落后,长期以来,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与建设不够重视。不少在图书馆专业毕业或者多年从事这一岗位的教职工,被调入到其他部门工作,接替工作的大多是能力低、专业素养差的工作者。在这种局面下,他们只能依靠套录数据库的数据来分类编目,丝毫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根本无法区分对错。 2.2 解决对策 如果上述这些问题不解决,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影响图书利用率;第二,浪费全校师生的阅读时间;第三,影响图书流通处导读和咨询服务工作的质量;第四,导致工作人员书库排架工作效率低下。 基于此,首先,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全局视角来看待问题,采取必要的手段方法,转变管理工作人员对图书分类实践工作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分类人员的综合素养。关于图书文献资料的分类,这项工作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它主要要求着分类工作人员依据文献的内容来划分。因此,对于分类工作人员的知识面要求比较多,所以,需要加强对分类人员的培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努力提升自身水平。其次,制订图书分类细则,根据最新的分类标准,结合着图书馆实际情况,统一标准。比如,可以根据图书馆开设与存在的意义、性质、规模、特点,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修订完善《XXXX中文图书分类细则》,涵盖了分类工作程序、图书文献分类的总要求、编制体例、索书号的编制方法以及各类目书籍的细分。如此一来,图书馆分类工作人员,在日常分类实践中,基本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笑.图书分类中的问题及对策[J].卷宗,2015(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