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智能校园建设背景下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的PDCA管理
范文

    王彬

    [摘 要]高校廉政风险具有覆盖面广、隐蔽性强、差异性大的特点,是由于高校在管理过程中的权力制约不够、执行落实缺位、宣传实效不佳、制度建设滞后等原因造成的。在高校推进智能校园建设、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的过程中,着力强化PDCA循环管理,有效落实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阶段的防控着力点和主要任务,有利于形成廉政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智能校园;PDCA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58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研究与实践,深入推進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是高校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客观要求,是高校规范权力运行、完善治理结构的现实需要,是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内涵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推进智能校园建设的背景下,切实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高校有效预防和化解腐败风险的可靠途径。

    1 高校廉政风险的主要特征

    高校廉政风险是指高校的干部职工在行使职务(岗位)权力的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1 廉政风险的覆盖面广

    高校的廉政风险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一方面是体现在涉及招生录取、后勤基建、财务管理、大宗采购、职称评定等高校的多个管理工作领域,相关领域常常涉及多个业务和专业部门。另一方面是涉及的人员众多,从具体经办、中间审核直至最后领导审批,一些重点领域的各个岗位的人员都存在着一定廉政风险。据相关统计,高校腐败案件的涉案人员从校级党政领导、中层部门的干部到基层的普通办事人员,涉案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廉政风险正向一些职务较低、岗位普通的人员蔓延。

    1.2 廉政风险的隐蔽性强

    高校工作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高,社会阅历丰富,其廉政风险常常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类人员的腐败手段越来越智能化和专业化,也使廉政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一些人常常利用制度漏洞并通过一定的技术包装使腐败活动披上合法外衣,如假借劳务费、专家指导费等名义曲线进行变相行贿,给廉政风险防控带来一定的困难。在行贿的形式上,非物质性贿赂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如变相旅游、汽车使用权等,规避赤裸直接的权钱交易,从而使发生腐败的隐蔽性更强。

    1.3 廉政风险的差异性大

    由于高校各部门、岗位工作的职责分配与权力大小不尽相同,廉政风险的差异性也就相对较大。从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的数据分析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来看,廉政风险的表现形态复杂多样,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其风险发生概率、发生时空跨度、风险的结构呈现出非常不同的形式。比如,案发的时间从一年左右到十多年不等,作案的次数也从一次到几十次不等,涉案的金额也从几万元到千万元不等,查处的人员也各异,而且窝案、串案较多。

    2 高校廉政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权力制约不够

    近年来,针对高校腐败问题,教育行政及有关主管部门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制度以促进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但还是远远不够,高校的权力运行仍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具体表现为监督的客体过于宽泛,重点不够突出,监督的方法也相对过于单一,缺乏综合性的“组合拳”,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也就不能形成高效的监督合力。同时,因为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公开相对流于形式,而民主监督由于“老好人”思想的客观存在,造成上级监督和校内监督无法真正形成预期的制约作用,导致部分权力的运行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失控状态,腐败行为由此而生。

    2.2 执行落实缺位

    为了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很多高校根据重点领域的关键权力运行和执行中的特点,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以确保各项管理职权的清晰和权力运行的公开务实。但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执行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执行落实不到位。根据一项对12所高校2 000余名干部、学生和老师的调查显示,对学校反腐倡廉的基本制度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制度内容,有48.52%的调查对象认为“制度已经够多了,关键是执行不够”。这充分说明,虽然高校有一系列的制度体系,但由于执行过程走样,仍然无法有效地预防腐败的发生。

    2.3 宣传实效不佳

    对于廉政风险防控,高校的很多干部职工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业务工作繁忙而淡化了此类知识学习,很少拿出精力去认真学习相关的党纪国法,其廉洁自律的意识也就愈加淡漠,风险防控能力也得不到提高。为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高校都非常注重利用各种载体加强对师生的教育,但是由于教育安排、组织实施、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很难引起师生的思想共鸣,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4 制度建设滞后

    高校办学自主权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加大,但相应的制度建设没有配套跟上,制度建设的滞后,特别是对违反制度行为的责任追究未落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腐败苗头的滋生,为权力寻租留下活动空间。而制度机制的不配套缺失又对业务流程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以及思想道德风险的整合防范带来很大影响,使得整个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在规范管理、提高效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而导致防控机制在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方面存在缺陷。

    3 智能校园建设背景下高校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改进对策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美国学者戴明创立的质量管理思想与模式,主要是建立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工作程序,是由计划(Plan)、执行(Do)、考核(Check)、改进(Action)等阶段不断循环组成的持续改进的工作过程,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在高校大力推进智能校园建设的当下,针对高校廉政风险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高校有效预防和化解腐败风险的可靠途径。

    3.1 计划(P)阶段:评估风险,注重防控机制的顶层设计

    海登海默认为,一个社会之所以需要制度,是因为制度的存在可以节约成本,如果一种反腐制度提高了反腐成本,那就还不如没有的好。因此,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顶层设计,紧密体现高校的大学精神、价值导向和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将廉政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处置进行有机结合,使廉政风险防控在管理上形成闭环,以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高校可按年度设立一个基础循环周期,根据管理机构设置的不同特点,沿着权力运行的轨迹全面识别查找风险点,制定防控计划,着力形成以岗位、程序、制度为分辨点、线、面的防控体系链;在执行过程中对相关风险进行全程、全面监控,及时纠正不当行为;在检查环节全面考核廉政建设情况并适当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最后反思过程,采取改进措施。在智能校园建设方案设计开发中,要体现廉政风险防控的要求,将防控的理念、流程、方法等要素固化到整体信息系统中,实现刚性的自动约束,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3.2 执行(D)阶段:重在落实,严格执行防控管理体系

    高校在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之后,在执行阶段,主要任务是要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按照廉政风险的不同等级加强防控,通过分级管控对权力运行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全面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倾向性问题并加以防范处置,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实时采集数据,进行状态分析并发出风险预警,最大程度上防范廉政风险、避免腐败发生。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制度体系与实际操作“两张皮”的现象,严格执行监督和考核制度,将廉政风险信息的采集分析和运用处理等环节充分把握好,真正使信息监控平台发挥“检测哨”的重要作用,并防止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因走样而导致的腐败。

    3.3 检查(C)阶段:查找漏洞,切实加强廉洁教育宣传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高校应对周期内廉政风险防控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是应通过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的漏洞,评估工作成效,并对存在缺陷和薄弱环节实施整改。要在全面加强廉政文化宣贯的氛围中,扩大和延展廉政文化建设、宣传的宽度和深度,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分类教育,提升全体师生员工的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水平,不断强化风险意识、预防意识和育人意识,引导养成严格执行制度的行为习惯,从而推动廉政建设长效机制的形成。同时,以全面梳理防控工作流程及其制度依据为抓手,对各流程节点进行反思排摸,特别是要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对象进行廉政风险排查,修订防控措施,以降低廉政风险的发生概率。通过对防控数据信息平台的检查,也可以修订完善防控数据监控管理制度和平台功能,使廉政风险防控的信息化手段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4 改进(A)阶段:循环推进,不断完善运行保障机制

    改进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应根据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漏洞,对现有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程序、范围等进行补充完善,以实现权力防控流程的科学化、固定化和公开化,确保权力规范运行、有效制约。要建立健全边界明确、相互协调、实时预警、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以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要抓住决策、执行、监督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抓紧进一步完善廉政信息公开、廉政信息預警、廉政成效考核、廉政责任追究等制度,实现防控管理的规范化。要通过强化数据信息的运行管控,纠正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执行管理评审改进决议、听取第三方监督评价意见等方式,全面修正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存在不足和潜在缺陷,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实现螺旋式改进提升。

    4 结 语

    随着教育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将是一项更系统化的复杂工程。在高校推进智能校园建设、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的过程中,创造信息交互和共享的数据平台,提高防控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相关性及沟通效果,着力强化PDCA循环管理,有效落实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阶段的防控着力点和主要任务,有利于实现防控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有利于形成廉政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于心党.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2]刘爱英.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4(4).

    [3]孙功奇.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推进状况与现实障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4]白致铭.高校行政权力扩张与廉政风险防控论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

    [5]邹毅.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科研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研究[J].东南学术,2016(2).

    [6]杨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的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17) .

    [7]丁红燕.COSO 内部控制新框架解读[J].财会通讯,2013(25) .

    [8]葛本成.廉政风险防控在实践中的困境与对策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 .

    [9]臧志彭.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与方法[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5).

    [10] 何希耕.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7) .

    [11]高惠民,李克勤.试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J].理论导报,2013(5).

    [12]叶义昌,安爱卫.高校权力运行特点及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初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

    [13] 蒋苏淮,程亮.工业固体废物走私防控中的制度机制风险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6) .

    [14]郭洁.美国公立高校全面风险管理管窥[J].高教探索,2012(6) .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2: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