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研究 |
范文 | 陈荣锋 赵运龙 吕昌盛通 【关键词】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神经刺激仪;罗哌卡因;效果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主要有沟、锁骨上及腋等渠径,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有较广泛应用。以往,医师多依照临床经验对臂丛神经阻滞给药部位盲给,盲给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最近几年中,在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给药能直接观察到患者的麻醉效果,具有麻醉见效快速、使用的药物剂量少等特征。而局麻药物使用剂量、浓度均是影响麻醉效果的主要因素[1]。鉴于此,本文采集135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资料,对比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作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 135例上肢骨折患者均于2017.4~2018.8前来我院就诊,均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排除凝血机制异常、对术中所用药物不耐受者。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将入选患者分为三组,每组均45例,试验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范围为18~69岁,体重45~81㎏。对照A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范围为17~67岁,体重44~82㎏。对照B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范围为19~70岁,体重47~79㎏。三组病例以上资料经对比分析,差异皆不显著(P>0.05)。 1.2方法 ? 所有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均开通下肢静脉通路,术前给予0.2㎎咪唑安定+0.05芬太尼,在B超与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进行腋 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选择长轴平面内技术,移动探头方位,促使腋鞘臂丛影像呈现在适宜部位。将超声探头外侧皮肤位置设为穿刺点,朝向腋鞘内推进,另针头线安置在肌皮神经周围,借用神经刺激仪诱发肌皮神经的屈肘动作,观察到回抽无血以后将7ml局麻药物注入其中,肉眼能观察到局麻药拓展,将针推至皮下。适度调整进针的倾斜角度,将针尖推入动脉尺侧,诱发尺神经的腕尺屈曲或拇内收动作,经回抽观察无血后注射7ml局麻药;将针尖退到腋动脉桡侧,诱发正中神经出现旋前动作,注射7ml局麻药;将针尖推倒腋动脉后下部,诱发桡动脉的伸腕与拇指外展,注射9ml局麻药物。观察30ml局麻药物扩散状况,促使液性暗区将臂丛整体包围。试验组、对照A组与B组均予以30ml罗哌卡因,用药浓度依次为0.5%、0.375%、0.25% 1.3麻醉效果 ? ①优:术中患者未产生任何疼痛感,意识清晰;②良:术中患者基本无疼痛感或自感轻度疼痛,肌肉松弛一般,但不影响手术操作与效果;③差:增加局麻用药剂量或改为全麻,手术治疗方能进行。优良率=(优+良)/总数×100%。分别记录麻醉见效、镇痛持续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 用SPSS22.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与X2检验。当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麻醉效果比较 ? 试验组、对照A组麻醉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优于对照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麻醉见效、镇痛持续时间比较 ? 试验组、对照A组麻醉见效时间短于对照B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B组,差异均较显著(P<0.05)。见表2。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以采用的方法较多,既往采用的有动脉搏动法、动脉穿透法及神经异感法,故而需要联合使用大剂量麻醉药物,并且经常会引起阻滞不完全的情况,还可能对神经或血管等形成损伤。采用神经刺激仪,能显著提升阻滞定位的精确度与组织效果,降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但组织不完全的情况依照不能彻底规避。和和腋动脉中存有很多隔膜存在相关性,其對局麻药物扩散过程有干扰或抑制作用。B超检查能清晰的呈现出神经、血管及肌肉等组织,其能清晰的观察到局麻药注射扩散过程,且有学者指出[2],和其他常规方法相比较,超声引导定位下的神经阻滞成功率处于更高水平,所需的局麻药量更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更低。 临床针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所用局麻药物剂量与浓度,尚不明确。罗哌卡因是当下临床上用于臂丛神经组织的常用局麻药,化学结构和布比卡因表现出一定相似性,但安全性更胜一筹,本品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他类局麻药类似,主要是抑制神经元Na+通道,对神经亢奋与传输过程形成阻滞作用,最终获得较理想的局麻效果。既往有资料记载[3],罗哌卡因的常用浓度区间为0.25~0.5%。在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对照A组与B组均予以30ml罗哌卡因,用药浓度依次为0.5%、0.375%、0.25%,结果表明,前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更高于对照B组,麻醉见效时间更短、镇痛持续时间更长。 综上,浓度为0.5%与0.375的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程中,能取得较相似的麻醉效果,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敏,刘志亚,李清平,等.小儿腋路臂丛神经的超声解剖及应用研究[J].浙江医学,2017,39(10):790-792. [2]徐凯,郑笛,黄云萍,邓顺宜.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01):51-52. [3]张宏宇,吕有文,刘宏宇.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16,11(01):39-4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