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利用校园网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范文

    竹宇光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如何利用校园网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是各个学校在规划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时代对各个学校提出的要求。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利用校园网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设想,希望以此为各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校园网;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0引言

    当前,各个学校都建有自己的校园网络,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各项功能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既可以丰富校园网的功能和内容,发挥全体师生员工在学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又可以使校园网更加贴近师生的生活,更有人情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争取制高点,把握主动权。

    1校园网能够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利用校园网可以构建出各种平台来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服务。

    1.1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现在的信息技术已经可以帮助一个学校建立一个全面的信息互动平台——校园网。在这个平台上,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分门别类地发布各种信息。任何一位师生员工都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移动设备,只要能连接上网络,就能够随时随地地收到该平台上各种推送的信息。同时每一位上网的员工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与其他员工或部门进行互动,交流相关的信息。所以信息交流平台可以有效地起到学校与师生员工沟通的桥梁作用,并成为向外界展示校园文化的窗口。

    1.2提供教学管理平台

    目前有不少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已经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法。一方面既加快了相关数据的处理速度,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料存储空间,另一方面信息化的学籍管理也为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做好了准备。利用校园网还可以编制每学期教学的排课计划、学生选课的控制及引导等等,结合信息发布平台,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校园网为教学管理服务的作用。

    1.3提供科研讨论平台

    校园网完全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讨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通过检索功能可以查询到目前最前沿的科技动态,可以查询到最实时的动态数据,从而大大缩短了科研人员跑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的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所研究的课题中。同时校园网也可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讨论和互动平台。特别是在需要科研小组群策群力,攻克难点时,所提供的讨论互动平台更是他们能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空间。

    2利用校园网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这些都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

    随着校园网应用的普及,学校各管理部门应该做到公开透明。因为公开透明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目标,一个不会说、不及时说、不充分说、不坦诚说的学校管理部门,不可能适应这个时代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需要,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知情诉求。在校园网上进行信息公开,可以做到“说”就是“做”。因此通过校园网可以体现公开前给出承诺、公开中加强沟通、公开后反馈结果,以坦诚相待、实事求是的原则,边说边做、边做边说。公开越充分、越及时,越能让更多人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只有这样学校的各项管理才能始终呈现在监督的阳光下,广大师生才能不断增进对学校的信任感。

    但是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运用的不断普及,对当今校园文化的建设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

    2.1网络普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1)网络普及丰富了校园文化。以往,学校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一般理论占据很大的比重。随着网络的发展及网络文化的形成,使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如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展开思想政治教学,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创造了便捷、有效的平台,进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优化。

    (2)网络普及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借助于网络上的“娱乐性”“开放性”等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在通过接受网络上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3)网络普及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构建。学校可以借助于网络为广大师生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网络每一位师生员工可以获取最新的国际信息,了解其他学校的校园文化,增强学生抵抗负面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更全面地看待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2网络普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消极影响

    (1)网络上西方文化的冲击。随着网络普及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的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例如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暴力、色情、拜金等不良信息,严重污染着网络环境。而长期处在校园中的学生,尚未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因此往往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对负面信息的抗干扰能力也较差,一旦接触到西方社会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就容易造成学生价值观扭曲,形成不良的生活方式。而网络上这些不良的内容还会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形成,使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滋生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文化观念。

    (2)垃圾信息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建设的主体主要是学生。网络的普及使得大量的网络垃圾信息文化涌入校园文化,会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价值观。同时网络的普及形成了一个超越时空的虚拟世界,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具有非现实化的倾向。因此网络的普及往往导致部分学生只愿意在网上交流,而正常的现实社会交往能力却在下降,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总觉得无所适从,从而带来人际关系淡漠、人际交往疏远的心理问题。

    (3)网络的普及影响学生的学业进步。由于网络信息量大、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并且网络传播的信息隐蔽性较强,许多负面网络信息也会快速地流传,从而使得不少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世界而难以自拔,例如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是手机不离手,人在上课,心在手机的网络世界中,最终使其学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总之,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化平台具有交流的平等、自由、开放、及时及虚拟等特点,使得校园中的师生们在网络上能够充分体会到互动性、隐蔽性所带来的便利,但网络普及所带来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3利用校园网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及设想

    利用校园网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学校领导要重视,要解放思想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古人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那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

    以往下基层是领导干部走群众路线的“老办法”,这对普通领导干部或许驾轻就熟。如今通过上网的方式是走群众路线的“新办法”。眼下,我们已经走在互联网的时代大潮中,作为学校的每个领导干部不能再埋头于文山会海中,只知道听汇报、看文件,而应重视信息技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以积极的心态、以服务民众的心态拥抱信息技术、拥抱互联网,从中就会倾听到网络“草野”的心声,也才会真正触摸到时代的脉搏。

    3.2利用校园网规划校园文化的建设

    利用校园网规划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要创造新兴的校园文化,而新兴的校园文化的一个特征就是强调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强调注重师生员工的知识、专业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同时更强调师生员工的创新价值,尊重他们的意见,对他们充分授权,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所以校园网的利用与规划应该考虑这方面的需求,为全体师生员工搭建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为他们提供广阔的互动平台,让他们可以充分享受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这就有利于全体师生员工在面对新的技术、新的理论、新的管理方式上能够更自觉地去掌握新的技术,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的管理模式。在面对新的知识和技术时,能够与相关的师生员工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交流和探讨,从而有力地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许多学校投入不少精力和资金提升了校园的环境,但作为学校软实力的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不少学校在校园网的应用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学校信息化的工作是长期的、大量的,因此在做规划时就应该考虑为校园文化的建设留出足够的空间。在利用校园网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时,不但要考虑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要为改善服务、提高质量、增强透明度、促进学校创新等目标服务。因此合理地规划校园网的利用,从表面上看,是为了优化管理流程,促进信息共享,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升学校应对环境迅速变化的能力;但从更深层次来说,校园网的利用是为了创新管理观念,树立先进理念,推动管理变革,塑造符合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校园文化。

    3.3利用校园网平台集思广益

    如今校园中的全体师生手中都有了智能的IT设备,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各种社交工具上网讨论交流。那么作为学校的领导是继续执行传统的做法,还是与时俱进利用校园网来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尽快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呢?答案是明确的。

    充分利用校园网可以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校园网的平台上可以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使广大师生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为学校的發展献计献策,打破像传统那样师生员工只能被动地执行上面发布的命令。只要广大师生员工积极上网,学校就可以得到不少合理化的建议,可以发现不少很有用或很可靠的经验,还可以了解民情、民心。因此,在校园网上建立的平台,是一个学校上下共管的平台,它不仅能增强全体师生员工的责任感,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创造出一个史无前例的、全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所以要使校园网成为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关键还在于学校的领导要改变思维,改变工作作风。

    3.4利用校园网建立起独特的校园文化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因此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利用校园网的快捷、方便等技术优势来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

    3.4.1传播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何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大问题。由于校园并不是真空地带,必然会受到社会上一些思潮的影响,尤其是网络上还有不少垃圾信息、不良信息,这些都会影响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阵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利用大数据的功能和人工智能技术,经常性地对目前社会上的风气、学校的动态等进行及时分析处理,以高效、准确、及时地把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加以引导。特别是对于社会上、校园内的某些现象和观点,可以让师生在网上进行充分地辩论,相信“邪不压正”,同时通过校园网不断宣传校园内外发生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诚信教育,使学生做到明是非、知荣辱、守信誉,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实际上,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举办各种活动,其核心就应该紧紧围绕着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不仅仅是一个有知识有技术有技能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成为一个健全发展、遵纪守法的现代化人才这样的主题而展开,要打破目前不少院校每次举办校园文化节就是学生休闲、娱乐、嘻戏的局面。

    3.4.2提升校园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提倡人的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例如可以让校园网成为全校师生员工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的纽带和桥梁。这样不仅可以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方便做到上情下达,及时完成下情上传的任务,而且能够及时把握师生员工的心理状况,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化解校园内的一些矛盾。在校园网上,学校可以利用社交工具开通官方微博、微信、网上论坛等,架设起学校与广大师生沟通的新桥梁,占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社交工具已经成为广大师生交流的非常大众化的应用平台。在这个社交平台中,社交软件已经到了不是家园,却胜似大家园;不是站,却胜似人生小站的程度。不可否认的是,在各个校园中,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不是校园,却胜似校园的阵地;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不是剧院,却胜似剧院,不是鸿雁,却胜似鸿雁的交流阵地。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种社交平台来创建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成为各个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工作环节。例如不论是新进的,还是即将离职的師生员工要办理的绝大部分手续都可以利用校园网的平台来完成,一方面可以消除师生员工东奔西跑,倍受折腾的现象,从而大大简化办理各种手续的时间,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对学校的各级部门的管理工作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至少可以克服那些受人冷遇或被某些工作人员恶语相向的情况出现;同时各种手续的电子档案也能够得以长久保存。

    此外,在校园网的交流平台上学校方面可以利用文字、图片、访谈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技术就一些政策,尤其是在制定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之前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做到既要准确无误地传达,也要对师生提出的各项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反馈。特别是对师生员工的各项诉求,通过校园网等平台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的校园网能真正成为提升校园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要促使校园网成为全校上下各级人员积极参与的共管平台。

    3.4.3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环节

    眼下不少学校的教学管理已经逐步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但如何打破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还需要各方继续努力,走出一条完善课堂教学的新思路。由于网上交流氛围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所以老师可以更多地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去主动思考,并鼓励学生充分提问,这不仅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通过网上经常性的交流,对教师而言可以比较多地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在科研上,利用校园网平台可以提供广泛、宽松、自由的氛围,能让研究人员不受外界干扰数年如一日地进行扎扎实实的科学研究。因此在这个虚拟的平台上,研究人员完全可以实现信息快传、知识共享的目标,且能不定期地举行交流会、研讨会,不断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这就是在鼓励广大研究人员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4结语

    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和完善校园网的功能,认真做好利用校园网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要让学校的各级人员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充分利用校园网上的各项资源,共同下好校园文化建设这一盘大棋。如果只顾硬件更新、技术升级,部门间还是各自为政、壁垒森严,那么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将无从谈起。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网及其数据信息的作用,以满足学校建设发展的需求,探索解决新时期的问题,这是当今时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的基点所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