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
范文 | 王浩 [摘 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兴、边缘的综合性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为了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契合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学校要充分引入开放、共享、协作和共赢的理念,面对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和挑战,改变原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多元化诉求,进而介绍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探索。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0.137 [中圖分类号]TU238-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0-0-02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更新和变革,并在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冲击下,逐渐形成了开放、共享、协同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模式,优化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面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多元化诉求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领域,信息化、多元化的教学成为了当前教学的主要诉求。教师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充分运用综合性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信息化获取和利用,更好地满足教学要求。 1.1 与专业学科特点契合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诉求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特点,要将视线集中于它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突显出它的自身特色和风格,加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专业知识更新的快速性及知识具有前沿性的特点。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专业活动的创造性和专业性,要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为基准,实现多元化、多角度获取信息资源,要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获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前沿动态,并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设计和分析,从而更好地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多元化诉求相吻合。 1.2 融入现代网络信息化技术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诉求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诸多要素,而这些要素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之中。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表现出新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提出更多的环境艺术设计信息化诉求,包括环境设计的信息化内容、设计的信息化手段、设计的空间形态及设计的环境评价等方面,都已经突显出信息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多元化诉求,使之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 1.3 实践教学环节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诉求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之中,为了更好地与市场接轨,教师要注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教学,要面对设计制作过程的材料、加工工艺、艺术效果的不确定性,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组合和再造,要全面开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使之成为多元化、信息化教学的实战场地。同时,教师通过各种专题教学、录像教学、讨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等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使科研项目或企业项目与专业信息化教学相融合,更好地实现教学与社会的链接和整合,并对多方资源加以整合和互动,更好地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质量。 1.4 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诉求 在当前教育理念日趋人本化、开放性的前提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价,教师要用开放的、个性化、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理念和方法,实现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和评价。同时,教师要用层次化的考核机制和方法,实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学科学习状态,更好地提高学生总结和自我反省的能力,以确保学生获得不同的能力,能适应社会变化发展需求。 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探索 2.1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要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信息化水平,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并做好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结合的教学准备。同时,学校要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平台,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师之间的相互借鉴和研讨,实现信息交流和互通,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同时,教师通过使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学科知识。例如,教师在工程制图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化手段和技术,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建筑施工流程,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建筑施工的环境、工序流程、具体细节等,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此外,备课环节的充分与深入,直接影响学生后期学习的状态与效果,对于环境艺术专业开展信息化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2 采用项目教学法,优化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要在教学中合理地组织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信息化教学内容,实现信息化教学与专业方向相一致,并以实践训练为主、课堂讲解为辅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其次,教师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思考操作原理,总结绘图经验,在足够的实训时间的条件下,实现师生交流和互动,并根据市场导向、预测,及时调整项目的内容及要求。最后,为使项目教学法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形成校企联动机制,由校内教师与校外课题项目工程师结对,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项目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为主旨,推行产学研结合的教学全新模式,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式。 2.3 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衔接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室内设计知识,还要把握室外设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此,教师就需要科学、合理地衔接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学的顺序,注重教学内容的前导和后续性。具体来说,设计透视、设计造型和色彩等艺术基础课程在前;装饰工程制图与识图、家具与陈设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专业基础课程在中;公共空间设计、居室空间设计实训、室内设计综合实训等专业课程在后。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实现各个课程之间的链接,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2.4 加强专业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首先,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要使信息化教学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相融合,可以将AutoCAD软件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工程制圖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彰显出电脑辅助制图软件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掌握电脑辅助制图软件的操作技巧,并在讲解AutoCAD软件的教学中穿插讲解制图规范知识、人体工程学知识、常用家具尺寸知识等。其次,教师要实现信息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的互融,在要求学生进行3dsmax建模学习时,可以融合讲解室内施工材料的搭配、管线结构布置等专业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彩程度。再次,教师还可利用微课、操作视频、案例分析小影片等信息化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体悟。如此则让专业教学与信息化手段完美贴合,根植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的进步。 2.5 开发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大数据,建设专业教学平台和信息化专业教学实训场地,利用校园网将专业教学的各种数据和资源进行整理并发布,不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做的简单模式。其次,学生可通过校园网随时访问专业资源库,课内没掌握好的知识点可通过微课、教学短视频、教学PPT和学习素材等在课后继续学习,课内没完成的项目案例可在课后下载资源素材继续完成。再次,教学不再局限课内,可做到随时想学随时可学、随时想做随时可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学习设备也不再局限于电脑,可通过任意移动互联网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完成学习内容。总之,教师通过使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才能切实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自主获取并掌握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境艺术综合设计能力。 3 结 语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重点,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和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更好地实现各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和衔接,全面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静,陈佑清.学习科学视域中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2]李曼.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架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8). [3]王金玲.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应用[J].美术界,201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