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翻转课堂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范文

    马施

    [摘 要]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学生课前在线开放学习与师生课堂互动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实现知识的构建和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自2007年美国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提出翻转课堂概念以来,其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但翻转课堂在我国刚刚起步,尤其在高校专业课程中应用还处于实验阶段。本文运用翻转课堂作为教学模式改革实验,针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实际,设计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翻转课堂的应用模式,旨在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翻转课堂的应用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翻转课堂;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应用设计;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1. 077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1- 0186- 04

    1 问题的提出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一直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关注的问题。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力位置,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积极性激发不够,师生间互动交流不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如何进一步完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更好地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旨在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提供经验借鉴。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认知

    2.1 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颠倒课堂”或“反转课堂”,最早由美国教师为解决学生补课的问题而提出。之后,随着“可汗学院”的兴起和慕课的推广而不断普及,国内外学者对翻转课堂展开了大量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Maureen J.Lage和Glenn L.Platt(2000)研究认为,翻转课堂即将传统课堂内进行的活动与课堂外的活动进行翻转,并利用多媒体等学习技术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机会。Jonathan Bergmann(2012)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的教学模式。Bishop等人(2013)认为,翻转课堂是一项包含课堂内交互群组学习活动和课堂外基于计算机的个性化教学的教育的技术。钟晓流(2013)等提出,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學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视频、动画、多媒体、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学生课前在线开放学习与师生课堂互动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实现知识的构建和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基本思路是:把传统教学模式中先教后学的顺序进行了翻转,学生先利用信息技术等综合学习资料在课外自主开展学习,课堂中则主要进行汇报讨论、师生交流、答疑解惑。

    2.2 翻转课堂的特点

    2.2.1 非线性

    知识的生产模式分为近代型知识生产模式和现代型知识生产模式两种。近代型知识生产模式是将脱离现实问题高度抽象化的学术探讨,是学科内的、线性的;而现代型知识生产模式是直面现实社会问题,是跨学科的、非线性的、网络式的。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将“教”与“学”的顺序颠倒,通过教学流程变革使得知识传授提前。通过对传统教学中先“教”后“学”进行颠倒安排,使知识单向线性的传递方式得以扩展,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的自由讨论,知识的获得呈现网络式特征,这符合现代型知识生产模式的要求。

    2.2.2 自主性

    美国教育家布鲁斯·乔伊斯提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学生的主宰,学生在课堂上仅仅是教师的忠实的“静听者”,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容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翻转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强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从单纯的传道者,扩展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协作、探究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2.3 互动性

    知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因此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翻转课堂,通过将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顺序进行颠倒安排,从而实现了知识习得与内化的重新安排,通过师生角色的调整和重新定位,明确了学生作为学习者、构建者、应用者的角色和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学习结构由“封闭”转变为“开放”,最终使得教学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知识的建构”。

    3 翻转课堂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3.1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

    财务管理专业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通过利用财务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的管理活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专业胜任能力为导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应包括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课程应用性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要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专业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第二,课程交叉性高,财务管理专业表现出经济学和管理学双重属性,课程内容不仅涵盖会计学、公司财务、管理学等内容,还涉及金融学、统计学、法律法规等,需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第三,知识更新速度快,财务管理专业作为应用性学科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与财务管理实务紧密相连。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与时俱进,因此,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完善。

    3.2 翻转课堂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耦合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如表1所示。翻转课堂通过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知识传递方式,教师作用和学生参与程度的调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认知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能力培养;通过视频、动画、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资料将以传授间接经验的刻板的学习内容转变为以传授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并举的更为生动、直观的学习体会,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将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改为通过案例研讨、学习小组、师生互动的有机结合双向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完成知识的构建,激发学生探索前沿理论的积极性。

    基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翻转课堂更适应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创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4 翻转课堂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设计

    笔者在Robert Talbert教授等对翻转课堂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构建出针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翻转课堂应用模型,如图1所示。此应用模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信息技术环境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互动,模型主要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组成,详细描述了在课程应用中的具体步骤和各活动之间的关系。

    4.1 课前的设计与实施

    4.1.1 提供学习资料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发布课程信息。根据近年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课程信息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帮助学生对本課程形成整体的印象和体系;第二,课程学习资料,如教学视频、知识点、练习题等。每一章或每一专题的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将提前制作好的思维导图和相关知识点的视频资料以及导读案例资料和讨论题上传到网络学堂,要求每一学习小组在上课前完成线上预习。考虑到学生自助学习的特点,教学视频不宜过长,5-10分钟为宜。另外,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可以借助学习平台配合视频以闯关的形式设计练习题;第三,课前讨论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2-3个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问题供学生在课前小组学习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1.2 成立学习小组

    为了更好地发挥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优势,应当建立学习小组并发布主要任务。

    分组的方式可以由学生进行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进行合理安排,但是在分组时要注意搭配,不宜形成弱弱组合。另外,可以借助学习平台、微信等现代技术,形成线上和线下相互呼应的学习小组。笔者在教学中的分组方式为线下分组由老师主导,考虑学习能力、特点进行搭配,线上分组由学生主导,根据学习兴趣、互动问题灵活进行不固定分组,构建起互助、协作、交流的亚群体。

    学习小组围绕教师布置的规划任务开展,由组长组织,课前开展集中讨论。首先,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分享对知识点的理解和问题;其次,由小组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围绕课前教学资料中的讨论题和学习小组内部提出的疑问;最后,形成讨论意见和尚存在的疑问待课堂学习时交流。

    4.2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颠倒了“教”与“学”的顺序安排,但是课堂教学仍然是关键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将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分为学习成果展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总结反馈三个部分,如表2所示。

    以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财务管理”中的“业绩评价”一章为例具体说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第一个环节学习成果展示。在课前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自主学习了业绩评价的基本理论,组织学生展示课前的学习成果,如请各学习小组根据课前的学习汇报业绩评价的财务模式、价值模式、平衡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优缺点。这个环节主要是考察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及薄弱环节。第二个环节,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根据第一个环节,针对学生理解不够清晰和全面的地方,设置问题并加以说明。如财务模式中财务指标如何选取,价值模式中EVA的计算,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等,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具体公司开展业绩评价的案例,组织学生采用不同的业绩评价模式进行评价,开展对比分析和小组讨论。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开展交流与讨论促进学生在课堂完成知识内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一个环节总结反馈,教师可以结合上述案例,组织各学习小组讨论不同业绩评价模式的适用范围,以及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教师可采用一对一点评、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总结和答疑解惑,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提高应用能力。

    4.3 课后的设计与实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第三环就是课后延伸。课前和课中主要完成知识的习得和内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课后是知识的延伸和升华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学习平台,学习小组发布与课程相关的研究题目,组织研讨,与学生交流。如在学习“财务管理”中的“资本结构”一章后,教师可以发布“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资本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等科研题目,组织学生通过查阅上市公司年报计算公司的资本结构,比较不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点,分析资本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进而设计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等。通过上述课后活动可以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利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2][美]布鲁斯·乔伊斯.教学模式[M].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6):66-72.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5]成志策,闫焕民,张横峰. ACCA成建制本科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高级业绩管理(Paper P5)”课程为例[J].财会通讯,2017(13):34-38.

    [6]魏薇,谭佐军.慕课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7(7):54-5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