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居民收入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 |
范文 | 贾辉 [摘 要]本文在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基础上,选取2000-2015年《中国税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笔者发现在诸多因素中,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及人口数量增长,是影响个人所得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对个人所得税贡献方面,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与不同个人所得税来源存在明显差异。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居民收入;個人所得税;收入;影响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0.073 [中图分类号]F812.42;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0-0-02 1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概况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在这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来源。步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增长比较快。以2008-2015年此段时间为例,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从2008年15 781元增加到2015年的31 19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4 761元增加到10 772元。从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现阶段个税中,城镇居民收入占据了绝大比例。为分析居民收入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本文从城镇居民收入总量及收入来源两个维度,分析其对个税的贡献。 2 城镇居民收入与个人所得税的关系分析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三税”合并确立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基本框架。此后,陆续对税前扣除额、超额累进税率等个别条款进行了修订,不过,仍然坚持按收入来源进行征收,这种模式使得在税种制定之初,个人所得税就被赋予了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政策意图。2011年9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 000元提高到3 500元。尽管2012年个税有些微降低,不过从2013年后又迅速回升,个税占税收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5.25%提升到6.19%。可见,个税增长速度是要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其原因有二:一是个税主要采用累进税率,如果平均收入提高,个税就会相应地更高;二是在我国城镇化的推动下,城镇化居民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平均收入也增加显著,导致个税增幅相对偏高。 3 城镇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所得税的贡献 当前,我国主要针对11类个人所得征税,具体可分为工资薪金收入(包括劳务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剔除个税中小于3%的项目,分析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个税主要来源于工资薪金,这说明,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对个人所得税的贡献率最大,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工资薪金收入占城镇居民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同期经营性收入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财产性收入对个税整体的贡献也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二者占城镇居民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4 提高居民收入对个人所得税贡献率的对策及建议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应在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方面稽查漏洞。 第一,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个人信息网。从实际调查来看,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来源比较多样,但是信息缺乏透明度,应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利用信息科技,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个人信息网,进行交叉核查,以防止纳税人偷逃税。 第二,实施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模式。对于高收入阶层来说,工资薪金收入并非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其他占比较大的大量收入,在分类个人所得税条件下,只适用于20%的税率。实施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模式,就可以对这部分收入适用更高的累进税率征税,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没有实行综合课征制之前,应对劳务报酬的个税费用扣除额进行调整。 第三,加大对高收入群体偷逃税的处罚力度。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由于个人所得税实行代扣代缴制度,偷逃税的可能性比较低。高收入群体因非工资性收入来源不透明,征管成本比较高,但偷逃税的处罚力度不强,因此,必须要重点监控高收入群体非工资性收入,并加大对高收入群体偷逃税的处罚力度。例如:巴西税务局每年都开展“细筛行动”,对于偷逃税者给予严厉惩罚。另外,还应降低最高边际税率,例如:美国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为35%,印度为30%,巴西为27.5%。我国可将最高边际税率降低到35%或25%,以有效降低高收入者偷逃税的意愿。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斌.论中国式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J].税务研究,2017(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