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供给侧改革思考 |
范文 | 郑金滨 摘 要:支付结算是商业银行业务的核心部分之一,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互联网+”冲击下,传统支付结算业务发展速度被迫放缓,也给商业银行的稳定快速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力”。在深入剖析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现状的前提下,以供给侧改革为视角,探讨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提质增效问题,提出利用科技创新、大数据分析等供给侧思路,推进支付创新、营销推动、技术保障、风险防范等支付结算业务供给侧结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9.06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改革的顶层设计,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下,互联网金融支付在给支付框架体系“添活力”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添阻力”。基于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支付的挑战,商业银行通过支付结算业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更新替换过去基于需求侧的粗放型支付结算模式,增加支付结算的有效供给、提质增效,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商业银行业务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1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等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在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的特点,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很大程度上挑战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竞争理念、支付功能等,推动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是以信用为前提,通过利用汇款、信用卡、票据等媒介为个人、企业用户提供的货币支付和资金清算等方面的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便捷。在商业银行中,支付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利用汇款、信用卡、票据等方式给个人用户提供的货币支付和资金清算等方面的服务,银行通过提供相关的服务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2 互联网金融影响下商业支付结算业务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模式的不断探索,互联网金融支付以其高度灵活、极具创造、方便快捷的压倒性优势不断侵占传统金融支付结算业务,对商业银行的支付效能、业务挤出、风险管控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2.1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效能弱化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基于中介业务的支付结算收入取代存贷利差作为主要盈利点,占据了商业银行收入的“半壁江山”。但随着选择互联网不断普及,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的不断崛起,互联网金融支付以其费用全免、操作简易、个性化服务,甚至实现了真正的脱媒等比较优势,不断侵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大弱化了商業银行的支付结算效能。《2017-2018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在2017年达5.6亿人,较2016年增长21.6个百分点,且移动支付在2018年的用户规模将有望达到6.50亿人。而网上支付交易规模在2017年达到2075万亿元,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移动支付规模在2017年达到203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28.8个百分点。 2.2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被挤出 互联网金融支付的发展抢占了原本属于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铁饭碗”,主要表现在账户管理和转账手续费用。互联网金融机构大多数是实行内部自主清算,可以为客户提供免费实时的转账服务,这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结算系统是与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共用,存在跨行支付结算的清算支出的境况是大不相同的,从而使得商业银行为避免和预防客户流失,保留存量客户而进入自身的“价格战”。同时,央行要求商业银行的转账支付费用有所降低甚至减免的政策出台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主动减费让利。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用创新的支付模式以及自身信用中介的职能,实现货币基金T+0赎回,从而迫使商业银行变为发卡部门,将银行支付业务衍生出的收入“拱手让人”。 2.3 商业银行客户被分流 客户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银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仍然是客户资源的竞争。互联网金融发展,导致商业银行的存量客户、潜在客户,线上线下客户被分流。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物理特性发展线下客户、比如人缘地缘、交通方式等方面,通过增设网点、自助设备机具等物理渠道来获取培养客户资源,被动等待客户前来网点办理业务,这种发展方式容易受到网点个数、销售人数、总体成本和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动性弱,灵活性低。商业银行发展线上客户则主要在于大额转账结算,忽略了客户的其他业务需求的个性化建设,而互联网金融支付以便利快捷、成本低廉、安全担保、多元产品以及极致的个性化服务等多方面特点和优势吸引了大批客户,抢占了客源,培养了一大批黏性客户。 2.4 商业银行的外延风险被扩大 互联网金融支付为人们获得“新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点,而这些风险点由于监管空白极易转为风险事件,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外延风险,甚至干扰银行业务的正常开展。例如,由于支付系统存在漏洞,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大量客户的个人信息及账户信息极易被不法分子、黑客攻击,从而造成大规模、大范围泄露;由于电子支付系统建设不完善,安全性把控不严,一旦不法分子掌握泄露的信息,客户很可能遇到资金安全问题,比如银行卡的钱被莫名盗刷等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客户没有意识到遭遇资金问题的真正“罪魁祸首”是由于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的运营体系不够完善,而是更多的是将责任落到开卡的商业银行身上。类似情况对商业银行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但是由于商业银行还未掌握应对互联网交易资金实施动态监控技术,导致使得商业银行难以完全跟踪账户资金的流动,这反过来又引发了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 3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的两个角度实现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供给方的重大突破革命,降低支付结算业务成本,提高支付结算的效率和高端供应,进一步提升支付结算业务的供给侧效率。支付结算方面的供给侧改革目标就是让支付和结算更安全、更简便、更有效。因此,推进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是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供给侧升级,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的输出;其次是通过采用“大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与支付结算改革创新相融合,精准剔除无效、无切实增加有效和用供给。 4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供给侧改革建议 4.1 改进支付体验 商业银行应积极顺应“互联网+”的大趋势,立足自身实际,利用支付结算业务功能和应用场景的标准化特点,找准差异化竞争点,注重开发设计的细节点,以绿色人文的研发思路进行支付业务创新。在支付结转型建设上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线上便捷支付,例如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的特色功能,以方便快捷高效为出发点,重点推出多元化、移动化、智能化、场景化、包容化产品和服务等设计,打造线上业务品牌效应;二是线下物理支付,各商业银行要改变传统经营思维和支付模式,借鉴最新业态发展经验,以客户为中心,引入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进行网点改造,高效利用无现金智能机具,展示简约的业务入口,实现业务办理向自助化服务和智能化分流方向发展,提供客户需求契合度高的服务和高效自主的体验。 4.2 重视数据整合 在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应该摒弃传统的经验观念,在开展支付结算业务过程中可借助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获取高价值的数据信息,有效利用现有的客户资源,通过构建多层次的数据提炼和应用体系,对零散、无序、海量的数据点进行整合、分类、统计,形成数据集合,再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发现、解释、运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发掘高附加值的增值项目,为客户打造线上线下双基联动、支付渠道自助化、多元化,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应用和支付需求。同时商业银行要提高零散数据利用价值、切实促进数据有效共享,使数据更好地发展对外信息披露以及内部发展研究等多重作用,发挥数据的延伸作用,最终作出符合其核心利益的抉择。 4.3 强化技术保障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传统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受到阻碍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由于没有及时拥抱互联网技术,加大自身支付结算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一是强化技术支撑是传统支付结算业务的一大出路,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为立足点,构建金融机构新型科技运行工作体系,加强支付结算业务操作系统的完善,为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实现技术外包是传统支付结算业务的又一大出路,商业银行将部分软件开发业务外包,缩小研发成本,实现系统技术开发专业化。同时将科技开发部的重心转为系统维护、升级等系统后续工作,提高科技对业务系统全流程专业化、精细化服务能力,为系统运行提质增效。 4.4 重视防范风险 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树立合规为本的经理理念。商业银行是负债高的行业,与此对应的风险高要求银行时刻注重防范风险。一是处理好合规与发展的平衡关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深化整治市场乱象工作,及时遏制风险隐患、风险苗头。二是加强技术开发,针对第三方支付的快捷、隐蔽、错综复杂的特点,商业银行要加强相关资金监控技术的探索与开发,改变商业银行对第三方支付资金监测“无能为力”的窘境。 参考文献 [1]何燕岗.第三方支付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西南金融,2012. [2]徐菱潞.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影响的实证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5. [3]徐照宜.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 [4]刘林青.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广告的现状与变革之路——基于SWOT分析法[J].徐州工程學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田作磊.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演化机制及政府应对措施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6]邓舒仁.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文献综述[J].华北金融,2014. [7]吕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挑战[J].贺兰农村商业银行,2016. [8]王家华张连丰.金融网络化挑战与中小银行经营转型策略[J].金融发展研究,2014. [9]谷文哲吴蕃.信息化技术在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