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显性课程视阈下学前儿童传统节日礼仪课程内容设计
范文

    刘焱

    

    摘 要:由于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偏向实用知识传递的倾向,大多幼儿园以立竿见影的文明礼仪教学为主旨,致使最能精辟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节日礼仪教学逐渐被淡化。针对认知体系尚处于建构初期的学前儿童,如何通过开设计划性、周期性、专门化的传统节日礼仪课程改变上述现状极为必要。从显性课程功能核心要义出发,通过对学前儿童传统节日礼仪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的设计,构建起传统节日礼仪课程显性内容体系,希望通过外显系统的教学过程,从童蒙阶段起真正增强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关键词:显性;学前儿童;传统节日礼仪;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4 ? ? 文献标识码: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2.085

    1 问题的提出

    中华传统节日是先人追求和升华“天人合一”思想的观念体现,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精华凝练。传承再现传统节日礼仪既是守卫好屮华民族址代相连于人民生活的文化空间,更是占领好展示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2019年伊始,中央宣传部、文明办专门印发通知,對全国各地开展好2019年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作出部署安排,这正是弘扬传统节日礼仪在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华复兴和文化进步的重要举措。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十九大报告)。通过精心构思传统节日礼仪课程设计,使其与学前儿童生活世界的过程与情境有机融合起来,以适宜儿童心理认知特点的多元形式,使其浸润于传统节日中的礼仪知识和行为,不仅可以从“童蒙”(《易经》)阶段起增进儿童成长中的文化认同,还可以增强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对促进中华复兴、防范外来文化渗透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2 传统节日礼仪课程概述

    20世纪初,源自西方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从教育对社会的积极功能出发,将课程分为隐形课程和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属于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自发课程,指学生在学习经历中非预期性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我国对学前儿童的隐形礼仪教育自古有之。《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少仪外传》、《苏氏家语》、《童蒙须知》等童蒙读物,以及校规、院规如《白鹿洞书院揭示》(朱熹)和家训、家书中(如《颜氏家训》等)都是古代儿童时段性礼仪教育的最好明证。与之相对的是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公开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堂活动。令人唏嘘的是,作为礼仪之邦,尽管中华传统礼仪内涵丰富、学习体量庞大,可是从古至今,却鲜有学校以周期性、规律性、主题化的显性课程形式纳入正式教学中。调研发现,即使在一些办学资质较高的幼儿园,也没有把礼仪课程更不用说传统节日礼仪课程专门纳入常规教学体系的计划安排,部分教师倒是有借助节日契机,零星开展过亲子节日,氛围营造等的探索,但也主要是经验的复制,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尚在构建初期,面向其的传统节日礼仪课程开设无论于国家需求、时代发展或是儿童成长而言,都举足轻重且时间紧迫。所以,要开设这样的课程就必须给予其显性课程的独立合理地位,充分发挥其计划性、周期性、目的性的特点,以让学前儿童在系统的学程体系中逐渐丰富传统节日礼仪认知为教学目标,将适宜学前儿童生活世界和成长境遇的文化场景在每一次节日中,以精心构思的课程内容,寓教于乐的教学设计、多元丰富的课堂资源让孩子体验参与其中、促进成长。

    3 面向学前儿童的传统节日礼仪显性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是学习者的主要学习对象,是任何课程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元素。它集成了该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及其处理方式。根据学前儿童往往凭知觉认识事物的认知特点(皮亚杰)和课程建设初衷,传统节日礼仪课程内容应该在幼儿可接受的水平、方式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和梳理贴近时代生活场景的传统节日中的核心礼仪内容,在系统整合优化的基础上形成有针对性的显性知识体系。

    3.1 传统节日的筛选

    由于中国数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现实,中国传统节日既有彰显农业生产的生活气息,例如反映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并已被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又有弘扬中华家庭社会伦理关系的节庆活动,例如演绎了举国同庆的欢乐祥和的春节,承载了新年新希望的元宵节等;还有宣传儒家核心思想的节日,例如为纪念重义忠孝的介子推而设立的寒食节,为“辟邪防疫”而设的端午节等等。

    那么针对感知觉还处于发展期、知识体系还在建构中的学前儿童来说,是否有必要把所有传统节日都涵盖进来,把每个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都列为课程内容来讲授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样做的问题一方面是增加了课程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幼儿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得礼仪教学泛泛而行,学习对象应接不暇反而可能令苛则不听,并不能真正落实节日礼仪课程设置的意义。因此,课程应以大众参与节日的广泛性、对节日的认知程度和节日的影响力为参照依据,以适宜幼儿活动的教学设计开展为标准,首先筛选出适宜展开显性教学活动的部分中华传统节日契机,包括: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节(农历二月初二)、清明节(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3.2 节日礼仪的提炼

    传统节日是中华历史的重要时点集成,而传统节日礼仪才是凝练传统节日中大众精神风尚、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仪式情境等的精华再现。因此,面向学前儿童的节日礼仪课程显性内容设计,最关键是要摘选出凝结于每个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礼仪,依据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结合节日的整体基调,时代的发展现状,创新性地使孩子融入并体味其中蕴涵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使其在明确的、直接的、系统的学习体验中建构起对传统节日礼仪的认知。

    梳理传统节日,其相关礼仪主要体现为三大方面:即节日饮食礼仪、节日交往礼仪、特殊活动礼仪。以元宵节为例,结合节日洋溢的欢庆气氛,适宜学前儿童学习的节日礼仪有饮食礼仪——吃元宵,交往礼仪——拜年、问候、贺喜、团聚等,特殊活动礼仪——贴春联、挂年画等。“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的清明节,是个追念先人的日子,同时又值春季万物生发之际,节日礼仪有饮食礼仪——吃青团、春卷,交往礼仪——踏青,特殊活动礼仪——扫墓、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加上历代文人都爱以清明为题材入诗,此时学习朗诵清明诗歌,强化对传统节日文学的感悟情怀也是礼仪行为之一。再如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最有名的活动就是:龙舟竞渡,适宜学前儿童学习的傳统节日礼仪有饮食礼仪——吃粽子,交往礼仪——问候,适宜学习的特殊活动礼仪——挂香袋、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具体内容可见表1)。

    3.3 课程方案设想

    通过分别梳理细化,教师可在筛选出的九个传统节日的基础上,从每年的春节开始,每1-2个月做一个节日专题课程设计。在每次的节日课程中,根据学情、学时和容量需求,选择每个节日中的礼仪内涵中的2-3个做教学主题、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实施设计。最后梳理完成从微观的主题性课程到周期性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大纲到整体教学计划的全方位设计,形成传统节日礼仪显性课程设计的支撑文本,并作为具备可操作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被复制推广。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时代、学情、资源等需要,更新或者强化巩固一些礼仪行为学习,这样孩子在幼儿园的三年学习周期结束以后,不仅能基本把所有传统节日礼仪内涵全部掌握,明确构建起中华节日知识体系,更能体会到其中的一些精华要义,从纵向认知上对中华历史演进和文化发展有更深的了解。

    4 总结

    由于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以实用知识传递为主的影响,哪怕是在面向学前儿童的教学中,彰显民族文化的显性课程开发缺失已经成为学校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尽管从顶层到地方各个层面已经开始关注守住传统节日对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如果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内涵无法复兴,即使立法确定了传统节日的假期、恢复了所谓的过节形式,也会在渐渐模仿的空壳子中变得越来越没有生命力。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时期,往往凭知觉认识事物。时不我待,只有合法赋予传统节日礼仪课程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显性地位,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礼仪课程的计划性、周期性、目的性的显性功能,不断优化改进适宜于幼儿认知特点的传统节日礼仪课程设计,促使他们更好的认知民族文化精粹,建构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才能真正改变目前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淡化、文化建设缺位的深层次问题,守卫好展示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陶沙.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创新[N]. 兰州日报,2019-2-22(5).

    [2]朱金霞. 幼儿节日礼仪教育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7,(7):22.

    [3]刘琴.田穗.儿童礼仪教育的文化之根与传统经典借鉴[J].中国教育学刊,2017,(8):94-97.

    [4]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结题报告[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e7773e5cee06eff9aff80719.html.2014

    [5]景俊美.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的精神价值[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6]唐敏华.我国古代童文明礼仪教育规范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3,(22):18-23.

    [7]李保强.中国传统节日:生命意义的生发及其教育价值[J].山东社会科学,2011,(2):59-61.

    [8]王成德等.论传统民族节日文化的功能 、困局与传承[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6):67-70.

    [9]蒋维跃.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J].社科纵横,2006,(6):112-1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