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波斯未被阿拉伯同化原因探析
范文

    李文庭

    摘 要:阿拉伯人在7世纪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开始由阿拉伯半岛向周边地区大规模征服扩张和移民,逐步伊斯兰化、阿拉伯化了周边广大地区。而波斯在此过程中虽一度受阿拉伯同化政策影响,但是最终没有被阿拉伯同化而成阿拉伯人。其原因在于二者人种、语言差异较大,且波斯地理和经济条件使阿拉伯移民较少,波斯历史悠久文明较发达且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及不屈抵抗精神,宗教上虽被伊斯兰化但也使伊斯兰教波斯化,加之波斯文化的多次复兴使波斯民族性进一步加强,因此最终波斯没有被阿拉伯同化。

    关键词:波斯;阿拉伯;同化;原因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2.079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半岛。随后阿拉伯人在伊斯兰圣战口号鼓舞下,丰厚战利品刺激下和缓和半岛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考量下,开始大规模向外征服扩张。生性好战的阿拉伯人所向披靡,很快征服了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波斯、呼罗珊、埃及、马格里布等地。随着征服运动的完成,阿拉伯人在当地的统治和影响力的建立,一批又一批的阿拉伯人以部落为单位迁徙到占领各地,使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马格里布等地都逐渐被伊斯兰化、阿拉伯化。数百年的民族交往、同化与融合,使这些地区逐渐成为阿拉伯地区,为今天的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分布奠定了初步基础。在这一阿拉伯人向外扩张和同化过程中,波斯却是个例外,只被伊斯兰化,没有被阿拉伯同化,波斯民族没有丧失自身民族特性。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波斯人指延续至今的现代伊朗的主体民族,波斯地区指今天伊朗境内地区,不包括当时原属波斯萨珊王朝的伊拉克等地。本文将从人种、语言、地理与移民、宗教、文化等方面探讨其原因。

    1 人种和语言不同

    起初,撒哈拉地区和阿拉伯半岛居住着含、闪民族的先祖,后来他们逐步由撒哈拉向北迁移,成为古埃及人和北非柏柏尔的先祖。阿拉伯半岛的闪族部落向两河流域和地中海东岸迁移,形成迦勒底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腓尼基人、迦南人和希伯来人等族,这些民族间以及当地居民之间相互交流融合。到7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后,闪含语系各族又与从半岛不断涌出的阿拉伯人融合,逐步被阿拉伯化,形成阿拉伯各民族。未被阿拉伯同化的民族,如希伯来人、部分柏柏尔人、部分埃及人(科普特人)仍保持着自身民族的特征。被同化和融合的各民族在人种、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方面有许多共同和相似之处。他们人种上多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语言上同属闪含语系。属闪语族的阿拉伯语与阿拉米语(叙利亚、伊拉克),科普特语(埃及)和柏柏尔语(马格里布)同属闪含语系,是亲属语言,使阿拉伯语在这些地区容易被接受和沿用,而语言是民族融合和同化的重要方面,因此这些地区和阿拉伯人便于融合,阿拉伯化较容易。

    而波斯人据考证是公元前1500年来自高加索的一支欧罗巴人的后裔,源于古代的雅利安人,与属于闪族的阿拉伯族源截然不同。波斯人讲的波斯语,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古波斯语曾用楔形字体,阿拉伯帝国时受阿拉伯化政策影响改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后来又吸收外族词汇发展出新波斯语。波斯语与阿拉伯语没有历史渊源,彼此之间虽有相互借鉴但较少共性,虽然阿拉伯统治者实行同化政策大力推行阿拉伯语,而部分波斯人也一度改用阿拉伯语,但是波斯语还是保留了下来,没有被同化和消失绝迹。

    2 地理和经济条件导致阿拉伯移民较少

    相对于战略位置更为重要、地势较低平且开阔的叙利亚、伊拉克、埃及等地来讲,波斯地势高峻、地形封闭。伊拉克多为平原,海拔不足100米;叙利亚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一般在500-900米之间;埃及海拔一般在100-700之间,他们大都位于肥沃新月地带,土壤较肥沃,农业较发达,比较富庶。而波斯位于伊朗高原上,高原四周高山环抱,中间是低洼的山间盆地和荒漠,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具有明显的封闭性特征,这里温带大陆性气候也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这里人口多聚集在高原边缘的绿洲上。

    地理和经济条件限制着阿拉伯移民的方向和数量,也影响着民族融合和同化。大批的阿拉伯移民往往选择较平坦开阔、气候适宜、交通方便、贸易发达的伊拉克、埃及等地落脚,这些地区对本性擅长游牧和商业的阿拉伯人无论是重操旧业还是转入农业定居等等都较方便。波斯高原地形的相对闭塞、地势较高,战略位置以及气候、经济形态差异使习惯于沙漠地带生活的阿拉伯人较少往伊朗高原移民。移民的不足,甚至使此地居少数的阿拉伯移民面临被波斯同化的危险。交流融合较少直接影响了波斯的阿拉伯化,也是波斯未被同化的重要原因。

    3 波斯人的民族自尊与不屈精神

    阿拉伯人的征服,遭到了波斯人的顽强军事抵抗。这一点和原在拜占庭势力下的叙利亚、埃及等地欢迎阿拉伯军队到来完全不一样。萨珊波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连年征战大大削弱了波斯国家实力,但即使如此,如日中天的阿拉伯人耗费了二三十年才将波斯帝国全境征服。由于军事上被征服,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波斯人完全低阿拉伯人一等,被阿拉伯统治者视作下等社会阶层,即使波斯人放弃原有的琐罗亚斯德教信仰而皈依宣扬“穆民皆兄弟”的伊斯兰教,这种不平等地位也没有改变。阿拉伯人成功军事征服的优越感使之歧视被其征服的非阿拉伯人,而波斯人对自己往日的强盛与辉煌引以为荣,也把征服者阿拉伯人视为野蛮的敌手,伺机摆脱阿拉伯人统治。阿拉伯人的歧视增加了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之间的隔阂,使波斯人不甘一直屈于人下,渴望回到舊王朝时期的尊贵与荣光,而尽力保存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以图振作与复兴。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抵抗以及波斯复国运动一直没有断绝过。

    4 波斯文化的发扬和复兴

    倭玛亚王朝的阿拉伯统治者推行阿拉伯化政策,帝国官方使用阿拉伯语和阿拉伯人,推广阿拉伯文化,并将波斯巴列维语阿拉伯化,但在政治制度、军事、经济等领域也受着一定的波斯文化的影响。在阿拔斯王朝时期,由于帝国语言和宗教的统一,各民族的交流融合或对抗,使统治者的阿拉伯化政策也有了一些变化,在用人上不局限于阿拉伯人,于是拥有高度文明的波斯人对阿拉伯帝国和阿拉伯人开始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影响。阿拉伯人对波斯的同化政策不但收效有限,反而波斯在制度、文化和社会生活上使阿拉伯人波斯化了,非但如此,阿拉伯中央势力衰落和波斯地方势力的增长,使波斯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复兴和发展蜕变,阿拉伯人对波斯的同化在文化上显得更加困难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