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审计的应用问题研究 |
范文 | 黄嫦娇 摘 要:智慧审计是未来审计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智慧审计提出时间尚短同时其理论还不够完善,智慧审计发展较为缓慢。在综合国内外智慧审计的相关文献基础上,以江浙沪部分企业为样本进行调研,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别从宏观方面、企业方面、审计人员三个方面对智慧审计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智慧审计;大数据;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4.051 智慧审计是依托大数据以及AI、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计算机审计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的人工审计模式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审计也正在改变传统模式,向新型智慧审计模式转变,智慧审计的发展符合时代的需求,但目前我国的智慧审计环境还有待改善。 1 现状调研分析 本文以江浙沪地区200家企事业单位的内审人员、社会审计人员以及国家审计人员为调查对象,以问卷形式开展了调研,调研发现如下情况。 1.1 对智慧审计的主观认同不够 调查显示,61.9%的审计人员认为智慧审计这种审计模式是非常先进的,智慧审计落实于日常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57.14%的审计人员认同智慧审计应该越早落实于日常企业工作越好,能够降低审计成本同时提高效率。63.81%的审计人员同时认为智慧审计由于技术等其他原因无法很好的展开。另外还有一些审计人员不了解智慧审计,无法表达对智慧审计的客观态度。总之,绝大多数审计人员虽然看好智慧审计,并且认同越早落实越好,但同时也认为智慧审计目前障碍颇多无法大面积开展。 1.2 智慧审计的运用范围还很小 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只有8.6%的企业在日常工作中运用了大数据审计,其中,金融行业及互联网行业分别各有3家企业运用了智慧审计,制造业和运输业企业审计方式大多较传统,分别只有一家和两家开始运用智慧审计,且通过访谈了解到,这三家企业是位于上海和南京,企业具有超大型的规模,都拥有强大的技术以及雄厚的资金。 1.3 缺乏智慧审计平台 调研中发现只有一家企业建立了智慧审计平台,该家企业是运输行业,其业务范围非常广,为了提高企业运输业务效率,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智慧审计平台,调查中显示56.1%的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是信息化系统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信息化系统审计只是在传统的手工审计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技术,审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通过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转移,使得数据转移相对便捷从而来提高效率。还有39.1%的企业还在使用传统审计方式,在调查过程中,不少企业也表示在未来考虑从传统审计向信息系统审计做出转变,但目前受到诸多因素例如成本、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等影响,无法落实智慧审计。 1.4 智慧审计的相关学习培训不到位 调研显示,77.14%的企业表示目前没有给员工进行智慧审计相关培训的机会,在很多企业中,企业审计人员的再教育并不被重视。智慧审计是走在审计前端的新型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对于企业审计流程以及审计人员专业素养等有较高要求。5.71%的企业表示对员工进行了相关智慧审计的培训,但有一些企业进行智慧审计的相关培训仅仅局限于让员工了解新型的审计模式,并没有在未来的日常工作中有将智慧审计取代传统审计的计划。4.76%的企业表示已经对能力较高的员工分批进行培训,这其中互联网企业有两家,也是由于互联网接触相关大数据、AI技术较早,同时拥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水平。 2 智慧审计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和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访谈可以了解到,智慧审计在我国现阶段发展较慢,大部分企业无法将智慧审计模式取代传统模式,不同企业对于为何目前无法使用智慧审计有不同的障碍,但经过对这些障碍的总结,可以归为三个点。 (1)宏观环境无法对智慧审计起到促进作用,智慧审计的运用需要强大的数据库作支撑,而当前我国对相关数据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这导致智慧审计在运用过程中无法保证其数据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因大数据的新技术本身存在时间较短,还处于成长期,为此在短时间内还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加以管理,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曾公布《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曾建议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但未有明确法律规定审计工作的权限和流程,为了保护审计数据的安全性,相关法规的完善也是新的挑战。 (2)企业经济发展情况与智慧审计不匹配。 通過调查发现,当前在江浙沪地区还有39.1%的企业选择使用传统审计,这与我国存在大量中小企业有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对成本进行把控,由于企业能投入的成本较少,而目前智慧审计无论是选择自主研发审计系统还是购买相关审计平台,都需要大量的成本支出,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高昂的费用。企业的审计流程不规范,智慧审计的落实需要规范的审计流程与建立专业的审计制度,目前,存在不少审计制度不规范的问题,这也是智慧审计尽快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与智慧审计不匹配。 智慧审计模式在日常工作中的运用需要审计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当前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一二线城市的大型企业审计人员专业素养普遍较高,而在三四线城市,由于企业规模本身不大,对于员工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较少,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计算机操作能力也较薄弱。 3 促进智慧审计广泛应用的对策建议 3.1 宏观环境角度:完善大数据发展战略和体系,制定相应工作法规 智慧审计的发展更需要良好的宏观环境,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成了这个时代最有效的资源,当前智慧审计在发展过程出现数据无法保证其真实有效、虚假信息导致审计失误、黑客以及相关盗取数据库信息等现象,现有的法律法规无法保障智慧审计数据库的安全。因此,为确保大数据库的真实有效性以及数据库的安全性,完善相关法律十分重要。国家加快制定审计法规建设的步伐,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审计法规。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