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边际思维、管理生态系统与企业家精神增进
范文

    摘要:文章认为构建企业管理生态系统,推动所有企业主累积和共享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管理性知识水平,有助于企业主向企业家的成功转变。在企业管理生态系统中,按照边际思维,推动企业在市场、产业和个体活动范围内选择各自的边际域,进行有效的创业、创新和冒险等活动,通过管理性知识的累积和共享,让初创企业主有经可循和企业家能力不断提升,最终发挥管理性知识的外溢效应,为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内生动力。

    关键词:边际思维;企业家精神;企业管理生态系统

    一、 引言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2018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出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这预示着中国今后很长时间都将非常重视企业家精神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经济的巨大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企业家精神的贡献。企业家精神在转化新知识、增进国家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活力、创造就业机会、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功不可没。全球创业观察(GEM)的研究表明,企业家创业活动水平的差异可以解释大约30%GDP增长差距。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不断发挥创业、创新和冒险等精神推动经济发展。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家进行的所有活动都可归结为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增进企业家精神实质上就是提高企业家管理的能力。管理具有累积性特征,一个企业由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就是管理不断累积而成的过程,而且这个累积过程具有边际性特征(周卫民,2011)。为了更有效地累积管理资源,提高企业家进行管理的能力,本文从边际思维视角探讨构建企业管理生态系统,进而增进企业家精神。

    二、 相关文献综述

    Moore(1993)首先提出企业生态系统是以组织和个体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利用生态学原理,穆尔初步建立了企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指出任何一个企业都应与其所处企业生态系统“共同进化”,而不只是竞争或合作,或单个企业的进化。“共同进化”是该理论的核心。在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作为个体就像生物学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物种一样,不能单独存在。Marco Iansiti等(2004)认为,影响商业生态系统成功与否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企业的生产能力、企业自身的健壮性、企业发现商机的能力。国内学者(于永海等,2014;赵芸等,2018)等研究认为,生态概念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扩展,其核心思想是为了在市场取得可持续的成功,而且生态相比单个公司来说在管理上具有更为宽泛的思路。而将生态意识整合到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能促使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群体以及企业之间关系转变。

    Haire(1959)指出企业的发展符合生物学中的成长曲线,企业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停滞、消亡等现象,而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企业在管理上的不足,即一个企业在管理上的局限性可能成为其发展的障碍。企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可以改善企业发展的集合体。它关注了企业与所处环境及其他共生体之间的关系,但是整个企业生态系统中的个体企业如果在管理上存在不足,处在生态系统中的企业依然会过快停止发展甚至消亡。为此,从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的角度构建企业管理生态系统来增进企业家精神,可能是一个更能保证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有益思路。但理论界尚没有人提出企业管理生态系统概念。

    企业实施管理的主体通常是企业家,而企业家所拥有的管理方面的知识资源禀赋决定了企业发展的状态和经营效率。在企业管理生态系统中通过推行管理性知识的有效累积方法、构建管理性知识共享平台,加大管理性知识在不同企业家之间的共享,必然可以提高企业家知识资源禀赋,增进企业家在创新、创业和冒险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增进企业家精神,最终改进企业发展的状态和经营效率。

    企业家精神实质上是指人们竞相成为企业家的一种行为,在成为企业家的过程中要求人们具备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善于识别市场机会、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敢于承担责任并保持警觉。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家内在的独有特质,与企业家从事的管理活动密不可分,对企业家精神的探究需要紧密结合管理过程。实质上,管理就是通过对不确定环境的认知,逐渐获得程序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非程序化向程序化决策的转变,一旦管理行为和方法可以程序化,就可以运用精确的管理过程來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生产效率。管理的这一过程本质上包含着经济学中的边际思维,边际思维与管理过程结合就是要强调对动态的度进行最合适的控制,抓住最关键和最重要的新增问题即边际问题进行管理,解决新的非程序化或非常规问题,并不断形成和累积程序化处理问题的知识、经验和条文,在整个企业家生态系统中共享,让更多企业主成功实施创新、创业和冒险等活动,增进企业家精神。

    三、 边际思维在管理中的应用与企业管理生态系统构建

    1. 在管理中应用边际思维累积管理性知识。边际思想发源于1870年经济学最初的“边际革命”,“边际”包括“最关键”“最重要”“新增”等内涵。而管理过程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经验的总结过程,关注人与群之间的关系,强调协调和合作。西蒙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把管理区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两个方面。传统管理理论把公司作为“独立、自治的实体”或“以企业利润为中心”,即从单体企业出发研究公司战略和管理方式,强调自身生存和发展权利,却无视企业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与繁荣。生态概念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扩展,它弥补了这一缺陷,核心思想是为了在市场取得可持续的成功。而经济学文献则认为一切管理过程都由企业家这个主体完成,管理就是企业家通过整合资源和组合其他要素的方式以扩大人们的能力范围和提高效率的一种知识性资源。

    从管理的角度看,“边际”范畴更强调对最佳动态度的掌控,因此把边际思维引入管理,就在于管理是对这一“动态的度”的最佳控制。在管理中贯彻边际思维就是要抓住最关键和最重要的新增问题进行处理以达到最大化目标。在人们开始着手创业、开办企业到企业家创新、壮大发展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应用边际思维进行管理,选择问题发生的边际域进行处理,不断推进非程序化向程序化方面转化,最终累积程序化处理问题的知识、经验和条文即管理性知识,并将其在企业之间共享,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企业家管理能力。

    2. 企业管理生态系统构建。企业管理生态系统又可称为企业家生态系统。如同生物一样,企业家作为具有更多知识的个体,是不能够单独生存的,它需要与外界交换知识、与群体共同活动共享信息。因此,每个企业家个体都直接或间接的依靠别的个体而存在,而相对于每一个企业家个体而言,其他个体与外界环境就构成了其生态基础;从整体上看,企业家个体与环境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整体系统,这个系统就是企业家生态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家生态系统是指在企业中作为管理性知识主体的企业家之间以及企业家与企业家生态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管理性知识交流与管理性知识循环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在企业家生态系统中,企业家拥有的知识主要指管理方面知识,而管理知识主体是指能为效率问题求解并提供专门的高水平管理性知识。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知识传播和共享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生产中发挥核心作用的不是传统的资本、资源和劳动力因素,而是“知识”,特别是管理方面的知识。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mer(1986、1990)就是基于知识的特性构建内生增长模型论述长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他强调知识商品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占有上的部分排他性,由于使用上非竞争性的商品可以无限地累积增长,而不完全排他性和不完全独占性使知识可以产生溢出效应,知识的收益递增性使长期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罗默注重知识的累积性和知识的外溢性。管理生态系统就是要充分重视管理性知识的累积性和知识共享带来的价值。在管理生态系统中,一方面企业家要运用边际思维,抓住最关键的边际问题进行处理,提高管理性知识累积的有效程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性知识的共享,尽可能发挥知识的外溢性。实质上,新技术和新环境给企业带来了经营和管理上的变化,导致企业家原有的经验和知识无法适应新技术和新环境,企业家要在新技术和新环境下迎来更大的成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而转型。单独某个企业进行转型往往会面临巨大压力而且成功的可能性较小,然而,如果众多相关联的企业一起面对这种新技术和新环境的变化,而且各自都把企业自身在某些方面的成功经验共享,就可能实现整个系统的企业尽快走向成功。例如,原來苏宁电器到苏宁云商的转型,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冲击带来了经营的新环境,为了转型成功苏宁不断地并购或联盟某些在互联网技术环节做得很好的企业,这实质是在购买并购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利用相关领域的知识。

    按照上述边际思维,在企业家面临新问题和新环境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问题发生的边际域进行处理,不断推进非程序化向程序化方面转化,最终累积程序化处理问题的知识、经验和条文并进行共享。管理生态系统就是要强调企业家运用边际思维,不断积累管理方面的程序化处理问题的知识,建立共享管理性知识的共享平台,让企业家群体在管理性知识共享平台不断共享管理方面的知识,最终促进企业家成长。

    四、 企业管理生态系统与企业家精神增进

    企业管理生态系统是拥有共同目标且相互关联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贯彻边际思维,执行边际管理理念、相互借鉴管理经验、共享管理性知识,并与所处环境积极互动,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进化。与企业单独运营相比,这样的生态系统通常能够为参与者创造更高的价值、改进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在企业家生态系统中,为增进企业家精神,倡导所有企业运用边际思维在创业、创新、识别机会和风险三个方面,尝试进行管理性知识的有效累积,从而增进企业家创业、创新和冒险精神。

    1. 选择市场活动的边际域进行创业,发挥企业家创业精神。在社会发展和市场前沿选择最优产业和行业,推动大众创业。一方面可以根据技术的前沿性做出创业选择,例如当前新出现的颠覆性技术包括纳米科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前沿技术,创业企业应该适应这些前沿技术而选择进入;另一方面,尽可能选择进入战略新兴产业进行创业。新的技术浪潮冲击下,很多行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并没有成型的利润实现规则,因此按照边际思维,恰当选择边际域,尽早进行多种多样尝试和试错,积累出选择进入行业的规则,是成功创业的重要前提。创业的核心问题是在不局限于所拥有资源的前提下,准确识别机会、利用机会、开发机会并产生经济成果,将好的创意迅速变成现实的行为。因此在选定的行业中如何识别机会、利用机会、开发机会完全是一个非程序化的问题,需要根据不确定性环境进行决策,从而推动向程序化方面的转化。

    2. 选择企业活动的边际域进行创新,发挥企业家创新精神。创新实质上就是重新确定决策的边际域,而决策的效率取决于程序化处理边际问题的能力,企业战略的选择即是不确定环境下明确企业最佳发展方向。创新精神之所以最重要,在于创新可以通过在市场中创造新的规则来形成核心能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家在生产和经营中,通过对变化过程中能带来收益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可以指导下一次重复出现事件的知识,并利用这种知识来发现创新和变化的机会以获取剩余。在创新活动中,企业家积累了技术等方面的程序化知识,再通过企业家的技术创新形成了下一批新产品。同时,成功的创新使企业生产不断扩张,更大规模地通过收益递增效应产生更多的利润。这些利润的一部分再被投入到研究与开发中去,形成企业下一轮扩张的动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企业要通过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多种创新、企业家程序化知识的积累来实现企业经营的长期化。市场的核心就在于规则的动态性、规则的演进性。因此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创新的平台,当企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能够创造新的决策规则时,它就获得了核心竞争力,于是企业对于诸多信息和问题的处理就能遵循边际原则,提高企业效率,从而形成企业绝对或相对的长期竞争优势。

    3. 选择个体活动的边际域识别风险和市场机会,发挥企业家冒险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多地表现为按照边际思维进行创业和创新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企业家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识别风险,把最关键的风险边际域找出来并成功化解,最终创造并获得市场机会。企业家必须提高风险识别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故此对企业家个体的知识禀赋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多数中小企业主还不是真正的企业家,没有足够多的企业家知识禀赋。企业家精神作为人们竞相成为企业家的一种行为,如果最初创业创新和冒险的冲动,被企业主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企业家能力或企业家管理方面知识的缺失,而无法转化为一个可以实现利润的市场机会进而形成企业,势必让这种行为减弱,最终让整个社会的企业家精神匮乏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的现实情况迫切需要通过构建企业家生态系统来提高初创企业主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

    五、 主要结论

    企业家精神实质上是指人们竞相成为企业家的一种行为,在人们竞相成为企业家的行为过程中,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具备企业家精神而成功地成为真正的企业家。如果能够采用有效措施提高企业主向企业家转变的成功率,企业家精神对于经济的积极作用就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在深入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按照边际思维构建企业家生态系统,推动企业家有效进行管理方面的知识累积,通过企业家生态系统内知识共享平台共享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企业主管理方面的能力,是一个能够让更多个体真正成为企业家的有效措施。边际思维在管理方面的启示就是管理要抓住最关键和最重要的新增问题进行,切实选择管理的边际域,不断地推进处理问题的非程序化方面向程序化方面转化,最终积累在整个企业管理生态系统内可以共享的程序化处理问题的知识、经验和条文,从而提高企业家能力,增进企业家精神。

    参考文献:

    [1] Baumol W., Entrepreneurship in Economic Theor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8, 58(2):64-71.

    [2] Haire,M.,Biological Models and Empirical Histories in the Growth of Organizations [D].New York:John Wiley,1959.

    [3] Lazear E.P.,Balanced Skills and Entrepr- eneurship[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94(2):208-211.

    [4] Moore, J.F., Predators and Prey: 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75-86.

    [5] Romer P.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5):1002-1037.

    [6] 于永海,呂福新.企业网络的演化趋势[J].管理世界,2014,(1):180-181.

    [7] 赵芸,聂淑萍,黄解宇.企业创新与企业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J].经济问题,2018,(6):70-74.

    [8] 周卫民.管理要素的经济学内涵界定及其对内生增长理论的拓展[J].财经科学,2011,(2):43-52.

    作者简介:周卫民(1974-),男,汉族,江西省修水县人,鲁东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经济增长、宏观经济、生产力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9-09-0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