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弹性学制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研究
范文

    李树宇 杨晓涛 姜妍

    摘 要:本文阐述并分析了弹性学制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概念,并详细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详细分析了弹性学制的实施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制度等影响,为弹性学制的实施提供理论模型基础。

    关键词:弹性学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在开篇便提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个“硬核”文件解决了职业教育究竟是层次教育还是类型教育的问题,文件的出台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一种类型教育,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预示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期”,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动力十足,保障充分。“职教20条”中明确提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所以在现行的高职教育中为解决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推行弹性学制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1 弹性学制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弹性学制是以学分制为基础演变而来,是将学分制的优化和另类发展,狭义的弹性学制是指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学习年限有一定伸缩性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百度百科)。简单来说弹性学制可以适当的放宽或者缩短学业年限,甚至是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最大化的优化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来安排学习生活,鼓励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择业、创业的有机结合。在“大众创业,萬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学制不能成为阻碍学生就业、择业、创业的“绊脚石”。

    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一直是近当代学者研究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以及研究手段的进步,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所以并没有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明确界定,但多数学者都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2 当前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含义上应该具有不同的理解。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在课程内容后上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在管理制度和评估制度上应该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制订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依法管理,依法治教,保证稳定有序的教学秩序,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制定教学计划既要符合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依托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灵活、实用性强;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和设计,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社会实践的组织和安排,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行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要尽可能结合实际任务进行,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3 弹性学制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3.1 弹性学制的实施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内容导向

    在弹性学制的实施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框架式教育解放出来,增强自主性,适合终身学习和个体的全面发展。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具有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实际能力。培养目标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与时俱进,由培养“技能型人才”到“应用型人才”再到“高技能人才”的转变,弹性学制也随着培养目标的转变应运而生,在应用弹性学制的模式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实践要求更广,鼓励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来获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当今在脱贫攻坚战中高等职业教育还肩负着“教育扶贫”的重大使命,承担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以及退伍军人的重要任务,所以推行弹性学制有利于职业教育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3.2 弹性学制的实施影响着教学内容的改革

    弹性学制的实施要求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学习年限有一定伸缩性,所以要求教学内容要因材施教,更加符合社会、市场、就业的需求和需要,总体上将教学内容容易化、简单化,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将知识内容碎片化,使得学生能够远程学习、时时学习、终身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近些年校本教材、校本课程的应用也更符合各高校的教学特点,这为弹性学制的实施提供了特色资源,能够为学生弹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充分的学习内容。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书”制度试点方案》,方案中明确要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这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根据这个方案的要求,弹性学制在课程设计上也应该更加合理,加强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以职业技能课程为主,以1+X证书能力考核为参考标准,结合职业岗位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课程设置以及学习方法、学习内容要具有灵活性,为弹性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课程内容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3.3 弹性学制的实施影响着教学的策略的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在实施弹性学制的基础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手段、整体设计方案等方面都需要不断的创新。一是要以学生为中心,配套具有科学设计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能够利用弹性制的时间进行碎片化的学习,教师能够随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进程来适时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反馈和调整学习进度。二是具有科学的教学手段,增加慕课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灵活度,建立教学资源库,方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在资源库中查找所需要的知识点以及配套资源。三是在教学整体设计上要将弹性学习参考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合理的符合情趣倾向性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者實际生活中,利用可参考的资源完成实践项目,弹性学制的教学模块可以为学生提供内容和方法的支持,项目设计周期要符合弹性制的要求,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根据培养的目标以及专业的特点开设专业选修课程来补充专业模块的学习,同时在实践环节可以将弹性时间来完成,与企业合作,进入到真是的企业环境中去完成同时由企业和学校共同为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

    3.4 弹性学制的实施影响着教学评价的转变

    在弹性学制的实施的影响下,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教学评价标准要具有弹性、方法要丰富多样、具有多元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要综合实践与理论化、评价活动要覆盖全程。评价标准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在校生、退伍军人、新型农民等学生群体制定可弹性的评价标准体系,可以适当的调整每个学期的评价标准,甚至跨学期评价,旨在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方法要丰富多样,针对学科特点,可以设置远程评价与现场评价相结合,可以利用网络评价增强评价方法的弹性,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微信群等发放课程任务或项目,学生可以远程提交作品及作业,让老师以及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参与到教学以及学生评价之中。学生可以利用手机进行自评和互评,老师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对学生的作品或者作业进行评价并反馈情况。可以邀请企业单位专业人员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主题应该多元化,学生可以自评和互评;任课教师可以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辅导员可以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人成才教育进行评价;职业能力鉴定机构可以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进行评价;行业以及企业专家可以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进行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评价的内容上要综合实践与理论,理论知识水平要体现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水平要参照真实的任务来体现技能掌握的正确性与熟练度,人文素养和成人成才教育要体现社会的道德、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等方面。评价活动要覆盖学习的全程性,从基础教学到毕业离校甚至在企业中的工作实际。

    3.5 弹性学制的实施影响着教学制度的优化

    弹性学制的实施需要制度保障,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企业行业、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弹性学制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经费保障,鼓励职业院校探寻弹性学制实施的新途径、新方法,建立一套系统的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体系。学校是弹性学制实施的主体,在实施弹性学制时,要符合弹性学制灵活性、开放性、选择性的基本特点,在学制、教学管理、课程计划、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弹性设置,建立弹性化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上既要全面合理又要突出专业特色,课程内容上既要综合全面又要难易适当。设置合理的自主选择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式。设置科学合理的学分制实施细则,对学习活动的设置要灵活可操作性,学习时限要具有伸缩性,成绩考核要客观实际,培养全过程要具有充分的指导。师资制度的建设要为弹性学制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建立师资培训培养制度,增大“双师”比例,鼓励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合理调配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加大现代学徒制培养力度,鼓励企业专家赴学校对学生实践指导。不断更新实习实训管理指的建设,应根据专业的特色选择合适的实习实训培养基地,增大实习实训课时在课程评价中的分值比例,加强实习实训活动的管理,提高学生从业能力,弹性的设置学生的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训的时限,根据专业技能标准、企业生产实际、学生定岗岗位要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要建立好实习实训工作台账,建立实习实训资料库,形成系统的学生实践技能考核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办好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

    [2]《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3]孙百鸣,许洪军,高广宇.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比较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43-44.

    [4]李鹰,李哲,张喜春.高职教育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3):43-44.

    [5]李兰,王文力.高职院校实行弹性学制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9):38-39.

    [6]黄爱华.高等教育实施弹性学制的困境和出路[J].现代大学教育,2001(3):79-81.

    作者简介

    李树宇(1987-),男,满族,河北承德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教育新媒体。

    杨晓涛(1989-),男,汉族,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混合式学习。

    姜妍(1991-),女,蒙古族,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