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探析 |
范文 | 黄让辉 摘 要: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国家文化与旅游部的成立,探索文旅融合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成为一大难题,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不仅促进了当地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经验。本文借助案例,结合柳州实际,分析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至此,“诗与远方”终于走到了一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图书馆纷纷开始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转型。在这一新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的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成为关注的重点,对公共图书馆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还要结合旅游文化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1 文旅融合的背景及实践 “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旅游的本质就是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和娱乐过程,是文化体验和文化分享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产生的一种活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游的方式去了解各地不同的文化,并在参与过程中积极分享和推广。2018年4月8日,國务院关于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成立,为深入发展和落实推广非遗文化、旅游特色和乡村文化等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供了指导方向。伴随着机构的成立,政策的颁布,我国各地积极开张了探索实践的道路。如:各地图书馆掀起了研学旅游地,举办户外活动,通过教育、宣传的方式对旅游地的文化进行阐述,不仅发挥了公共图书馆的教育、交流的功能,也宣传了旅游地的文化,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受互联网的影响,各地“网红”频出,网红图书馆相继出现。不仅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树立的图书馆新颖有趣,更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提供了经验[1]。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后,浙江丽水创新出一种新模式,在图书馆入驻与民宿中,让前来居住的旅客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感受旅行的意义。柳州,历史悠久,风景秀美,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我地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融入文化旅游,借助成功案例,促使我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的弘扬。 2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资金匮乏。财政支持的总体力度制约着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所需硬件与软件得不到满足。随着杂志、书籍的售价逐渐上涨,购买书籍的经费增幅抵不过书籍价格上涨的幅度。用于专项数字化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2)专业人才稀缺。公共图书馆的专业性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数字化这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图书馆存在严重的老龄化情况,年轻馆员不到50%,高素质专业型人才不到40%。馆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缺少数字化建设的人才,极大阻碍了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3)资源库质量不高。虽然有部分图书馆电子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电子资源的质量还有待提高,资源库的管理方面比较分散,检索程序复杂、格式不统一,降低资源的利用率,限制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的发挥。 4)以传统借阅方式为主。目前,公共图书馆仍然采用传统借阅方式服务于社会。群众的借阅方式和阅读习惯制约了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公共图书馆传统借阅方式查阅速度慢,导致了书籍的使用效率低,加之,大量书籍在传阅过程中和存储收纳过程中容易受人为与时间的影响产生损坏。 3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1)高度重视数字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在对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对总体资金的投入。同时,在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在保证其公益性基础上,应充分展示商业价值,如:定制大龙潭风景区、都乐岩风景区、鱼峰风景区的图书宣传册,为景点进行宣传,提高景区效益,为建设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招商引资”,另外,开发富有深度的文化创意产品,完善公共图书馆旅游生态链,带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资金短缺这个现实问题中,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一定要拓宽眼界,结合自身优势,解决问题。 2)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在职人员的培训。针对目前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人才缺乏的情况,必须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和在职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提升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图书馆人才队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在以往都是采用“面对面的工作模式”,浪费人力,且效率低下,出错率高,而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采用的是“人机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方便了读者[2]。因此,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要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在职员工的培训,培养一支精通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的尖端人才队伍。公共图书馆可以同柳州高校进行合作,提供大学生到图书馆实习的机会,在毕业季设置招聘会等。同时,与高校共同制定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提高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也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提供了人才。 3)创新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模式。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数字化的发展势如破竹,对公众而言,阅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公共图书馆必须提升自身的数字化图书资源品质,创新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模式,由此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公共图书馆应深入调研读者阅读的类型,开展微视频、微讲座等活动,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数字服务水平。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续借和预借服务。同时,加强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库建设,将柳州侗族大歌、侗戏、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苗族系列坡会群和彩调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编制,作为我地公共图书馆的馆藏。上传至统一的共享平台,实现全国范围的共享。除此,加大对数字化设备的投入,为数字化开展提供平台。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信息技术,重新定位读者服务模式,以服务读者为工作的目标,积极开展以网站查询为基础,以数字传递为手段的多种形式数值图书服务,积极创新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模式。 4)积极出台数字化服务政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读者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在21世纪前,读者通常采用翻阅期刊报纸等方式增长见识,学习知识。在数字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读者利用移动媒体,阅读数字化文献。公共图书馆应认识到社会发展要求和读者需求,积极出台一系列数字化服务政策,引导读者进行数字化阅读。设置在线咨询服务,对不懂操作的读者进行一对一帮助服务,并教会其使用数字化设备,另外利用电子邮件、聊天设备等方式,在线为读者服务,解决困难或接受读者的建议和意见[3]。同时,图书馆加强基础设施及资源建设,为服务于民扩大范围,在馆藏印刷型文献的基础上,提高了电子文献、网络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的采购比例,加大数字资源存储容量。同时,图书馆还结合地方的历史、文化、科技发展状况,整合、建设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库群。 4 结语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和旅游部门之一,一定要与时俱进,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习俗,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共同协作,凭借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快速地传播知识与文化,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宋微.文旅融合空间下公共图书馆发展路径的分析与思考[J].兰台内外,2019,247(10):56-57. [2]罗安坤.基于数字化背景的公共图书馆创新管理探析[J].科学家,2016(15):60-61. [3]史瑛瑛,刘颖.浅论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J].科技资讯(6):259-26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