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 |
范文 | 张蕊 摘要:本文对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意义进行简析,在目的性与科学性相关方面,对基于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原则进行总结,并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制度相关基础上,对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创新驱动 科技人才 评价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识码:A 从理论上而言,科技人才并没有统一的概念,从学历与职称的角度上看,科技人才可以是中专以上学历,并且具备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科技人才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创新驱动实际上是对人才的驱动。因此,对于科技人才评价的工作十分重要,能够对科技人才的能力与标准进行精准评价,发挥科技人才创新活动,以此推动社会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对基于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进行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1 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意义 人才是创新的基础,创新驱动的根本就是人才的驱动。人才发挥自身的才能来进行创新,所以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资源,而科技人才则是人才中相对重要的一种资源,科技人才队伍的发展与优化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措施,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需求。当前我国的人才发展环境正在不断完善,人才创造活力也在不断加强,人才评价体系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只是凭借论文、职称和学历作为标准的现象依旧存在,影响了科技人才评价工作的全面性与客观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进行有效地构建和完善,将其作为培养、运用和引进科技人才的依据,同时也在科技人才的成长中发挥引导作用。在相关的人才工作文件中曾经提出,要建设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性与科学性。构建符合创新驱动要求的科技评价体系,在科技人才评价过程与指标中呈现出创新导向,对于建设一支促使创新驱动战略落实的科技人才队伍有着很大的意义。所以,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对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要考虑到创新驱动对科技人才的需要,提出创新驱动战略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中的内容与主体,以此让评价体系更加合理,为人才工作的实施和人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创新驱动下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要遵循创新驱动工作的相关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当前的社会环境。因此,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目的性原则 建设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坚持以用为本,对人才进行正确的识别与管理,并且为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方向。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背景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更加需要考虑激活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将创新加快社会发展作为目的。要想建设一支有利于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科技人才队伍,除了将能力与业绩作为方向之外,还要避免以学历和论文为基准进行人才评价。在这其中要体现出创新导向,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建设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2.2 科学性原则 在创新驱动战略中,将经济和科技结合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注重科技成果的转换。但是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要遵循科学原则,在创新导向基础上遵循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与科学研究需求。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选用评价指标,设置指标权重,并且保障各项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让指标中的层次更加清晰。根据评价目的,对人才的真实能力与水平进行精准与客观的评价。 2.3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决定其运用价值,评价指标的选用要在科技人才基础上进行操作,不能够太过复杂和难以理解。在此过程中,能够量化的一定要量化,并且各个指标要清楚和细化。因为评价内容、主体等相关力面的不同,人才评价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特殊不复杂的工作,在制定评价体系时,要重视评价方式的补充,并且将定性不定量相结合。此外还需要遵循动态性原则,人才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要随着评价目的、人才发展以及社会结构变化等,对评价体系进行随时调整,使其能够符合人才评价的需求。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個动态的体系。 3 基于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方式 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要考虑多方面内容,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要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制度相关方面入手,以此让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更加规范和全面。 3.1 确定评价主体 对创新驱动战略下人才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先要确定评价的目标。当前,对于评价主体的规定大部分都限制在直接参与人才评价过程的专家学者。但在实际情况中,政府、企业以及科学研究院等都存在评价人才的需要。我国人才评价主体存在的问题,是主体需要和评价使用的指标有认知差距,比如把职称、职务与贡献这三者划上等号,把学历背景与能力划上等号。因此,在对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时,需要在不同立场与层面上进行考虑。在政府方面来看,科技人才评价的意义在于可以识别人才,运用人才和激励人才,让人才可以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政府对于科技人才的评价主要是侧重于国家利益,所以科技人才是否能够对国家和人民忠诚,是否能够遵从党和国家的管理是最重要的。在企业方面来看,对科技人才的评价意义在于是否能够为企业创造有价值的成果,在评价产业性的科技人才时,要将技术发明、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作为评价人才的指标。社会对于科技人才的评价不太重视,但是社会对于科技人才的评价实际上存在间接与直接性的需要。科技人才一般都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工作,科技与学术水平之间的间隔,让科技人才评价被学术界之外的社会力量忽视。但是,在最近几年,学术造假和师德问题成了社会新闻,同时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也让科技人才评价受到社会的重视。各个评价主体之间的需要有所不同,但是科技人才的专业道德、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成果等方面都是共识。因此,在对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时,要依据评价主体的需求,合理地界定科技人才,并且制定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与流程。 3.2 评价内容 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中,评价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下,科技人才的评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一般内容,在“十三五”期间,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要具备道德品质,能够服从组织管理,获得同行认可,有科学研究成果与成果转化能力。其中服从管理,是服从党和国家的管理,这是人才政策中的基本规定。而道德品质,则是对科技人才道德品质的考察,这是人才评价工作中的基础。对科技人才的道德考察主要是学术与个人道德两个方面。学术道德主要是学术造假、成果剽窃以及学术权力滥用等相关问题。个人道德,主要是科技人才的生活作风方面是否有问题。科学研究是科技人才最基本的素质要求,科技人才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与创新能力。科技人才不仅自己要有科学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这样才能为国家储备更多科技人才。科技人才需要有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和前瞻的眼光,能够与国际上相关科研成果同步。成果转化是对科技人才能力的最后检验,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要能够转化成符合社会的技术,这样才更有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科学研究都能够转化成可以看见和摸到的产品,所以在制定科技人才评价内容时,需要进行合理考虑。其二是特殊内容,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之下,科技人才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和普通科技工作有所不同,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不可预测性,科技人才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对于科技人才的评价内容,要对有科学理论巨大贡献的人才给予肯定,同时还需要对重大科技应用方面有贡献的人给予肯定。科技应用与产品的实现需要有科技理论作为基础,而科技理论只有实现才有价值,所以这两方面都十分重要。 3.3 评价制度 人才评价制度,主要是指依据评价主体需要,制定评价科技人才方面的评价方式,同时还有评价标准与评价流程等。当前已经存在的评价方式,有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实际情况看,还有同行评价、文献计量、综合评价法等。定量分析方式更多是对数字化人才成果进行评价,限制在可数量化指标中。单一的定量分析法无法对人才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相关能力进行体现,所以还需要进行定性的分析,这样才可以保障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与客观性。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发现,评价主体对科技人才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对创新型人才的评价会因为主体不同而存在差异。创新驱动科技人才需要在思想上遵从党管理人才的相关原则,要具备合格的学术道德品质,为企业与社会创造出科技成果,并且受到同行的认可。科技人才评价的流程受到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影响,但是不管是怎樣的评价程序,都需要保障评价流程符合政府和行业相关的规定,需要获得大部分评价者的认可才行。科技人才评价机制能够不断改善,其对后期的评价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中建设一个干预性机制。干预性机制可以对评价制度进行调整,同时还能够对后期科技人才评价工作指引方向,帮助潜在的科技人才提高自身能力。 总之,创新驱动实际上是对人才的驱动,人才是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科技人才的评价体系构建十分关键。在进行构建时,要遵循目的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原则,并且在评价内容、评价制度以及评价主体相关方面,对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以推动人才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盛楠,孟凡祥,姜滨,等.创新驱动战略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科研管理,2016(s1):602-606. [2]张豪,张向前.我国“十三五”期间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5(4):76-80. [3]任采文.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J].中国人才,2014(17):4-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