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领导者求解改革共识最大公约数的路径探析 |
范文 | 赵阳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凝聚改革共识在凝聚改革思想、激发改革动力、破解改革难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领导者求解改革共识最大公约数,应注重加强思想引领,不断坚定中国梦与改革共识的价值共向;加强文化营造,不断培育改革共识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统筹谋划,注重改革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从而不断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促进改革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领导者;改革共识;最大公约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凝聚改革共识最大公约数”。2014年9月,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一系列论述,体现了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基于对改革规律的深入研究与创新,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创新魄力。 1改革共识及其功能 改革意味着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意味着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顺应发展形势;更意味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将触动更多人的“奶酪”。因此改革注定是一场需要胆识和勇气去“打”的持久攻坚战,需要领导者敢于吃螃蟹、破藩篱、涉险滩、勇担当。毫无疑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领导者凝聚改革共识势在必行。 第一,凝聚改革思想。坚定的改革信念、前沿的改革思想和理性的改革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改革共识的形成更是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化的动力源泉。改革共识的形成,能够促使人们把握改革的内在性质,意识到改革的推进对社会向前发展的巨大作用,从而促使人们不断建立对改革事业的理性自觉;能够促使人民群众统一改革思想,从而形成对改革的科学认知,推进利益处理时做出理性选择。 第二,激发改革动力。法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曾指出:“团结的作用不仅在于能够使普遍的、无定的个人系属于群体,它还能够使人们的具体行为相互一致。”由此可见,改革共识的形成和激发,能够促使社会成员对改革的认识更加统一,从而增强改革的团结性和整体性;能够集民思、聚民智,使人们在改革目标、改革方式、改革取向等方面达成共识,增强改革动力;能够使人们积极主动地关注改革新政策,发现改革新问题,从而不断增强对改革的信心,形成推动改革的新力量。 第三,破解改革难题。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分配不均、推进改革运作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改革共识的形成能够使人们抓住改革的机会和机遇,引导人们更加合理地确定深化改革的内容和方式;能够促进领导者恰当处理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使社会成员客观理性地看待改革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增强对共同富裕目标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不断探索改革路径,朝着共同的改革目标奋斗,积极推进改革进程。2求解改革共识最大公约数的三大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可见,改革是解决新时代下我国面临的一切问题的钥匙。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求解改革共识最大公约数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为此,领导者应加强思想引领,不断坚定中国梦与改革共识的价值共向;加强文化營造,不断培育改革共识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统筹谋划,切实把握改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1思想引领——坚定中国梦与改革共识的价值共向 改革共识的形成需要重视思想引领,坚定中国梦与改革共识的价值共向,就要坚定改革实践的目的性和超越性;就要增强个体对社会共同体的认同感;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取向。 坚定改革实践的目的性和实践性。中国梦目标的确立和改革共识的追求都是立足国情和社会实践基础而萌生的,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的产物,二者都体现了人类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实践性。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破除教条主义束缚,到“南方谈话”坚持巩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与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价值追求的经典论述,这三次重要的改革思想,凝聚了全体社会成员的改革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坚定改革实践的动力。 增强个体对社会共同体的认同感。凝聚改革共识是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梦的提出将国家向往、民族追求、个人期待的强国梦、复兴梦、富民梦有机融为一体,人民幸福立足社会成员利益,旨在关注并妥善解决解决关乎最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则从国家层面目标出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可见,中国梦不仅是个人的梦,也是社会共同体的梦,是建立在个体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产生的对中华民族这一共同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形成全体社会成员统一的目标和共同的愿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取向。人民群众是推进改革的主体,是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不竭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吲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人民幸福”目标作为中国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中国梦”这一大众式话语表达不断凝聚人心、凝聚改革共识。 2.2全局统筹一切实把握改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新时代领导者应该认识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顶层设计出发,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着眼国家发展事业全局对“三农”工作作出全新战略部署。全社会各个部门系统的领导者应坚持改革发展的定力和耐力,抓住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把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工作协调推进。 深化体制改革以实现利益满足。改革共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就其深层次内涵而言是对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社会利益关系的客观反映。正如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为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新时代领导者应注重创设新条件,增强人们的利益满足感。因此,应不断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加快培育城乡融合发展新的发展动能,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拥有获得感,使更多的社会成员真正认同改革,达成改革共识。 构建参与平台以发扬社会民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體,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改革共识的达成和凝聚,离不开社会成员对改革事业的积极参与和实践。因此领导者应积极构建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平台建立健全社会成员参与改革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保障人民权益,发挥人民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建构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协调整合体制机制,注重满足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促使人们积极参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决策的体制机制,为更多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改革提供平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使人民当家做主有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 2.3氛围营造一培育改革共识的良好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氛围对改革共识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凝聚作用,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力。改革共识得以凝聚,领导者不仅需要协调利益分配以理顺不良社会心态;更需要加强宣传引导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宣传引导,创设良好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工作,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改革共识的形成,需要领导者引导社会成员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改革的宣传教育力度,从而使更多的社会成员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改革过程中的新问题;需要领导者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理性协调好改革过程中“先富”带动“后富”的关系,鼓励“先富”在努力艰辛创业的过程中,增强对社会贡献的责任心,利用自身资源带动“后富”不断发展,为进一步实现全社会改革共识的凝聚而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需要领导者在营造良好的改革文化氛围的同时,促进良好社会改革风气的形成,不断提高求解改革共识最大公约数的领导艺术。 加强心理疏导,理顺负面社会心态。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任务也日渐艰巨。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社会群体对于全面深化改革都有着不同的利益期待与利益诉求,在此背景下,领导者应积极回应社会成员的期待和诉求,积极营造改革的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推动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引导人民理性看待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新矛盾、新问题、新困难,正确对待自身利益实现和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的关系和眼前利益实现与长远利益实现的关系。此外,领导者应注重净化和规范网络舆论环境,注重建立改革过程中容错和纠错的体制机制,注重引导人们增强对改革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为新时代凝聚改革共识和不断推进改革进程奠定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