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加坡医疗对重庆大健康建设与发展的启示 |
范文 | 刘悦 摘要:新加坡医疗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其先进经验有助于重庆打造国家级医疗服务中心,优化大健康产业生态布局,促进新加坡医疗资源与重庆医疗发展相对接。当前重庆医疗发展存在医疗融资与医疗合作成本偏高、医疗辐射能力不强、医疗运行管理机制缺乏可复制性三大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大健康视角提出三大对策。 关键词:重庆;医疗;大健康;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2030年要实现翻番,达到16万亿元。大健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建设与发展的黄金期。目前,重庆大健康领域建设纵深推进并初显成效,需从社会发展、普惠民生的方向进一步谋划,真正让人民群众切身获得医疗服务红利。 1新加坡经验助推重庆大健康发展的探索 1.1助推重庆打造国家级医疗服务中心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高地以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重庆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国际化的内陆高地势必吸引大量的跨国总部和高端人才进驻,高端医疗需求将变得更加迫切。围绕大健康产业,打造“一带一路”医疗服务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和紧急医学应急救援中心,探索建设精准医学中心。 1.2助推重庆完成“大健康”产业生态 “大健康产业”是重庆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之一,市内拥有整个中西部最集中的医疗卫生资源,但“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特点依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新加坡拥有亚洲药品制剂中心、世界领先医疗集团以及医疗人才全球整合能力,重庆亟需在医药制剂生产、医疗集团模式探索和医疗人才全球配置与新加坡等发达国家进行学习交流与深度合作。 1.3探索国际国内资源和重庆腹地无缝对接 从趋势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承载力、疾病谱变化、老龄化加速等都是国内医疗发展面对的重点难点课题。从产业转移角度来看,新加坡与重庆在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模式、产业集聚和科研创新上存在明显差距,但重庆良好的医疗基础,广阔的医疗消费市场,将成为重庆医疗发展的坚实基础。从政策导向来看,随着重庆与国际金融、人才、生物制药等领域合作深入推进,也为医疗合作在融资投资、要素配置、智慧医疗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 2重庆大健康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2.1重庆医疗融资与医疗合作成本过高 当前外资在重庆及西部地区的医疗投资较少,且以中小型专科医院(诊所)为主。这主要原因有两个,医疗融资风险与成本方面,政策对外资医疗投资的限制提高了投资者的行业准入门槛,同时国外医师在重庆执医、设备融资租赁、医疗科技企业孵化还都受到政策的严格限制且配套措施尚未出台;医疗合作成本方面,重庆缺少与国际知名医疗合作的实体平台,与合作方还无法在“大健康”涉及的产业转移、医院共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技术合作等方面有效合作。 2.2重庆医疗对周边的辐射性有待增强 重庆医疗辐射能力与其国家战略地位不符,在西部区域间实现国家医疗战略融入、医疗科创引领、医疗资源共享、健康产业协同、医疗技术推广、医疗应急救援等方面还相对缺失。故重庆亟需通过一个可复制推广的医疗合作模式来形成一个“医疗生态圈”,打造内陆开放医疗示范园区。 2.3重庆医疗发展模式缺乏可复制性 医疗具有竞争性、非排他性,属于准公共物品。政府应履行相应公共医疗服务责任,而政府间可以围绕多领域深化合作,应强调合作项目经验可复制、可推广。一是重庆在大健康发展方面缺少一个示范性园区,缺少示范效应。二是重庆医疗产业分化严重、融合度不高,传统医疗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而新技术、新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尤其是高科技药品、高端医疗设备、生物科技、基因诊疗、智慧辅助診疗、医学新材料、医疗旅游等方面发展缓慢,医疗服务和高端制造分割、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分割、医疗诊治与养老服务分割等产业融合问题都有必要引入新加坡先进经验来破解。 3重庆大健康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实施“两降”策略,即降低融资成本和医疗合作成本。 一是树立健康共同管理、健康人人有责的理念。新加坡疾病防控机制建立在医院、社区、个人共同负责的闭合体系,专门建立了独立的健康促进局(HPB),帮助个人树立健康意识,帮助国民履行健康责任。健康促进局预算占政府保健促进预算开支的3%到4%,且还要相对增加。据人民日报公布数据,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近3亿人,6成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而重庆100个成年人仅7人健康素养达标。重庆应建立专门的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保障机构,把健康经济、健康社会、健康文化、健康环境等统筹管理,发挥大健康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健康深入所有人心。 二是加快医疗机构优化升级。开展医疗技术合作,邀请新加坡医疗管理机构、公立医院集团定期来重庆进行技术指导,在国际医疗标准方面开展合作;新加坡是亚洲医疗技术的首要聚集地,世界排名前10位的顶尖医疗技术公司在此设立区域总部,出台优惠措施,吸引新加坡先进医疗组织和医疗研究机构在重庆设立总部或分部;建立技术合作平台,引入新加坡先进医疗技术,开展疑难危急重症科技攻关和管理,促进重庆医疗水平快速发展。出台金融政策,新加坡在医疗集团化运作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鼓励新加坡医疗企业在重庆跨境投融资、外资股权引入等,并对投资企业在税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帮助重庆医疗机构重组优化,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医疗相关产业发展。借助新加坡医疗服务投融资平台,促进本土医疗企业对外投资、赴新上市,加强双边医疗服务业发展。 第二,实施“两增”策略,即增强重庆医疗的辐射力和国家医学中心运营机制的可复制性。 一是建设“健康产业生态圈”,增强大健康产业的运营辐射能力。2016年3月,重庆市政府发布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战略”,明确提出将培育“大健康及文化旅游服务业”作为调结构的重点内容之一。力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牵头、社会参与的健康产业格局,搭建医疗大数据平台、远程医疗平台、精准医学平台、临床研究平台、医疗设备平台等合作承接载体。以高端医疗、健康管理为龙头,以照护康复、健身休闲、养生保健为特色,以新业态集群和公共服务平台为重要支撑,培育健康产业链,支持医疗服务、科研教学、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医疗机构和企业在重庆聚集,推进医疗服务业国际化进程,拉动长江经济带乃至中西部健康产业发展。 二是加强重庆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提升西部医疗中心竞争力。新加坡公立医疗服务体系己形成医疗集群的格局,每个医疗集群由一家医院牵头,地区医院提供紧急性的医疗服务,同时与专科中心、三级医院、中长期护理机构、联合诊所和私立的全科医生诊所保持紧密联系。建议选择1-3所重庆大型三甲医院与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医院进行对接,参照新加坡运行机制,形成医学中心建设方案,利用国际国内医疗资源优势,吸引患者到渝就医,进一步增强大健康建设发展的组织能力。 第三,实施“四有”策略,即有科学的规划蓝图、有高效的運作机制、有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的创新、有市场主体参与。 一是构建重庆大健康建设发展的战略性框架。创新“1+2+3+4+5”模式,即1个定位,“一带一路”医疗枢纽型“健康城”;2个集聚,国际健康示范园区、国家医学中心;3大基础平台,国际友好医院/国际医学科学研究院、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国家医疗产业对接平台;4大重点发展领域,医疗金融、生物医药产业、精准医学和高端医疗服务与管理;5大业态创新发展,医疗+互联网、医疗+智能设备材料、医疗+旅游经济、医疗+中介服务、中医+医养。 二是建设重庆大健康建设发展的合作机制。新加坡国际医疗是一项具有多重任务的业界与政府合作计划,致力于打造并强化新加坡的亚洲医疗枢纽地位,最终推动新加坡成为全球性高端医疗服务中心。借鉴新加坡经验,打造“一带一路”医疗枢纽型“健康城”,推进“医疗+互联网”建设,牵头或参与制定医疗信息标准,建立国际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平台,探索“智能+互联+数据”的智慧医疗模式;建立国际国内医疗产业对接平台,承办医疗产业合作论坛,推进合作计划,帮助重庆与合作国家或地区在产业转移、资源共享、技术合作等方面加强交流。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资金主要来源为政府、企业、慈善机构或公益组织;选拔对象为重庆医疗卫生行业专家人才、基层医疗机构杰出人才等;学习内容为新加坡医院精细化管理、优质服务、JCI认证、应急管理等;认证形式为培训学习证书相互互认,并鼓励重庆用人单位优先录用新加坡学习交流人才,建立新加坡与重庆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的纽带关系。建立人才引进合作机制。引进新加坡医疗团队、医疗顶级专家,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对来渝工作的专家开辟“绿色通道”。建设国际医疗人才特区,主要包括建立口岸型医疗创业孵化中心和医疗人才核心集聚区。 三是创新重庆大健康建设发展的管理机制。政府组织管理层面,纳入统一协调管理。加快医疗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与新加坡等国家全方位合作。非政府组织管理层面,建立大健康管理咨询委员会。由国际国内医疗行业有关专家学者、职业经理人、高校教师、政府领导等组成,发挥参谋助手、决策建议、推动发展、交流合作等功能。 四是完善重庆大健康建设发展的延伸机制。中长期规划时间内,建立健康示范园区。定位于中高端、个性化、疑难杂症医疗服务需求人群,建设医、教、研、产、创于一体的现代医疗服务示范园区。园区内,医疗投资和创业享受无差别待遇,适当放宽合作医疗机构的股权限制比例,给予国外医疗投资方在资格准入、投资年限、营业税收等宽限;在完成执业资格认证的基础上,鼓励医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多点执业,尤其是鼓励个性化、专科化、高端化的国外中小投资者进行投资;适当放宽园区医疗产业相关资源流动的限制,尤其是涉及设备租赁、人才柔性流动、中外合作办医、预留医疗用地转让及共享等方面,逐步吸引大健康相关产业元素在园区内形成产业集聚、产业融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