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期做好高校户籍管理工作的思考 |
范文 | 金美花 摘要:户籍管理是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对在校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高校的户籍管理也正伴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而发生改变,工作内容和方法也不断优化,强化信息化建设。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新时期的高校户籍管理进行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户籍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 647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大学生户籍管理的现状 高校大学生的户籍管理中,最为基础性的工作是安全保障管理。在校生户口属于城镇集体户口,迁入学生的户籍采用集中管理的方法。高校的户籍管理与大学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对大学生的户籍实施管理,与社会的户籍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常采用高校与公安部门合作的方式完成。另外,由于大学生的数量庞大,来源地广泛,户籍管理具有如下的特殊性。 1.1存在很强的周期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户籍管理具有周期性的特征。每年的8-9月份各地高校的新生會相继入学,进行户籍的迁入。同样,每年的6-7月份,就会有毕业生离校,办理户籍的迁出。所以,夏季和秋季是高校户籍管理人员最为繁忙的阶段。新生入学时,需要办理登记户籍迁入工作,时间周期相对较长,但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由于国家对大学生户籍管理政策的改变,存在有的学生选择入学时迁入户籍,有的学生拖延户籍的迁入,也有部分学生不迁入户籍。所以,户籍管理部门应做好新生入学前户籍迁入的事宜,促使学生提前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另外,当毕业生离校时,需要短时间做好派遣和户籍迁移工作,一般要求一星期内完成,这就促使户籍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准确无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2存在很强的管理性与服务性 高校户籍管理必须与所在地公安派出所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随着国家户籍政策制度的改变,高校的各项管理措施也正在发生变化,出现弱化高校户籍管理的趋势。高校户籍管理的对象是在校师生,在管理工作中应体现实效性,应从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的思路出发实施管理。特别是在校生的身份证暂住证(居住证)的办理,既需要提高效率,也一定要保证服务质量。一般来讲,高校户籍管理工作有很多必须由公安机关合作才能办理,致使办证周期延长,这时必须做好沟通和说明工作,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2高校户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呈现出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的态势。在这种形式下,政府的户籍管理工作也做出很大的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从当前的高校户籍管理工作来看,依然存在如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2.1管理模式简单化 高校是一个有其特殊性的小社会,不仅人员数量大,定期流动性也非常大。高校的日常户籍管理,一般包括户籍迁入和迁出。新生入学的时候,将其户口迁入,归属新生集体户口。新生作为学校的居民,身份证的名称、地址都存在很高的相似度。在管理户籍的时候,其功能就难以有效发挥出来。学生毕业的时候,主要是短时间的迁出程序。高校的户籍管理部门发挥在籍师生和派出所户政室的桥梁作用,学生提供凭证,派出所负责办理。 2.2管理效率不高 高校户籍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政策不明确,导致有些学生已经毕业离校,但是户籍长年放置在学校,出现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近些年来,公安机关与高校合作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如高校毕业生的户口可在学校暂时放置两年。尽管该政策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和临时调动工作,但是也相应增加了高校户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出现同时负责处理在校生和离校生户籍的问题,不规范。还有部分大学生考研或出国,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户籍如何管理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的户籍管理主题对象应该是在校集体户口老师和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可部分享受二年政策的毕业生。如果群体归类过多,则会出现不规范和效率下降的现象。户籍管理不是简单地对户籍档案进行保存,而是需要高校出具相关证明以及服务。就已毕业多年户口且在学校的人员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无论是结婚生育都很难找到承担责任的主体。由于高校户籍管理部门对这部分群体的身份不明确,就不能有效管理,也无法承担责任,使得相关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2.3存在人户分离的问题 高校户籍管理工作中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人户分离的问题,如人在高校,户口在本地,或者户口在学校,人已离开等现象。很多的大学生认为,即便没有户口,毕业离校也可以就业,这就出现了上述问题,给户籍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由于人户分离现象的存在,导致户籍管理功能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对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工作也造成不利影响。 3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户籍管理的对策 3.1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大学生户籍管理中,要更好地发挥管理的实效性和规范性,就要针对户籍管理政策做好宣传工作,对于管理规范要严格执行,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高校户籍管理应采用多种形式,开通多渠道实施管理。户籍管理人员有必要深入大学生中间,针对高校户籍管理方面的内容做好宣传,让学生和家长对户口的迁移利弊有明确的认识,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于户籍的迁移按照自身需要和相关规定执行,而不是摸不着头脑、思路想法不明确,且随时改变。 高校的户籍管理工作中,发放简单明了附带漫画的宣传单也是比较好的措施。尤其是新生报到的时候,让大学生及家长对户籍迁移有所了解,对户口迁移持正确的认识与态度,积极配合户籍管理人员的工作。所以,多元化和行之有效的宣传措施,可促进高校户籍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3.2管理方式要简单化 大学生户籍管理中,要发挥大学生身份管理的作用,将当前的户籍迁移制度做出调整,对户籍迁移体系予以完善。具体而言,对新入学大学生实施户籍分类管理,建立清晰的迁入和未迁入二类,并按照不同学院归类。毕业学生尽可能及时采取迁出的方法,迁移至常住地。如果工作地不明确,可按照政策暂时保留在学校二年,应当事先告知学生时限。另外,采取大学生在校期间户口不迁移的方法也是可以考虑的,尽管对家住地与高校距离较远学生来讲,有可能出现一些不便,但是也可以因地制宜,达到方便学生、提高户籍管理效率的目的,也可以提高对身份证法律效力的理解。另外,可通过扩大原籍地居民身份证的办法,解决部分边远地区学生的不便,这样就可以避免大学生在高校读书期间需要多次换身份证。如果大学生的户籍已经迁移到高校,就不需要大学生再次办理身份证,所在区域的公安机关也可以为大学生开具相关证明。高校在户籍管理工作中,对于各种不利于管理的因素都要消除,保证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3應用网络技术实施户籍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快速、准确的优势也日益显现。通过网络技术对高校户籍进行管理,可体现出创新便捷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大学生对户籍的不同需求和学校对在校生的综合管理。近几年的经验表明,采用网络技术管理户籍,不仅提高了户口迁入、迁出时的便捷性和准确性,也更加方便紧急情况时对在校师生提供服务。 大学生入学报到时,需要出示入学通知书和户口迁移证对自己的身份进行证明。随后,高校户籍管理部门与公安机关就可以为大学生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办理迁入手续前,要对各种资料进行严格核实,确保所提供资料信息的准确无误,才可以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实施后续管理。在网络平台上构建专属于高校的大学生户籍管理系统,所有的管理业务都可以网络上与公安机关合作完成,不仅信息传播速度快,还可以保证信息的精准度。需要迁移的户口也可以在到高校所在区域的派出所办理,出示有效证件,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在网络上处理,完成迁移操作。 较好的模式是大学各学院提供和核实本学院新生户籍相关数据,保卫部门验证和发送至网络平台,派出所最后确认户籍数据的准确性后上传至网络平台,以备后用。可见,该项工作具有极大的便利性,但是也存在必须保证多方合作的必要性以及网络平台如何实现共享,学生的隐私权如何保护等问题。大学户籍管理部门以及公安部门的数据共享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挑战。 4结束语 总之,高校对在校学生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如出现校内及国家的各种水平与资格考试、出国交流、婚姻和购房需求等的时候,必须确认大学生身份,并出具相关证明。所以,高校各方和社会应高度重视学生户籍档案管理的实效性和便捷性。尽管工作内容繁琐,但具有法律效率,实施过程应必须保证高度的准确无误,也需要很强的专业性。随着我国户籍政策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管理模式的快速变化,高校户籍管理工作也会及时调整。这不仅仅是安全保卫部门的职责,也是全校相关管理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学生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发生紧急情况时,临阵想办法,肯定无法满足要求。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问存在各种差异,也都在采取不同程度的符合实际情况与利益的措施,以改进高校师生户籍管理工作,以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希望在国家和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实现高校户籍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高效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