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思政教育协同机制研究
范文

    李彦

    摘要:为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人心,促进其能够真正实践起来,需要对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充分创新,就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总是有些不尽人意,“大思政”理念也由此应运而生。因此,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大思政”理念的相关概念以及结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对如何在该理念引导下进行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思想政治;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具体科目,可以通过成绩作为评估的有力手段。而偏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对学生是否能真正实现“做人”有着重要的人生意义。因为知识作为一种有力武器,如果没有在正确的思想政治观观念引导下进行,很容易成为危害社会的强大力量。因此,“大思政”理念的提出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为了实现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能够真正融入学生的思想和血液中,能够真正指导同学们今后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其在面临关乎利益的重大抉择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至于沦为金钱和权力的奴隶,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大思政”理念的相关概述

    “大思政”是指最终应用于指导我国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理念,能够突破课堂限制,充分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其将“大思政”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不如将其视为我国思想教育工作的最终衡量标准。只有当全体师生和教职员工能够自觉地树立肩负传播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把育人放在教书前面,并且能够真正做到从自身做起,为他人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在课堂上、校园中,甚至社会中真正实现“大思政”的理念。

    任何思想教育工作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大思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更新。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思政”更加强调能够打破传统课堂和书本的牢笼,真正实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堂给学生留下的死气沉沉的印象,从而使教学理念能够真正有效地发挥出来,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能够表现在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因此,“大思政”课堂讲究的是通过创新课堂的方式,将教育的范围从校园极大地扩大到日常生活中,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融合,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2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

    “大思政”原本应该作为思想教育工作所应有的状态,并且充分贯穿所有教学课程和校园活动中。全体师生都应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良好有序的工作生活,可是就我国目前的教学环境而言,并没有充分实现这种状态。追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功利化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最终理念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可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发现教育的目的存在着功利化的现状。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是为了顺利升学,而大学的教育是为了实现完美的就业率。这种教学理念只会导致家长和老师盲目地将焦点放在学生的成绩和绩效考核中,却忽略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全方面发展。而在这样功利化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即使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却不能保证其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而当大学为社会输出一批又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到时候也已經为时已晚。

    2.2现有思想政治课程的形式化教学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重视程度,往往是因为现有的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式流于表面形式,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和观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并没有向学生传递出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和关键意义,学生并未深刻地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程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系统方法。而学生在不理解且被迫学习该课程,最终导致学生产生极差的观课感和厌学情绪,不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3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保证教师能够正视所学科目的重要指导,以及正确的教学方式的重要保证之一。而在我国众多高校中,往往过于注重学生各门科目的掌握程度和考试成绩,却忽略了思想政治这门课程。因为学生顺利升学与否是凭借这些科目的成绩作为考核标准的,是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而非品格为审核标准。而科学的评价体系往往应该由多个考核标准共同构建,学生的品格和知识能力的掌握程度应该被平等对待。

    3“大思政”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研究

    3.1有效树立整体意识

    “大思政”理念的有效普及首先需要有效树立整体意识。在学校这个特殊环境中,每个人都肩负着育人的重要职责,每门课程的教师都需要落实育人的理念,每个组成者都是育人的主体。因此,无论是哪个部门的员工都应该充分树立育人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和优势,充分为学生营造出“大思政”的理念环境。

    为了有效树立整体意识,一要对全体师生和员工进行动员大会,并让每个员工能够充分感受到文化氛围,从而增强主人翁意识;二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表彰惩处制度,并时刻做好监控工作。依靠制度力量对员工进行正确规范的引导,从而提升整个校园的良好文化氛围。除此之外,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定期举行思想政治教育讲座的方式让师生共同参与,并将之后的讲座效果及时进行跟踪反馈,从而不断增强整体的氛围。只有当思政课堂能够提升在全员心中的地位时,才会真正花费时间和精力加强了解。

    3.2拓展思政课堂的教学平台和范围

    传统的思政课堂主要是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进行,虽然能够起到一定传播作用,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大思政”的教学理念下,思政课堂可以是在除了教室之外的所有地方。教育的最终目标原本就是为了回归生活实践中,因此需要思政老师能够不局限于课堂和传统的授课方式,通过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比如通过让学生观看爱国电影的方式,从而在活动中不断感受中国发展至今所经历的一切,从而切实感受到中国能够取得今天国际地位是多么来之不易,进而增强中国梦和主人翁意识。除此之外,学生的大学生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作为思政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堂并不是距离我们非常遥远,而是能够随时随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通过拓展思政课堂的教学平台和范围,能够加深学生与思想政治理念的参与程度,从而对其有一个真正客观的理解,而不是被之前的认知和误解所导致的对其有偏见的思想,认为思政只是假大空和一门无所谓的课程。

    3.3加强校园的师资力量

    一个学校的教育团队是保证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展开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作为教育前线的主力军,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来源和方式。因此,基于“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教书”和“育人”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目的。如果将教师按照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认为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只是思政老师的任务,这种思想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思想政治是一个看似宏大的主体,却与我们个体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加强校园的师资力量是为了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师也能树立自身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思想观念,从而在传播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人身观,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培养自身正确的思想意識。

    3.4全方位进行思想观念的更新

    校园并不是教学的唯一环境,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学生总是在社会、政府、校园和家庭中扮演着不同的位置。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理念,需要对环境中的不同主体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从而实现同向同行。

    在校园中,学生的学习对象就是校园内的师生,而在校园之外,学生的学习主体又发生了变化。在社会中,学生会在与周围人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如果学生处在一个对周围环境和人都非常冷漠的社会,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成为这样的人。“中国式过马路”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为了让自己融入团体中,即使是不正确的事情,人们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对的。

    而在家庭中,学生的学习对象又变成了自己的父母和亲戚。父母虽然不会过多干涉学生,但是其一言一行其实都是被孩子看在眼里的。当一个从小在孩子面前展示斤斤计较性格的父母,孩子也会认为这种方式才是常态并模仿。

    在政府中,当官员贪污腐败的消息频频被曝光,不仅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这种“潜规则”才是顺利在残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的法宝。而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很多年纪轻轻的人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

    因此,只有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呼吁全世界的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保证我们的年轻一代在良好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总而言之,任何高校的教育体系都离不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关注,因为只有落实每个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成长方向,才能为其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对其今后的工作和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