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思路 |
范文 | 许柏扬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了高速的发展势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便显得非常重要。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珠三角九市)组成的区域,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并且在经济活力上最强的区域之一。因此,本课题在明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具体对策,以期使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有效融合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基本思路;具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香港、澳门以及广东省,所形成的区域经济活力非常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一大发展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使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有效融合发展,一方面需明确基本发展思路,另一方面需具备具体的发展对策,从而使粤港澳大湾区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融合发展[1]。鉴于此,本课题围绕“有关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1 有关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概念提出,在实践工作当中,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建设目前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从现状来看,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过程中,尚且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一是融合发展制度协调潜在一些固有的故障,此方面有待改進;二是相关资源要素流动约束力较大,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以及技术等,此方面有待改进[2]。三是粤港澳大湾区域内部发展存在不协调及不平衡的现象,社会各界参与度有待提高。因此,在明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前,便需了解这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为作出明确、有针对性的有效融合发展对策奠定扎实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与我国宏观发展战略方针相符,具体表现为: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走在前列”为基本方针的发展思路当中,即明确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战略意意义,并明确在经济融合发展过程中,需注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质机制的构建,并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完善构建;与此同时,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当这些战略方针实现“走在全国前列”,则能够使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得到有效促进。 第二,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需对粤港澳融合发展纳入我国整体发展思路的大局中,加强粤港澳区域建设、合作,互惠互利,并通过政策的完善,使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能够得到充分的政策支持与肯定[3]。 第三,通过国际一流科技创新中心的构建,高水平国际营商环境区域的构建,社会管理综合改革创新实验基地的构建,使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具备明确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并以国际“十三五”规划及“一带一路”作为重要思想方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合作业的发展,实现服务平台与载体的联通融合,带动区域内经济的全面发展。 2有关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具体对策分析 2.1基于体制机制层面的融合发展对策 为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基于体质机制层面分析,需确保国家战略顶层设计的强化,将自贸区作为融合发展的试验平台。 第一,对顶层设计加以强化,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一是中央政府需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统筹规划工作,健全规划编制,并加速推进;二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各方利益进行有效权衡及协调,通过加强各方沟通及政策协调,使体质机制改革中面临的障碍得到有效排除。此外,对全新的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机制进行构建,以制度的完善、管理的健全为基本方针,使区域管理的自主权得到有效提高。 第二,加强粤港澳经贸合作。以《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文件作为基本方针,促进粤港澳经贸合作的强化:一是注重业界需求的契合,对各个行业在政策方面的诉求加以掌握,使政策和市场之间发生脱节的问题得到有效防控;二是注重开放水平的提升,同时对市场限制适当放宽;例如:针对金融领域、保险领域以及法律领域等,粤港澳大湾区存在很大的优势,因此对于港澳进入内地市场可适当放宽条件,降低准入门槛[4]。此外,对上述提到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文件的相关配套措施进行优化完善,以国际标准作为参考依据,对此文件下的相关行业管理法规的透明度及可操作性进行强化,从而使政策的实用价值及时效性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自贸区示范平台的构建。将自贸区作为制度改革的先行区域,并构建融合发展的示范平台:一是以自由贸易港“境内关外”政策制度为依据,构建完善的融合发展平台;二是将深圳前海、广州南沙以及珠海横琴作为粤港澳融合发展的试验平台,对各项新制度在区域内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应用进行试行,并推进试行的工作进度,进一步评估改革体制机制实施的有效性及可行性,通过改进和优化,使新的体制机制能够起到促进粤港澳融合发展的作用[5]。 2.2基于要素流动治理层面的融合发展对策 第一,提升区域内高层次人员的流动效率。对港澳居民来往区域内通行证制度进行构建,并为港澳居民在区域内提供优质的福利保障,比如享受与内地居民身份证同等福利及相关政策优惠。与此同时,对人员通关成本合理控制,通关和港澳相关部门的有机合作,使人员通关成本有效降低。此外,对港澳两地牌照机动车通关的口岸数量适当增加,并对港澳单牌机动车进入内地行驶的政策进行完善。 第二,构建完善的产学研融合发展体系:一是为科研人员提供出入境方面的政策优惠,同时对这些人员的居住政策及税收政策,也需适当放宽;二是加强港澳地区与粤区之间的科研交流,包括科研设备,科研技术以及科研成果等,构建共享联动机制,推动粤澳港大湾区科研工作的发展[6]。此外,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工作人员的文化交流,构建科研培训基地,为培养区域内新型科研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三,对资本流动渠道进行有效疏通,构建跨境金融合作新模式:一是实现粤区金融服务和港澳市场的有效对接,使粤区对港澳基金、保险以及债券等金融产品的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二是充分利用港澳优质可行的金融体系,然后向粤区引入,同时降低金融业务准入门槛,使区域内的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7]。此外,针对粤澳港区域内货币,构建一体化发展战略方针,对区域内人民币跨境应用的规模及范围进行扩宽,在区域内对人民币等衍生产品业务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给予充分的支持;并且,需加强金融监管制度及部门的建设,以粤港澳大湾区以“信用机制”为导向,促进区域内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 2.3基于公共服务及青少年发展层面的融合发展对策 为了使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促进区域内青少年的发展,需做到: 第一,针对社会民生粤港澳三地需充分加强交流合作,使区域内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一方面,注重区域内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公共服务制度的完善,并针对这两项制度形成全新的衔接机制,为区域内人员提供医疗、教育、养老、住房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另一方面,加强跨境医疗的深度合作,引进港澳地区先进的医疗设备与技术,支持港澳企业家来粤创办民营教育机构、医疗结构等,使区域内的教育、医疗服务水平获得协调发展。此外,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合作进行强化,对区域内招生制度进行改进,包括自主招生制度、免试招生制度以及面试招生制度等,为区域引入新鲜的人才“血液”提供有效保障机制,加强区域内师生的文化深度交流[8]。 第二,促进粤澳港大湾区青少年发展,完善活动交流机制,通过粤港澳暑期实习计划、粤港澳青少年国防体验营等活动的开展,加强三地青少年的文化学习交流;同时,对于粤港澳区域内青年创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并进行新型创业平台的构建及完善,通过创业平台加强粤港澳创业青年之间的交流,并为创业青年提供法律、资源等方面的服务,从而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新青年创业”的优秀人才。 总之,基于公共服务及青少年发展层面,需在关注区域内民生的基础上,对区域内公共服务进行优化,同时为青少年发展营造有利契机。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实现,需具备明确的发展思路,以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战略方针,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更新体制机制,强化要素流动治理,疏通资本流通渠道,关注民生,优化公共服务,促进青少年协同发展,从而使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得到有效促进,进一步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宇萌,谢薇.建设世界一流湾区需打造一流湾区教育——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高端论坛会议综述[J].现代教育论丛,201 9(1):91- 96. [2]冯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引擎力量[J].城乡建设,2019( 5):8一13. [3]陈子季.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N].学习时报,2019-03-01 (006). [4]唐吴.发掘内生动力,大湾区迈向高质量发展[J].同舟共进,2叭9(3):17一19. [5]黄蓓.中医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 (4):2. [6]窦志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一流的职业教育[J].特区经济,2019(2):56- 57. [7]韓永辉,张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8 (8):56-58. [8]曾志敏.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路与路线图[J].城市观察,2018 (2):8一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