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消解历史虚无主义传播影响的应对策略 |
范文 | 叶玉华 叶飞霞 摘要:近年来,在思想多元化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挑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更有传播出现新变化:传播方式快捷化、传播维度多样化以及传播话语通俗化。为此,要加大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媒体传播能力;应用好传播学规律,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建立思想性与技术性相统一的高素质队伍;提高监管技术与能力。因此,本文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消解策略。 关键词:意识形态;历史虚无主义;传播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K 01文献标识码:A 当前,在思想领域各种社会思潮异常活跃,这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出现新变化,严重干扰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因此,当前必须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传播新变化研究,及时掌握其新动向,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消解策略。 1 历史虚无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1.1借助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矛盾凸显诱导人们质疑历史 在中国社会正处于现代转型的阵痛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极大挑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实现了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同时存在问题也是客观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各方矛盾凸显,容易使民众错误地将问题归咎于改革本身,对改革心存疑惑,影响人们的情绪,造成心理失衡、价值观念偏离。历史虚无主义借此大做文章,着力扭曲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极力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胜利成果,借机表达他们鲜明的政治诉求。由于部分民众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同时受到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诱导,不能自觉辩证地看待现实发展中的问题,所以对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产生了曲解和误读,产生了对社会的否定性评价。它利用西方设置的理论陷阱,诸如塔西托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将社会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弊端和中国共产党的责任,煽动民众的不满情绪,消解民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使一些人产生对党执政合理性的质疑,挑战主流意识形态掌握大众。 1.2意识形态领域激烈交锋与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冲击 当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利用开放的国际环境,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制造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终结论”。“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会改变的。只有使其头脑混乱了,就能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从而相信偷换过的价值观念。”[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在我国的代言人,宣扬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人权、自由等观念,与主流意识争夺话语权。例如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思潮等都曾在我国引起广泛的讨论,如今仍不断影响着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我们看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仍然如难兄难弟一样,二者如影随形。”[2]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以历史虚无主义做武器,蛊惑人心,助长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和泛滥。同时,在“网络上,外国的舆论宣传体系已经形成,包括其立场、观点,密切配合并联动。这个体系力图控制大众在网络上读到、听到、看到的。”[3]美国之音(VOA)曾直言,“网络舆论将使中共面临毁灭性打击”,[4]西方媒体频频利用网络发声贬损我国的形象,这些报道意图逐渐塑造西方人所谓中国的“真实面目”,同时扰乱了一部分国人的认知,攻击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华盛顿邮报》发表题为《中国迈向科技超级大国是惊人轉型》的文章,直指中国快速的发展态势,更有权威学者讲到“迟滞和遏制中国发展步伐,已是一部分人的必选项”[5]。每个国家不可避免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西方的个别资本主义国家,常常将其价值体系、观念不断渗透到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使民众不自觉地逐步接受、认可甚至推崇西方价值观,尤其他们还将意识形态的渗透目标放在青少年这一代,试图在他们身上灌输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1.3迎合人们解密,求新,调侃的大众心理 时代发展,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对精神生活有一定的追求,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便捷化,其中海量的网络信息、碎片化知识铺天盖地,而大部分人对信息真假的辨识能力与审美趣味的不足,甚至表现为反传统及求新心理。一些人对解密历史的相关文章、链接比较感兴趣,越是非主流的,越是反传统的,甚至是诽谤当局的,反而饶有兴趣,尤其是非传统和非官方的一些关于重大历史问题的结论,经常会被不知情的网民不加分辨地传播与分享。历史虚无主义恰恰迎合了人们的这种解密、求新、调侃的心理,用反思的名义提出一系列观点,且常常用标新立异的题目与观点吸引人。“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在主题选择、案例虚构中,总是与一定时期中的负面社会心理相适应,形成负面声音,以迎合一些人的所谓‘求异 ‘独立评判的心理需要。”[6]又以反思文革名义,大肆批判,对红色经典肆意改编,对历史巨作的戏说调侃,以娱乐化手段迎合大众,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掌握大众。 2历史虚无主义传播变化新趋势 2.1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方式快捷化 在新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摆脱了以往借助于报纸、书刊等传统媒体的束缚,转而借助于互联网新媒体作为传播载体。最终实现了新媒体传播替代传统媒体传播的转变。这使其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传播速度更加迅猛,常常以几何倍数速度爆炸性传播。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达8.02亿,达到57.7%的普及率。[7]互联网技术支撑的新媒体,借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兴的网络平台为主要载体,达到高效快捷传播的效果。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聚合性高、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形式多样,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的千万倍,突破原来传统媒体的局限性,使传播变得高效快捷。同时,网络空间呈现出独立性、扁平化的特征,每一个人都是独立个体,信息传播打破了传统“自上而下”的形式,呈现出网络平级的传播特征,自主地随时、随地发布信息。通过朋友的转发和共享来突破“圈子”的限制,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正是利用网络“病毒式”的传播速度不断制造话题,在极短时间内肆意虚构、解构历史,影响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2.2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维度多样化 随着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方式的变化,它在传播维度上也有相应的变化,由原来的单一维度转变为学术、大众文学、大众娱乐三维度同时存在。历史虚无主义在传播之初,以单一学术维度出现。传播者以及西方的“西化”“分化”势力,主要通过学术刊物、论坛讲坛将具有政治图谋的鼓动和渗透思想装扮成严肃学术观点的方式来阐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思想、观点。 为了扩大历史虚无主义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力,其传播维度逐步发展到大众文学维度。历史虚无主义者常常利用大众心理和娱乐取向,善于塑造特殊的人物,博人眼球。他们创作大量带有错误政治倾向性的文艺作品如小说、回忆录、传记等,来否定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史,否定党的历史。如《软埋》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土地革命历史的文学作品,以人物命运为线索,用虚构故事篡改土地改革的历史,对农民分到土地避而不谈,借助塑造几个人物形象,表达对被杀地主的百般同情,企图否定新中国革命史中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为被剥夺土地的地主阶级鸣冤,向人们传播“土改真相的确残酷”这样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文学作品的具体化、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其在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方面具有更强的煽动力和感染力,沒有一定辨识能力的人群,易被“牵着鼻子走”。 与其同时,大众娱乐维度也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创新”方式。采用解构宏大叙事法,将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不断以“戏说”“笑谈”方式肆意否定,使历史失去了真实、庄严、厚重之感,使大众陷入“庸俗、媚俗、低俗”的泥淖。有些电视节目坚持“娱乐至死”的态度,由非专业的人士戏说、恶搞历史,将严肃的历史事件解构为一场场偶然性主宰的历史闹剧。近些年在大众娱乐中频繁出现有人打着“向经典致敬”的旗号,戏说、戏谑经典,甚至不惜“本色”出演,试图以低俗的改编、夸张的言行博出位,污染主流意识形态的客观环境。 2.3当代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话语通俗化 历史虚无主义者为了传播需要,其传播话语也越来越多样化,实现由学术话语到学术话语与世俗话语相结合转变,由枯燥无味的语言转变为生动有趣的语言。历史虚无主义正是通过话语变化,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历史虚无主义传播初期,话语表达是属于论证推理式。论证推理是根据论点,依托论据,严谨又有条理性的论证过程。例如:在《河殇》中,作者以地理环境论为论证依据,通过对中、西方文明发展的对比,将一个民族的兴衰归结于地理因素,认为海洋文明优于黄色文明。纪录片以大量史料作为素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借机贬低中国五千年来的华夏文化,以此来宣传欧洲中心主义思想。而当下一些历史虚无主义推崇者,则时常毫无根据、毫无逻辑地随意编排历史事件。他们针对在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重大历史事件展开攻击。例如,在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作用上,仅以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重大会战就肆意夸大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刻意忽略国民党在抗战过程中摇摆不定的态度,毫无根据地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他们的结论既无逻辑论证,也与历史事实不符。在网络上传播,则出现了大量对英雄人物完全无中生有、不负责任的肆意调侃。例如,董存瑞炸碉堡壮烈牺牲却被“演绎”成炸药包的双面胶粘住手,赖宁救火事件被调侃成是看热闹被挤掉眼镜而酿成惨剧。他们抹黑、恶搞这些英雄形象,完全没有事实基础,无需任何论证推理,只是娱乐调侃英雄,甚至非人性地用“烤肉”来调侃同胞。这使得民族脊梁在戏谑调侃中不断地被摧毁,国家的公信力、民众的凝聚力被不断消解。 3 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传播 3.1加大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媒体传播能力 新媒体具有的强舆论辐射力和感染力,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影响广大群体。习近平在全国思想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8]当下,利用微博、公共微信平台等新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一是对网络空间环境高度重视,积极号召一批大有作为且影响力大的网络“意见领袖”,既深刻了解意识形态工作的严峻性与复杂性,又要清醒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鼓励引导他们弘扬真善美,传播主旋律,同时,能更好地收集反馈人民群众的信息,有助于消除思想隔阂,保障思想交流的流畅性;二是加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新媒体阵地,融入到普通大众的娱乐休闲生活中,使主流媒体更具备传播能力;三是充分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根据2018年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的数据,“目前在机构运营的微信号中,媒体号粉丝总量高达近23亿”[9],充分体现主流媒体在传播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这些媒体就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声音的重要载体,既可推出主流思想观点,又能深受大众喜爱。有利于提高大众对于主流价值观的接受能力,也能更好地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渗透。主流媒体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要通过热点问题引导、典型宣传等方式更好地发出主流声音,向社会广泛传播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批判性研究的重要成果,宣传核心价值观,为广大人民去弊解惑。 3.2应用好传播学规律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方式 一是要重视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的有效结合,坚持满足大众的接受偏好与引导大众相统一,使得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既有学术理论的支撑,又符合大众话语的特点,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深入人心。为此,要不断创新唯物史观大众化的语言载体,将精英语言转化为通俗语言,使理论更通俗易懂,让普通民众更易接受[6]。具体而言,可以借鉴《经典永流传》这样节目,将中国五千年厚重积淀的中华经典诗词,用歌唱这样的通俗方式表达出来。最新推出的《平“语”近人》能够凸显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得严肃的治国理政和传统文化共频共振,以及《马克思是对的》用人民群众最常用的语言,激发对马克思理解的热情,更能进一步研究理解其理论。要学会用最朴实的语言,去解释艰涩难懂的理论,将理论通俗化;二是要注重引导大众正确的价值选择与满足大众的接受偏好相统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众明辨是非,用正确的方法分析国情,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与现实问题,为广大民众认知历史、认知国情提供正确的导向。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或采用一些简短、简单的话语,用熟悉的故事、名言做比喻等,将政治性的表达方式转化成人们习惯的交流方式,更易接受。坚持满足大众的接受偏好与引导大众相统一,是保证大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认同与有效接受的根本举措。 3.3建立思想性与技术性相统一的高素质队伍 信息化条件下,大众传媒的建设与监管,离不开有思想性与技术性相统一的高素质队伍。这支队伍要有思想内涵与深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工作,能够自觉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面对有辱党史国情、污蔑英雄先烈的错误言论,能够有理、有力、有据地做出果断反击;同时,这支队伍则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信息化条件下大众传媒的建设,离不开技术性的人才。通过技术性支撑使主流意识形态能及时创新表达方式方法,更具有时代性与创新性来引导大众;能够及时鉴别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话语变体,及时捕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踪迹,借助于技术手段来过滤净化网络话语环境,从而确保网络文化安全。建立这样的高素质队伍,要重视对媒体从业人员的思想性教育和技能培养,要不斷培养其国家观,民族使命感,有政治敏感度,能自觉传播先进思想;能够提升甄别、管控信息的能力,可以透过字里行间准确、清晰地辨别出哪些是纯粹的学术探讨,哪些是别有用心的政治攻击,提出应对方案;要努力提高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传播艺术,用更人性化,更有认同性的语言代替冷冰冰地显示出“该内容己被发布者删除”,或者“此内容被多人举报,相关的内容无法进行查看”等发布,用高尚健康的思想性影响人,用技术性的方式改变人,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营造更好的环境。 3.4提高监管技术与能力 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处于各种信息的包围之中。信息的真实性常常来不及推敲,只是草率地做出情感判断,为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留下了可乘之机。因此,应该加强对手机自媒体、互联网等信息的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空间环境。要明确有关部门监管职责,落实到人,营造一个安全、绿色的网络空间。 一是要加强信息传播、发布、转发等方面的立法工作,使得对自媒体的管理有法可依;二是要加快健全相关的法律问责机制,对于严重危害国家利益、歪曲历史事实的言论依法处理,绝不姑息。三是依法加强网络平台管理和信息管理,针对新兴媒体的自媒体特点、网络海量信息、各类混乱替代文字等要加强监管技术和提高监管能力。对于那些蓄意传播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网络平台和信息发布者等相关责任人,依法严肃惩处。如英烈保护法颁布不久,仍然发生西安摩摩公司篡改叶挺将军的《囚歌》案,江苏淮安曾云在微信群侮辱救火英雄谢勇案件,著名的一级战斗英雄张积慧被人造谣“冒领战功”案、网红调侃国歌等,说明我们的监管技术和能力仍需要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尼.雷日科夫著,徐昌翰等译.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2]林泰.问道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李希光.谁蒙上了你的眼睛[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 3. [4]沈晓泓.在互联网的主战场上掌握舆论制胜权[J].军事记者,2015 (3):6—8. [5]田行健.美国贸然发动对华贸易战的深层原因[J].红旗文稿,201 8(15):10- 11. [6]杨建义,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 (1):110 - 114.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0 1]. (2018- 08- 20) [2018-8-20].h ttp://www .cnnic.cn/h hv fzyj/h hv xzbg/h hv tjbg/201808/t20180820_70488.hⅡn. [8]习近平.在全国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EB加L](2 018-8—22)[2 018-9—20].http://new s.china.com .cn/2018- 08/22/con ten t_59772817.hⅡn. [9]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EB/OL](2018- 09- 08)[2018-9—20].http://tv.p e o pIe .com .cn/n 1/2 0 18 /0908/c43911- 30280711.htn 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