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吉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研究 |
范文 | 袁宁 李宏国 尹澄宁 摘要: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模型来测评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与吉林省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均处于协同发展阶段,即两产业可以实现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吉林省耦合发展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表明吉林省文旅产业的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耦合发展;吉林省;灰色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并予以政策支持。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1](以下简称为《方案》)。《方案》要求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其主要职责包括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自此,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既定趋势。 反观吉林省,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党委领导的支持下,其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例如:2017年第十一届中国长春消夏节期间,长春市举办2017中国长春东北亚旅游文化周;2018年的冰雪旅游节也融合发展了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然而在整体方面,吉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耦合发展仍存在合作机制不顺畅、合作领域不宽广、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难以适应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国内外对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两产业间相互作用的定性分析上。如Correia (2011)[2]从人们的旅游动机到旅游满意度进行研究,指出文化会对旅客确定旅游目的地时起激励作用;OgabohAgba (2010)[3]以尼日利亚埃菲克族为研究对象,指出因为人们通过交流会引起其内在价值和行为的改变,旅游将会对当地文化产生冲击并使其发生改变;Naoko Yamada (2011)[4]以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为例,指出在促进城市文化旅游业发展中缺少有利因素的原因是:所有因素高度相关、互相依赖,一种因素的缺少可能会影响其他因素所发生的作用;周春波(2018)[5]认为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进程具有空间外溢效应与空间反馈机制,消费需求、制度环境与技术创新都是主要融合动力;杨雨卓( 2015)[6]论述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的选择;咎胜锋( 2015)[7]提出了在云经济时代下文旅融合发展的价值创新路径。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也有少数学者通过定量研究对文旅产业融合进行实证分析,如李凤霞(2017)[8]、张琰飞(2013)[9]、张二妮(2014)[10]、周叶(2014)[11]、段兆雯(2017)[12]等以不同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融合程度测评模型,定量分析了各区域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间的融合关系。 综上所述,目前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旅游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旅游对文化产业的冲击、旅游促进旅游地主客体文化交融发展)、文化产业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游客价值观对旅游地点选择的影响)等;国内学者的成果多集中于对两个产业发展指标体系、耦合模型的建立及产业发展对策等方面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首先对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随后建立文化和旅游两产业之间耦合评价模型,测度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水平,有针对性地对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两产业间融合发展提出有关建议。 1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1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吉林省拥有百万年的历史,从古老的夫余国、高句丽王国、渤海国到辽、金、元、明、清,再到伪满时期,抗日解放,历经岁月的洗礼,积淀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据统计,吉林省擁有物质文化遗产3000多项(如伪满文化、关东文化等,以及如东北秧歌、二人转等具有民俗风情的戏剧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近700项,但大多都有待开发,鲜为人知。据《吉林省统计年鉴》及吉林省统计局上的数据显示,吉林省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增强,截至2017年,吉林省财政文化与体育支出为70 69亿元,博物馆参观人次多达1128万。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观众人次更是高达426 3万人次。在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长春市作为春晚分会场更是向全国人民展现了吉林省艺术表演团体的风采,加深了吉林省文化产业的影响力。 1.2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吉林省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如长白山景区、吉林雾凇等)和历史遗迹,据统计,吉林省下辖9个地区,共拥有历史遗址163个。但是,大多数的历史遗迹都缺少开发,鲜有人知,吉林省在全国闻名的历史景点也仅有长白山景区、长春电影制片厂等少数几个。依据《吉林省统计年鉴》和吉林省统计局上的相关数据,吉林省旅游产业机构数、游客数及旅游收入较10年前均有大幅增加。截至2017年年末,吉林省旅行社数量多达998个,星级饭店有176个;国内游客有19092.9万人次,入境游客数也有148 4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多达3456 5亿元,旅游外汇收入实现7 66亿美元。与10年前吉林省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相对比,产业整体实力虽有较为明显的增长,但与全国旅游产业的整体状况相对比,吉林省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对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测评模型的构建,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组合赋权法来确立指标权重;进而,构建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测评模型,评测各产业的发展情况;最后,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间耦合关联度测算模型,以评判两产业间的耦合发展程度。 2.1构建指标权重确立模型 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很多。本研究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从主观和客观层面来确定评价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权重,再利用组合赋权法来得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权重值。 第一,通过层次分析法从主观层面确定权重。先选取单层次模型来构造指标层次分析结构;进而根据专家建议及文献的相关结论,利用1~9标度方法,构造判断矩阵;随后根据判断矩阵特征根九的取值状况来对判断的一致性作出必要的检验;最后归一化处理之前计算所得指标权重矩阵,得到权重矩阵为W1+,W2+。 第二,在客观层面通过熵值法[13]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先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计算第j指标在第i年的比重;随后借助熵的有关定义,对第¨,个指标的信息熵值与差异系数分别进行计算;最后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各指标对应数据带入,依次求得各指标的差异系数,组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各自的权重矩阵后进一步归一化处理后得到G1+,G2。 第三,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所得权重结果,通过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14]得到综合主观与客观层面的指标权重结果。先构建L个权重向量的任意线性组合。 (其中L即为2,∞可以作为基本权重集衍生出的可能权重向量,其全体此处对应着可能的权重向量集);进而对L个线性组合的系数ai进行优化,以极小化w与各个wi之间离差,其对策模型[14]如下: 随后借助矩阵微分有关性质,推导出式(2)的最优化一阶导数条件,公式为: 然后将所得的系数矩阵进一步归一化处理得到系数矩阵A=(a1,a2…an)。将此系数矩阵和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得到的两个指标权重矩阵带入式(3),最终确立模型所需的指标权重。 2.2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测评模型 首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某产业下第i年第j项指标可用于此处模型计算的值xij。此时,xij对应的是第i年第j项指标在该年对文化产业或旅游产业的贡献值,进而通过线性加权的方式得出第i年文化或旅游產业下个参数对该产业的总贡献[15]大小。所构建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测评模型如下: 其中:n表示该产业下指标的个数,w,表示该产业第j个指标所占的权重。 通过该函数计算所得数值越大,表明该产业发展状况越好;反之,则表明该产业发展状况越差。 2.3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关联度测算模型 本研究构建的关联度测算模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这是一种对于少数据、贫信息和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己知的少部分信息的拓展来分析整个系统的状况。 首先,对选取的参考数列(含t个元素)以及期望的比较数列(含t个元素)之间灰色关联系数ξij(K)进行求取,本研究采用邓氏关联度[16]进行计算,对应公式如下: 其中xi(k)与xj(k)为对原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序列,/=1,2….,n,p∈(O,1),k=1,2….,t 通过公式(5)中所得到的数值表示为系统中局部的相对变化程度,通过求取其平均值,可建立计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中两指标间的关联度。公式如下: 依据2.1中确立的指标权重,可构建一个系统内的某一指标与另一系统间的关联度模型: 再次依据2 1中确立的指标权重,最终建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这两个系统间关联度极端模型,公式如下: 其中:wj表示为一个产业第j项指标在此产业下权重;wi表示另一个产业第i项指标在另一产业下权重。 根据不同的关联度系数,可讲耦合发展切割成不同的阶段以进行评判:相互独立阶段(o);关联发展阶段(0~0.3);联动发展阶段(0 3~0 6);协同发展阶段(0 6~0 8);融合发展阶段(0 8~1);一体化阶段(1)。 2.4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评测 2.4.1指标体系构建 两大产业涵盖的下属产业繁多,根据指标确立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的原则,并结合吉林省的现状,分别确定了各产业项目研究所需指标,建立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耦合发展方面有关评价指标体系。文化产业核算指标为: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收入Cl;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观众人次C2;博物馆从业人员C3;博物馆参观人次C4;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C5;第三产业增加值06.旅游产业核算指标为:旅行社数量Tl;星级饭店数量T2;国内游客T3;入境游客T4;国内旅游收入T5;旅游外汇收入T6。 依据2.1中指标权重确立模型,计算得到全国和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各指标对应的权重。模型所需数据来源于2007-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网上的相关数据。 2.4.2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测 依据2 2中所构建的产业测评模型,得出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由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间存在差异,可以通过两者的产业测评得分进行对比,将其发展水平分为三种类型[17]:如果,u1>u2则表示为相对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型;如果,u1=u2则表示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同步发展型;如果,u1 由表1可知,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有波动起伏,但整体水平较高,每年都高于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在2014年以前,文化产业虽然在2010年和2013年发展下滑,但整体一直以远高于旅游产业的增长速率发展,逐步扩大与旅游产业间的差距,在2011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差距最大,测评分数相差3.36。但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趋平,没有明显的增长,可能与近几年吉林省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受阻相关。而对于吉林省的旅游产业,虽然其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但却呈现出向好的趋势。在起初几年,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水平低,但是每年都能以比较稳定的增长率增长。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停滞,但旅游产业仍维持稳定的增长速率发展,使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差距自2012年开始逐渐缩短,至2016年,文化产业于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仅差距1.50,与2011年相比,缩小了1.86的差距。2.4.3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间耦合发展状况分析 借助本文2 3中所构建的耦合发展程度评价,根据《吉林省统计年鉴》和吉林省统计局上2007-2016年的相关数据,得吉林省文化与旅游两产业各指标之间灰色关联度,见表2。 依据公式(7)进一步计算,可得出吉林省文化产业各指标与旅游产业间的灰色关联度和吉林省旅游产业各指标与文化产业间的灰色关联度,汇总结果,见表3。 根据表3在微观层面对吉林省文旅产业耦合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与吉林省文化旅游产业耦合发展关联最强的指标为财政文化与传媒支出,其关联度为0.8083,排序第一位。财政文化与传媒支出反映了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可见,资金投入显著影响文旅产业的耦合发展,想要提升文旅产业的耦合发展程度,需要更加雄厚的经济基础予以支持。排在第二位的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可见各类服务和商品的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也对吉林省文旅产业耦合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博物馆从业人员指标反映了人力资源对文旅产业耦合发展的影响情况,可见目前吉林省在博物馆的人员储备上,情况较好,这可能得益于吉林省重点景区伪满皇宫博物馆对人才的吸引和培育。另一个与博物馆相关的指标为博物馆的参观人次,在所有影响因素的排序中处于最末位,仅为0.5114,与吉林省文旅产业发展的关联性最弱。由此可见,吉林省博物馆对于游客的吸引程度较弱,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建设。指标旅行社数量和星级饭店数量反映了旅游机构数对文旅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分别位于第四位和第六位,处于中等水平,较为可观。但是,在全国旅行社和星级饭店普遍存在的质量差、散乱等问题,吉林省还是应到加强对各机构的管制,提升其品质。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观众人次和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收入的排序分别位于第五位和第八位,也处于中等水平,存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对于游客数量,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的指标排序分别为0.7196和0.7608,在排名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反映出吉林省对于游客的吸引程度不强,因此,如何将吉林省宣传出去,是之后文旅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排名第十和第十一位的分别为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该项指标与游客数相关,同样反映出吉林省缺乏宣传力度,可见,吉林省文化旅游产业品牌的缺失严重限制了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 依据公式(8)通过进一步计算,可得出全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间关联度为0.7142,吉林省这两个系统间的关联度为0.6977。依据2.3中给出的耦合发展阶段的评判标准,从宏观层面对吉林省文旅产业耦合发展程度进行分析。可知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且两区域文旅产业的耦合发展阶段均处于协同发展阶段,即两产业间可实现相互协作,产业间差距较小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由此可见,吉林省两产业间的耦合程度并不够深入,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如何统筹规划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促进两者间的耦合发展,仍是吉林省未来的工作重心。 3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对策分析 3.1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需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模式作辅助 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需要政策的辅佐支持,以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部门应当立足整体的角度,在考量吉林省资源、市场和社会基础上,对各类资源的使用统一规划引导、调度,进而实现有关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具有前瞻性,注重文旅产业的长期发展而非短期利益的获得。具体而言,应当注重景区的环境保护,如对伪满皇宫博物院中古建筑的保护性开发和其内展品的保养维护等,对吉林雾凇、长白山等自然景区的环境卫生做好防护并注重自然景区的用火安全。除此之外,吉林省政府还应当积极协调吉林省的各方利益相关团体,以保证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得到贯彻落实,借助社会力量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 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下,还应当以市场为主体,才能满足受众需求,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耦合发展。市场经济是当下经济发展的重心,因此文化和旅游产业对良好发展,必然要以尊重市场规律、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文旅产业应当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需求分析,并通过在景区内增添设计相关模块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尽可能扩大受众群,进而扩大影响力。 3.2打造吉林省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结合吉林省的省情,将创意注入到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过程中,打造出具有吉林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聚集区:打造以伪满皇宫博物院、杨靖宇烈士陵园等文物古迹为主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培育以滑雪、冰雕等冬季趣味活动为主的北国风情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以朝鲜族、满族、关东等风情体验为主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构建以长白山、吉林雾凇等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每处文化旅游聚集区都要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鲜明文化特征,切勿千篇一律,了无新意。 在建设保护各主要景点外,应当注意发展景区的周边产品,如滑雪漂流等趣味活动和创意历史文化纪念品等,并注重周边星级饭店的建造。单一景点的旅游路线必然不会对大多数游客充满吸引力,通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聚集区可以丰富受众的体验感,满足他们的多方面需求,以延长受众的停留时间,如此不仅可以加深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体验,也可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3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宣传以树立吉林省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吉林省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并不具备太高的旅游价值,除长白山景区外,大多数景观也并不为人所知晓。一个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广大的受众群,推动吉林省文化旅游耦合发展,必要条件便是宣传力度的增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的宣传。现如今宣传手段多样,可以拍摄体现吉林省文化底蕴、旅游魅力的照片、宣传片,在电视和各大网络平台展示;或者邀请著名导演在吉林省取景拍摄影片;或者借助“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十文化旅游产业”。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吉林省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吉林省文化旅游产业品牌,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体验吉林省的特色文化旅游。 3.4多方努力,共同合作以扩大文旅项目投资 据了解,目前限制吉林省文化旅游发展开发进程的重要原因是资金不足问题。当今旅游业的开发关键还需依赖于强大的经济资金实力。吉林省虽然旅游资源充足,但一直发展比较缓慢,仅依靠政府对产业融合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增加相关投入,拓宽融资渠道,搞活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融资机制:一是要突出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引进戰略投资者。政府需要搭建招商会、推介会、文化节等平台,建立对国际和国内知名旅游企业的优先引入机制,鼓励国际国内旅游组织在我省建立分支机构,千方百计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旅行社来为吉林省文旅产业的发展融资;二是强化融资投资的项目支撑,要把文化旅游项目作为投资融资的主要抓手,围绕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设计、筛选、储备一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的文化旅游项目,实现通过项目建设来支撑带动文旅产业耦合发展;三是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通过深入解读国家发布的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扶持相关政策,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开发建设项目,以寻求最大的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四是建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利用创新的金融产品来为吉林省的文旅产业发展融资。 3.5注重人力资源,培育和引进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文旅产业的发展牵扯众多的行业和部门,完备的人才体系对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在打造旅游文化特色、培育旅游产品体系、优化建设旅游项目等各方面都需要充足的高素质从业人员作为人才储备提供支持,而专业型和综合型人才的缺失也一直制约着吉林省的发展。因此,应当采用多种措施来增加人才的引进培养。通过鼓励校企合作、企业自主培训等形式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从业人员;定期选拔有潜力、表现优异的从业人员到省外国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提高其从业能力与专业技术;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一系列在住房、薪资等方面的优待政策以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EB/0 L].h ttps://baike.baidu.com/item //22404782?ft= aladdin. [2]A nt6 nia C o rreial,*;M etin K ozak 2;Joao F e rrad eira l.lm pact of cu ltu reo n to U rist decisio n-m akin g style S[J].lnte rn a tio naJ Jo u rn al of T o u rian R esearch,2011(05):433-446. [3]A.M.O gaboh A gba;M osesU. Ikoh;A ntigha O.Bassey;E kw uo re M.U shie.T ou rismindustry jIn pact on E fik/s cu ltu re,N ige r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C ulture,Tourism and H ospitalityR esearch,2010(04):355-365. [4] Suo sheng W angl,*,N ao ko Y am anda2and Linda B rothersl.A C ase Study:D iscu ssio n of Facto rs and C hallengesfo r U rban C U ltu ral T ou rismD e v e lo pm e n t[J].In t.J.T o u rismR es.13,2011:553- 569. [5]周春波.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与协同效应[J].社会科学家,2018 (2):99-103. [6]杨雨卓.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研究田.价值工程,201 5(06):162-164. [7]咎胜锋.云经济时代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价值再造[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5 (01):278-288. [8]李凤霞,曹艳英.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 (2):53-59. [9]张琰飞,朱海英.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度实证研究[J].地狱研究与开发,201 3,32 (2):16- 21. [10]张二妮,王长寿.陕西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关联分析[J].现工业大学学报,2014 (12):53-56. [11]周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江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14 (3).41-45. [12]段兆雯,王媛媛.西北五省(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度研究[J].河南科学,2017 (35):2055- 2061. [13]陈华友.熵值法及其在确定组合预测权系数中的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04):l一6. [14]孙卫忠,王志波,高迎平,李亚函,宁宁.运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的图书馆藏优化研究——以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 (10) :40- 46. [5]鮑洪杰,王生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 (8) :74-78. [16]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5—30. [17]任文龙,杨子溪.江苏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文化产业研究,2017 (3):253- 26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