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补齐县级新闻媒体短板做强基层宣传工作探讨 |
范文 | 郑月丽 摘要:在宣传思想工作大阵营中,县级新闻媒体虽然处于金字塔的最低端,但却最接近基层群众。和中央、省、市媒体一样,承担着把党和政府的声音送进千家万户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但县级新闻媒体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利用本地资源,补齐“短板”,有效服务基层,从而牢牢占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县级媒体;短板;做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 中图分类号:G 223文献标识码:A 1 县级新闻媒体传播效力在弱化 县级新闻媒体相对于中央、省、市级媒体,不管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样是县级媒体,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样,信息化程度不同,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对于县级新闻媒体来说,虽然处在新闻舆论工作的最低端,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经过媒体融合,县级新闻媒体基本形成了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和“两微一端”的全媒体矩阵,承担着内外宣传工作。但是,县级新闻媒体虽己形成了全媒体传播矩阵,实际上只是简单的相加,没能发挥“握指成拳”的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大数据”的应用,以及自媒体的兴起,尤其是上级媒体向基层的强力“扩张”,县一级的广播没人听、电视没人看、报纸读者越来越少、新闻网站鲜受关注,就是受欢迎的微信,也是因为发布的局限性、时效的滞后,以及各层面、各条线、自媒体海量信息的轰炸,每天也收获不了几千的点击量。其原有的传播优势呈“断崖式”削弱,传播能力和效力自然也就日渐弱化,县级媒体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影响力和受关注度更是因此逐日被边缘化。渐渐地,队伍战斗力渐行渐弱,话语权越来越小,也不再受重视。 2 县级新闻媒体弱化的原因 2.1 宣傳工作“四面楚歌” 一是随着多元化传播方式的形成,尤其是新兴媒体的兴起,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大数据”的应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呈现“井喷式”增长,广大群众对信息的获取“轻而易举”,每天通过智能手机就能获取海量信息,而且对信息的选择有了更多的渠道,这使县一级媒体的关注度大大减小;二是上级媒体融媒体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向基层的“扩张”,使本就宣传水平和影响力有限的县级媒体面临“被边缘化”;三是社会媒介“抢摊”。近年来,随着县级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上的文化传播企业越办越多,由于其机制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主流媒体的“份额”。另外,由于县级媒体自身存在的“劣势”,造成县领导和主管部门对县级宣传关注度、认同度均不够。宣传工作的“四面楚歌”,使县级新闻媒体地位尴尬。 2.2 媒体融合难以“深度”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以及传播领域变革的新形势下,基层新闻媒体较之中央、省、市级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缩小,生存空间变得更为狭窄,受众分流严重。为稳固基层媒体的主流地位,巩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重塑县级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纷纷借助媒体融合之势,加快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借力发展,扩大自己的话语权。但因领导观念、地域经济、政策环境、硬件设备等种种原因,虽然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纷纷挂牌,但大多还停留在物理融合阶段,没有推进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纵观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真正能做到“深度”整合的成功案例并不多。浙江的长兴、安吉,由于基础好,党委政府支持,加之体制机制灵活,因而媒体融合成果明显,但其模式难照搬。除此之外,大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内容生产、传播形式、传播效果等方面基本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其宣传效果自然也就无法做到最大化。 2.3 人才培养难以“持续” 人才难招、人才难留,一直是困扰基层新闻媒体的一大难题。由于受区域和县级新闻媒体事业性质的体制机制的限制,整体薪酬水平不高,待遇偏低,工作压力大,发展空间小,吸引不了能力强、专业精的人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县级新闻媒体单位的吸引力。就算愿意回到基层工作的,一旦经过培训,“翅膀”一硬,还是基于上面的原因,很快便会辞职另谋高就。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且要有梯队性。在县一级一直主导着思想宣传工作的广播电视台和报社,在一轮轮的机构改革中分分合合,人才培养一直存在短板。如平阳报社,因没有国内统一刊号于2004年停办,10年建设起来的一支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一夜之间解体,人员被全部分流。重新组建后的平阳县新闻信息中心陷入了队伍青黄不接的困境。由于受体制机制限制,编制内人员占比显著下降,随着全媒体架构的搭建,队伍需要大量编外人员来补充。目前,采编主体业务线上多是没有正式编制的聘用人员,而编外人员的培养更是面临着诸多问题,大多只能做“临时工”,难以成为“长期工”。人才支撑的不力,导致宣传报道“有心无力”,宣传效力不足。 3 补齐短板,巩固基层宣传思想阵地 那么,县级新闻媒体该如何补齐短板,在劣势中求突破?笔者认为,要强化本土主流媒体地位,巩固基层宣传思想主阵地。 3.1 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但县级新闻媒体近年来日益弱化的“话语权”,当引起县一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第一,要扭转因“政绩观”造成的“轻本地媒体重上级媒体”的意识。县一级党委政府要真正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重视县级新闻媒体建设和工作队伍建设,做到党委牢牢把握“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认真对待意识形态工作,时时关注县一级新闻媒体的宣传工作,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 第二,要转变思想观念。县一级党委政府要认识到本地新闻媒体才是扎根基层,最接近群众,最能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精准宣传,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鼓与呼的主流媒体,其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力有效开展是最具亲和力的。对于县一级的主题报道和中心工作,以及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要优先考虑县级新闻媒体,给予县级新闻媒体更多的信任,不能只重外宣而忽略了内宣这一本土媒体的地位。 第三,要讲政治,服从党的管理。县级新闻媒体在开展新闻宣传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发挥基层优势,讲好本地故事,服务本地群众,发挥本地新闻媒体主流地位的作用,从而牢牢坚守党在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严防在复杂的形势下让基层意识形态阵地失守。 3.2 要推动媒体融合,做强县级主流媒体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战略举措。目前,县级新闻媒体大多实现了广播、电视、报纸(内部刊物)等传统媒体和网站、“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的融合,但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人员理念固化、新技术新手段掌握“恐慌”、体制机制不灵活、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第一,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成立媒体融合领导小组,通过研修、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树立媒体融合发展的自觉自信。 第二,要坚持原创,“内容为王”。对于县级新闻媒体来说,它是整体媒体架构的基层,所服务的是最基层的人民群众和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它要坚守的“内容”必定是最基层、最接地气的,是上级媒体无法第一时间获取的。对此,要时时树立原创、独家的理念,做好新闻产品的“精准投放”,不断拓展新闻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第三,要整合要素,加速融合。随着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纷纷建成,县级新闻媒体要在理念、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上下功夫,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各种要素优化整合,真正推动传统主流媒体向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迈进。要建立顺畅高效、适应融媒体中心特性和媒介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内容生产和媒体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3.3 要加强人才培养,建设“全媒型”采编队伍 做好县级新闻舆论工作,关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县级媒体队伍是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内生关键。 第一,要加强人员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是县级新闻媒体的重要政治任务。教育别人的人必须先受教育。因此,要加强对县级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和作风锤炼,强化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自然等学科知识的储备,为县级新闻舆论工作提供有立场、有思想、有温度、有专业的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第二,要强化人才保障。县编办、人社局等单位要大力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自主组织专业考试、技能测评、专业面试等灵活有效的方法聘用专业人才;对素质高、业务强、工作成绩突出的编外用工人员,可参与中层干部竞聘。 第三,要提高人才待遇。县级新闻媒体要通过深化改革,創建融媒体绩效考核机制,坚持“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打破阳光工资限制,建立符合融媒体内容生产要求的薪酬分配和业绩奖励制度,优绩优酬,实行编内编外同工同酬,稳步提升新闻队伍收入水平,更好体现新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4 结束语 县级新闻媒体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在新闻舆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必须抓住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这一基层媒体大变革的契机,正视存在的问题,立足自身的优势,顺势而为,积极作为,争取到当地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理顺媒体运行体制机制,尽快补齐思想宣传工作中的“短板”,以走出困境,真正实现转型升级、突破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传媒——人民网h ttp://m ed ia.peopk.com .cn/nl/2 018/1107/c40606- 30387258.htm 1. [2]打造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h ttp://www.360do c.com /content/15/0714/18/42132 53_484905140.shtmL [3]媒体融合趋势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六个要点广播电 视 h ttp://w w w.so h u.com 7a/275418922_69273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