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加强技工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 |
范文 |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发展新兴产业助推经济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下,产业大军是发展之基,高技能人才是重中之重,而技工院校学生是技能强国的生力军。当前技工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不仅仅是增强个人自信心,更是关乎文化强国的建设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本文通过分析加强技工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技工院校学生文化不自信的原因,进而提出增强技工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自信;技工院校学生;文化软实力;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 711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們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一个国家如果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践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事关全局,刻不容缓。”因此,立足党的十九大精神,关心职业教育,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1 加强技工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第一,技工院校学生是中国劳动大军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相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技工院校学生在文化层次上、社会地位上、社会角色上、职业生涯发展层次上、职业上升空间上都底气不十分足,但他们又有一定的文化层次,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专业能力,第一、二、三产业都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有必要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 第二,文化自信是技工院校自身教育发展的需要。最近几年,国家对技工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强,技工院校发展到今天,社会已经由不认同到逐渐接受,由不重视到越来越看重,这也是对技工院校教育的肯定,也是对技工院校职业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是进一步推动技工院校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技能兴国的有力保障。 第三,文化自信是技工院校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的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够更好地学习成长。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增强他们的社会认同感、获得感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增强职业选择的竞争力。 2 技工院校学生文化不自信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们正处于发展新兴产业助推经济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社会认识及社会价值取向上得到一定的改善,四川技工教育事业取得明显进展,但仍存在严重的误区与偏见。导致技工院校学生底气不足、不自信的原因如下: 第一,社会对技工院校的学生认识存在误区。社会普遍认为接受职业教育,尤其是技工院校的职业教育,是没出息无奈下的选择,前途一片黯淡,而技工院校的学生皆是“落榜生”、差生。技工院校的学生也总是不由自主地认为无论是理论基础、专业能力等确实低人一等,一直带着自我否定的心态自卑地学习。 第二,技工院校在角色层次上处于尴尬的境地。管理制度上,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在教育部整个部门的管理下,已经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是名正言顺的学历加技能的教育,而技工院校只是归口在人社部门的一个职能处室技工院校管理处,既不是学历教育,技能教育上又跟不上市场所需,同时,对技工院校宣传力度尚薄弱,从而导致对技工院校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了解不甚清楚,并且存在将其同短期职业培训班等同的现象。而在当今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下,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泛滥,且造假严重,使得职业资格从业证书的含金量降低,这更加深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况且职业教育自身仍存在一定缺陷,在同普通教育的竞争中仍然有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 第三,学历教育至上,导致社会价值取向上存在误区,使人们不愿意接受技工教育。自古以来,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同做官紧密相连,“官本位”等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消弭。最后,社会上普遍存在盲目地追求高学历的价值取向。“学历”成为莘莘学子的竞相追逐目标,而社会价值取向中又以学历品评能力高低,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虚假“学历社会”的现象。因社会认识和社会取向的引导,致使技工院校的技能教育不被社会认可,这对技工教育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出现报读人数少、生源质量差等问题。随之,形成的恶性循环,加大了改变的难度。 第四,部分技工院校在办学目标、方针上存在误区,学生自己也妄自菲薄。部分技工院校在办学目标、方针上存在误区。首先,在办学目标上单一地以就业为主,使技工教育实用主义色彩浓厚,忽视学术性发展。这种办学目标使得学生缺乏自主研究性,难以培养出高层次人才,不利于行业创新发展。其次,在办学方针上未能做到因地制宜,尚未发挥出地方特色。近年来,虽然部分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及其结构上逐渐加大调整力度,但是效果仍不理想。 3 增强技工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思考 2009年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技工院校学生是产业大军的基础,是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是技能强国、大国工匠的主力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教导他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并着眼于未来,使他们在我国已经取得强大物质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领域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一,打通技工院校学生升学通道、完善高技能人才发展机制。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参加工程系列专业人才职称评审,畅通技能人才向机关事业单位流动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技工院校全日制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报考公务员、同时也可享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探索建立职业资格与相应的学历比照制度。通过升学渠道,职称通道,职业发展晋升等方面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 第二,积极组织技工院校学生参加各类大赛。政府搭建平台,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动优秀的技能人才培养和选拔,以榜样的力量树立信心,特别是以技工院校师生为主体的中国代表队参加三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极大地提高了技工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也增强了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信心、文化信心。 第三,政府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促使社会转变对技工院校教育固有的误解与偏见,增强技工院校学生文化自信:一是政府加大对技工院校教育的政策性扶持力度,并且政策能够落地;二是利用广大媒体、舆论,积极对职业教育进行正面宣传,消除社会负面影响力及公众对技工院校教育的偏见。树立起技工院校教育与普通高职院校教育同等重要的正确意识;三是改革技工院校的招生录取办法,如技工院校与高职院校同批次招生;并逐渐严把学生毕业关,推行“宽进严出”的教学管理模式等,以全方位地提高其生源的数量和质量。 第四,实行技能操作型人才与学术研究型人才相结合的双向发展道路,增强技工院校学生专业文化自信。首先,提高技能等级资格从业证书的含金量,从政府层面肯定技工院校学生毕业证或者技能证与高职院校的毕业证具有同等含金量,虽然这种证书是在某项技能方面的专业技术凭证,但应同学历证书相等值。从国家层面,给技工院校学生以职业信心。其次不仅重视技能操作能力,而且重视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促使技能操作和研究创新并行发展。这样技工院校学生有了职业自信,在一定程度上自然而然就促进了文化自信。 第五,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专题讲座,增强技工院校学生校园文化自信。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意见》的提出,为广大学生认同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保障。 4 结束语 综上,政府对技工院校的发展给予诸多红利,尤其是“十三五”期间,技工院校更是得到长足的发展,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进一步彰显政府办好职业教育的决心。 但是技工院校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法律和政策环境滞后,另一方面技工院校毕业生的文凭认可度不高等,都让技工院校学生底气不足,更谈不上文化自信。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从政府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促使社会转变对技工院校教育固有的误解与偏见,增强技工院校学生文化自信;实行技能操作型人才与学术研究型人才相结合的双向发展道路,增强技工院校学生专业文化自信;打通技工院校学生升学通道、完善高技能人才发展机制;积极组织技工院校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增强技工院校学生技能自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专题讲座,增强技工院校学生校园文化自信五方面来培养他们正确的文化态度,从而彰显技工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为技能兴川,技能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马永宁.从继承与借鉴中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2 (3):45-46. [2]刘艳英.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文化自觉”教育[J].北京青年教育,2014 (2) :78—84. [3]吴青松.高校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建设的融合[J].科技创新导报,2017(11):249- 250. [4]罗爱军.中国优秀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文化自信探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5 (4):314- 318. [5]叶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学,201 7. [6]杨帆,尹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7 (3) :6—7.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 5. [8]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产业大军的意见[Z].川委办[2017] 29号,2017-7—7 作者简介:张静(1980-),女,汉族,籍贯:四川南充,学历:硕士,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法律基础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