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生实际创业率低下问题及分析 |
范文 | 宿安澜 石桂华 摘要:在应届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国家已经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而目前国内众多高校也已经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下,国内大学应届毕业生尤其是本科生自主创业率仍然没有任何走高的趋势。本文从背景现状和个人、经济、家庭以及高校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以及实际创业率低下的问题,并提出了适当的应对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创业率;应届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背景及现状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中国%0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在此基础上,鼓励大学生创业是当代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务院在2015年6月发布了国发(2015)32号文件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1]表达了在国家层面上对于高等教育体系下大学生创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可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此外,根据教育部新闻,我国2017年高校毕业生795万人,2018年高达820万人,而预计2019年毕业人数将再创新高,达到834万人[2]。在这种背景下,毕业生求职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2018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3],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率为8.1%,[3],2014年毕业大学生毕业3年后就业满意度为66%,由此可见,大学生已经在面对极大的求职压力和工作压力,如果一如既往地毕业后就求职,许多大学生难免会遇到毕业就失业以及工作不满意可又没有办法跳槽等诸多困境。在这种条件下,大学生学会自发地组织创业既有利于缓解创业者求职难的困境,又可以增加市场上岗位的供给,缓解求职难的现状,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可根据2018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相比去年和前年的3%略有下滑,其中,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创业比率为3.8%,而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仅仅为1.9%[3],可见,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低下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2 大学生实际创业率低下问题分析 2.1 创业本身具有的特点 创业是就业的一种特殊形式,相对于传统就业而言,创业需要更大的工作强度,更多的精力、时间与金钱的投入,需要创业者具有一定的财务、企业管理的水平以及对目标市场的预测和判断能力。也就是说,创业者需要有更强的个人能力。 2.2 学生经济原因 根据2018年中国本科生就亚报告显示(以下简称报告),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5785元,相比于201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4774元)高出了1011元。而2014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4895元,3年后为11354元,涨幅高达132%,明显高于平均的87%。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初期平均月收入仅高出了1000元左右,相对于创业初期大学生个人所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以及面对的压力而言,月均增加1000元即年增加12000的收入并不能与本身面临的风险、压力划等号,而根据报告现实,在选择创业的学生群体中41%的学生认为选择创业最主要的动力是创业理想,而这也是占比最大的群体,显然为了赚钱并不是他们的第一愿望,因此相比较而言,更多与家庭不和或者家庭经济状况并不良好以及急需经济独立的学生多数情况下不会选择创业,而选择就业,这些类型的学生并不少,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创业率低下的一个原因。 2.3 学生家庭因素 大学生的家庭因素也和大学生的创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在上一个章节中我们已经明确了家境困难需要大学生毕业后立即就业补助家庭的,个人性格比较骄傲不愿意接受家庭赞助并且迫切希望经济独立的以及与家庭关系不和,难以从家庭方面获取帮助的三类大学生基本上不选择创业以外,在其他方面家庭对于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也有难以忽视的影响。 第一,在家庭教育上,众所周知创业是具有一定风险性并且可以带来更高回报的一种商业活动,这要求大学生的父母具有一定的商业才能,并且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更多地鼓励他们的孩子去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而本身完全依靠父母的指导和规划。而这也是目前国内教育的一种缺陷。大多数家长更多地选择从家长的经验角度而言,由他们主观认为对孩子有利的事情而命令自己孩子去做某事,而非教会他们自己去思考和选择自己希望选择的事情并且由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 第二,创业是需要一定的商业资源的,先天家境良好并且家庭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且家庭不具有家族式企业的家庭背景下,更具有选择创业的动机和优势。原因是先天家境良好有助于学生在经济上不需要过多地操心和精打细算,充裕的资金也可以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信心和更多的机会去进行试错。因为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每一笔支出都需要精打细算从而可能失去一些投资机会,而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分配资金并且可以就投资进行一些尝试,即使失败了也可以获取许多宝贵的商業经验。而且,具有一定人际关系的家庭可以更容易地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商业资源,例如融资渠道以及市场信息获取,而这一类的商业资源对于创业学生个人而言获取难度较高而且作用较大。而家族式企业一般情况下会对学生的学历进行要求,在学生完成学历要求后会直接进入家庭安排好的岗位,而不会选择创业。 2.4 融资因素 根据报告显示,在2017届选择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的资金来源中,超过半数的资金来源是来自于父母或者亲友的投资,而个人存款大约占据25%的份额,来源于银行贷款或者信用卡的份额为7%,而来自于政府科研/创业基金以及优惠贷款的额度不超过5%,来自商业风险投资的比例更低,仅仅只有3%。这充分表明在大学生创业初期融资难的问题。大学生创业初期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周转,而政府资金仅能表达有限的支持,商业资本例如私募股权等类型的风投公司,需要大学生具有写出完整策划书的能力才更愿意进行投资。而多数大学生创业初期由于经验不足,难以获取商业资本的投资,这也是大学生创业融资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2.5 高校因素 我国基本所有高等教育学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的课程,也有部分学校甚至设立了创新创业学分以及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以此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但是收效甚微。创新创业教育指的是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参加过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了创业辅导活动、创业教学课程、创业竞赛活动、创业实践活动以及其它的一些活动。 根据报告资料显示,46%的2017届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认为对创业最有帮助的活动为假期实习和课外兼职。而15%的学生认为大学时期的竞赛类模拟创业活动最有帮助,而选择学校和政府提供的创业培训和咨询活动的学生仅占13%。而且在反馈意见中,有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不足,希望增加。这也暴露出许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的弊端。 第一,大学作为对学生进行高等教育培养的地方,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关注学术性和专业性的培养,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则是近年来国家层面的提倡和推动,相比于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许多高校的核心更多的是学术论文的发表、科研项目的研究,以及学校学生的教育工作。因此,许多高校对于学生个人是选择自主创业还是就业并没有投入更多的关心,也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层面上重视的不足。 第二,大学更多的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大学生理论上还是以学习为主,很少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而大学生创新创业不管是基于产品、商业理念的创新还是个人的自主创业都需要很多的实践。因为这部分实践所带来的经验是理论课无法带给学生的。而这部分经验的缺失也确实导致学生选择创业的人数不多以及创业后失败率高的原因。 第三,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需要经验积累,而具有这方面经验的人才许多都已经自主创业成功而选择成为一名企业家而非教师,这也导致了许多在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缺乏实践经验,对于学生的创业教育更多的是纸上谈兵,而实际给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则寥寥无几。 第四,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育方式也必须要改变,增加实践活动以及竞赛类项目,对学生讲解失败和成功案例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而现实是,有超过39%的学生认为母校教学方法不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显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也是重中之重。 3 建议对策 本文在第二部分明确论述了大学生实际创业率低是因为自主创业意愿低下,而自主创业意愿则由两个部分构成,分别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是学生在选择自主创业过程中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而选择是否创业,而后天因素则是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由于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其它一系列活动而选择了自主创新创业。而先天因素,也就是家庭因素中对学生选择创新创业的两个因素分别为经济条件和家庭关系条件,也就是父母是否有经济能力支持学生进行创业和父母是否愿意支持孩子创业,后天因素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高校所举行的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各项实践类活动和对于学生创业资金的帮扶。 3.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变策略 针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诸多不足之处,建议有如下改进方式:一是高校增加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类和竞赛类活动,并且增加校内宣传,鼓励更多高校学生参加;二是增加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领导在高校分享创业经历;三是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时着重强调对创业案例进行分析。减少重复性错误导致的资源配置浪费;四是吸收具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在创新创业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培训;五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对于任何有创业思想的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和帮扶。同时利用讲座等方式扩大宜传,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目前创新创业的局势和政策,减少学生盲目创业等情况。 3.2 高校创业帮扶 高校可以通过了解在校学生的创业想法,对于有意向选择创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创业计划书的指导,并且针对于具有优秀创业思路的学生,可以采取由高校进行资金扶持,由高校向教育局申请等方式缓解学生创业经济压力,还可以向当地创新办公室申请扶持资金。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寻求和商业银行合作,给予创业学生低息贷款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创亚融资。此外,高校也可以帮助学生搜寻创业融资渠道,由学生根据高校提供信息自行寻找融资渠道。 3.3 家庭宣传教育 如果遇到学生家庭不支持学生前往创业,可由高校的创新创业办公室通过老师和家长详细沟通,了解学生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意愿和目前的困难,再就具体問题具体分析进行细致的解决方案的制定。 3.4 个人意愿 个人主观能动性对个人可以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学生同时也应该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无论是对于个人成长以及未来的是否转换职业、工作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大学生也应当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对于自身与国家社会的帮助,并且在有条件的时候尽量选择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何腾霄,王丽媛,白欣蕊,冯华,李姗姗.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优化研究[D].河北金融学院,2019. [2]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局官网新闻信息[Z].新闻信息,2019-5-2. [3]就业蓝皮书:2018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EB/OL].https://chassc.ssap.corn.cn/c/2018-06-28/550719.shtml.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