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汽车尾气跨区域减排的优化路径及政策研究
范文

    李思寰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汽车尾气跨区域减排的技术经济优化路径及政策做出了研究分析。调查了汽车尾气减排现状,对汽车尾气跨区域减排进行了实证,分析了汽车尾气跨区域减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通过分析可得,当前汽车尾气跨区域减排还存在较多问题,包括政府部门对汽车尾气减排监督不足、汽车制造厂商能源消耗量过大等。面对这些问题,提出政府部门完善汽车尾气减排相关法律法规、汽车制造厂商加强减排联动工作等建议,以期提高汽车尾气跨区域减排的效果。

    关键词:汽车尾气;跨区域减排;优化路径;政策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城市的车辆分布密集且集中,车辆尾气释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等会直接危害到人类的呼吸系统,对公共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机动车保有量迅速上升,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产业也日渐扩大。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城市交通拥堵和废气排放量的增加,可吸入颗粒物皇几何级数上升,各地区雾、火等区域性空气污染现象频发。因此,汽车尾气排放的防治,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重要工作。

    1 汽车尾气减排现状调查

    1.1 调查对象

    从机动车环保网等途径获取我国各地区2017年的尾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所涉及地区分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汽车生产商、物流商等。

    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汽车尾气排放中,所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等,其中CO、NOx、HC属于最为常见且排放量相对大的污染物,所以选择这三种污染物来表示汽车尾气排放情况。

    在2017年各地区汽车尾气排放情况下,东北地区汽车尾气中各类污染物排放量相对最大。东北地区一氧化碳排放量为153872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為42909吨,HC排放量为18704吨。西部地区各类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小。在西部地区,排放了91225吨的一氧化碳,32411吨的氮氧化物和11247吨的碳氢化合物。

    2 汽车尾气跨区域减排的实证分析

    2.1 情景分析

    采用控制情景分析法,调查到不同地区的排放情况大有差异,与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需要采用的控制措施也因此大不相同,所以对比不同减排情景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实施才能取得汽车污染控制的最佳效果

    2.2 汽车保有量变化

    A省经济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A省汽车以年均20%的增长率快速上升,A省汽车保有量为1168800辆。然而,同样数量的二线城市汽车保有量,加上一个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省内汽车保有量仍存在增长趋势。表格模拟预测了未来5年的汽车保有量。2019-2023年汽车保有量预测,见表1。

    3 汽车尾气跨区域减排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3.1 汽车尾气跨区域减排存在的问题

    3.1.1 政府部门对汽车尾气减排监管不足

    在现实中,较多新车出厂时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其原因在于监管部门执法不严,而在用车监管过程中,公安和环保部门本应负责汽车尾气年检以及不定期抽查,但到了实际执法时年检只变成了一种形式。部分车主为了通过检查在年检前安装了“三元催化转化器”,转身就拆卸,不需要很大的约束力。因此,可体现环保部门执法力度不足。应在收费站或高速出口附近的各个地区建立新的废气监测网。一旦超标车辆通过,可立即检测;在废品回收环节,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也需要建立新的废气监测网络。导致存在不达标车辆的原因,在于对向非销售报废汽车和擅自改装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

    3.1.2 汽车制造厂商能源消耗量过大

    许多汽车制造企业不重视节能环保,在制造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严重影响了汽车制造的绿色化进程。1993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怠速污染物测定”等三项限值标准。然而,中国不仅进口高硫高蜡原油,而且在燃料加工途径上与发达国家也存在巨大落差。燃料的质量和原油的利用率都被落后的技术所影响,相关技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尽管无铅汽油的质量在2000年后得到了提高,但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总之,排放和燃料标准长期处于低水平,区域间标准不统一,无疑给汽车尾气污染防治带来了巨大障碍。

    3.1.3 物流企业汽车用量过多

    2010年至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量由125.4万亿元增加到252.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0.53%,社会物流需求呈现总体增长趋势。随着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物流企业对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需要大量的汽车来满足自身的交通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汽车也会排放更多的污染物,不利于推动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进程。

    3.1.4 汽车使用者参与减排意识不足

    近年来,人口与经济的快速增长等因素带来的刚性需求,使得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当然,其原因也有不少人买车偏离理性。买车成为身份或成功的象征日渐成为一种趋势。这种社会趋势应该尽快遏制。此外,还有一些公众意识到应注意环保,但由于公众缺乏汽车有关的专业知识,在消费及维修中信息严重不对称,保护环境的目的就无法达到。因此,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是根本控制尾气污染、优化大气环境积极又快速的行动。若有一天,市民都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购买节能环保车,单位减少公务车,汽车尾气污染的防治将会有质的提升。

    3.2 汽车尾气跨区域减排的优化途径

    3.2.1 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促进汽车制造业的转型和发展将促使汽车制造业节能减排,制定汽车减排相关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各地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汽车制造业节能减排工作,排放标准和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标准已颁布实施。政府应针对环境治理领域的瓶颈和部分企业对节能减排的消极态度,加强处罚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尽快出台更严格的法律法规。考虑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销售产品的能耗和排放可通过税收等监管手段,如优化税收结构、正式实施能源税、二氧化碳征收碳税等,使企业面临更大的违规风险和成本,促使企业注重节能减排。

    3.2.2 汽车制造厂商加强减排力度

    由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局限性和内部隔离现状,我国各区域的汽车制造企业都应注重内部改进,同时为了促进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实施可持续的节能减排,应将目光转移到自身机构之外。在绿色设计、制造、物流和回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致力于实施绿色产业链战略,实现可观的成本节约和生产力提升。

    3.2.3 控制物流企业对汽车的使用量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业自2007年以来连续九年保持了50%左右的高增长率。2016年,业务量超过300亿项,达到313.5亿项。物流业业务量的爆炸性增长要求更高的包装处理效率和更低的配送成本。未来,电子商务将继续高速发展。阿里巴巴研究院预计,2020年的净零售额将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将保持年均20%的增長,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进出口占外贸总额的比重将从2020年的19.5%提高到37.6%。在如此巨大的物流需求下,运输车辆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这直接导致了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因此,各地区相关部门需要联合物流企业,控制物流企业对汽车的使用,大力推广新型节能绿色汽车的使用,建设智能物流市场,对促进汽车尾气减排发挥重要作用。

    3.2.4 加强对汽车使用者的引导

    各地区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把环保作为社会公德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树立“美化环境,节能减排”的新风尚。可以举办宣传节约资源和使用清洁能源重要性的绿色环保活动,使公民意识到改善空气质量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主动进入居民区和校园,深入宣传自行车、步行代替汽车、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对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4 结束语

    为使公众更好地参与汽车尾气治理工作,有必要完善我国治理大气的数据与共享机制。参与的前提和基础是信息获取。有关部门应实时公布监测数据,建立严格的监测网络。公安、环保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布与废气治理有关的执法信息。同时,督促有关汽车生产和使用企业公布汽车尾气排放信息。在保证公共信息查询和行政问责制信息渠道畅通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大气污染公益诉讼制度,依法保障监督模式的实现和监督结果的处理。通过新媒体和其他手段,可以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公民能够充分了解政策的背景,参与政策的制定,并保持政策的执行。

    参考文献:

    [1]王雪.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减排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2):142-143.

    [2]王林.浅析汽车节能减排[J].应用能源技术,2016(7):39-4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汽车尾气跨区域减排的技术经济优化路径及政策模拟研究”(项目编号:14BGL15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7:4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