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转化医学视域分析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 |
范文 | 齐蒙 朱慧 于飞 摘要:为保障医学院校通过科学技术管理优化配置学校发展的各项资源,推动医学院校科技管理事业稳健发展,提高医学院校人才培育能力,本文基于转化医学视阈分析医学院校科技创新管理方略,以期推动医学院校与时俱进。 关键词:转化医学;医学院校;科学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 644;G 311 文献标识码:A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me)主要是指将临床治疗、基础医学研究融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新型思维模式,与组学芯片、基因组遗传学、自动化通信及系统医学关联紧密,推动医学研究朝着工程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凸显转化医学应用价值。基于转化医学视阈的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可有效提高医学院校科技管理质量。基于此,为推动医学院校科学技术管理事业稳健发展,探析基于转化医学视阈的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1 基于转化医学视阈分析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阻力 转化医学于1992年在《Science》(D·W.Choi著)被首次提出,次年“转化研究”理念诞生,1996年转化医学概念在Lancet著名医学杂志上提出,在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转化医学主要是指将医学研究及生命科学研究进程中所得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在临床治疗进程中,以转化医学为载体建立实验室与临床互动平台,为推动医学事业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转化医学研究起步较晚,2009年湖南湘雅医院率先成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同年9月“分子与转化医学研究所”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成立,次年“东北临床与转化医学中心”在哈尔滨成立,在不断累积转化医学研究经验前提下,医学院校持续展开科技管理创新研究活动,旨在为实验室基础研究与临床互动提供科技支持,通过科技管理助力转化医学发展,将医学院校视为转化医学研究主体之一。然而,当前我国医学院校转化医学研究经验相对较少,科学技术管理有待创新,影响医学院校基于转化医学的科技管理成效。 1.1 医学院校缺乏科技管理创新意识 有些医学院校仍以人才培养为前提开展育人活动,忽视科技管理创新重要性,阻滞医学院校科技管理事业良性发展。我国卫生部部长陈竺曾在重要会议上指出,中国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加之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给病患家庭带来极大生活压力,为此需积极推进转化医学发展,科学解决临床研究等实际问题,夯实基础医学基石,助力前沿科技创新优化,提升公众健康水平。这就需要我国医学院校端正办学态度,围绕科技管理创新进行系统研究,为推动转化医学发展奠定基础[1]。 1.2 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团队有待优化 当前医学院校科技创新团队成员较少,专业人才比率较低,无法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科技融合管理目标,研究视角较窄,研究能力较弱,未能科学调配研究资源,阻滞医学院校科技管理事业良性发展。 1.3 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投入不足 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并非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其与国家医学事业发展息息相关,为保障实验研究与临床实时互动,需加大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投入力度,然而当前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各自为政,管理资源相对分散,管理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影响转化医学发展成效。 1.4 医学院校科技管理研究中心缺位 为保障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研究富有针对性、实效性、发展性,始终与国家重大需求及学校科技成果研究情况保持同步,需推动医学院校科技管理研究朝着专业性、系统性方向发展,然而当前相关研究中心机构缺位,降低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综合质量[2]。 2 基于转化医学视阈分析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方略 为保障转化医学得以稳健发展,需医学院校肩负科技管理创新责任,在明晰转化医学内涵前提下,立足医学院校科学管理实况,以此为由秉持创新争优、与时俱进理念探析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方略,达到提高医学院校科技管理综合质量的目的。 2.1 立足转化医学视阈树立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意识 创新是推动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此需通过创新推行转化医学理念,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转化医学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对转化医学的认识存在不足,这就需要医学院校以科学技术管理创新为出发点,加大转化医学宣传推广力度,在借鉴西方国家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創新成功经验前提下,根据本国医学院校科技管理诉求摒弃传统管理理念,跳脱固有管理模式,推行“校本化”科技管理创新思路,赋予本国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特殊性、针对性,使转化医学与我国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融合在一起,使相关理念得以升华,以该理念为基础持续开展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研究活动,加强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预防研究,将研究整合在一起,兼顾通信技术、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交叉,以医学院校为基点丰富研究主体,拓展研究范围,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的科技管理创新活动,继而发挥科技管理能效,助力我国转化医学良性发展。 2.2 打造专业的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团队 为保障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与时俱进且与各个领域及学科关系紧密,为优化配置新时代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资源奠定基础,需基于转化医学视阈打造专业、多元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团队,为提高科技管理创新质量夯实人才基石。首先,团队主体需了解且可充分应用信息计算学、药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及人文学等知识及技能,为学科交叉、跨领域融合奠定基础;其次,团队主体需由医学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社会服务性组织及相关机构组成,在固有转化医学研究机构基础上,打造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有机整体,侧重培育临床、基础两用型、创新型、学术型人才团队,填充临床、基础人才鸿沟;最后,提升团队主体核心素养。一是团队主体需具备基础素养,对转化医学及科技管理创新内涵有深入了解,确保团队主体科技管理创新方向一致,为多学科、多领域、多组织积极融合、协作进取、创造实践提供有利条件;二是团队主体需具备研究意识,基于转化医学视阈研究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实况推行科学有效研究成果,持续优化医学院校科技管理体系;三是团队主体需具备创新能力,能够跨专业、跨领域、跨组织调配科技管理资源,创新科技管理模式,使学术团队实践能力得以提升,推动基于转化医学的医学院校科技管理事业良性发展[3]。 2.3 加大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投入力度 一是我国需重视发展转化医学,明晰其与科技管理之间的关系,将医学科技发展视为转化医学领域不可或缺要素之一,秉持顶层设计理念,从宏观角度出发制定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制度、规范及标准,如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需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助力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加大医药卫生学科建设力度,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中指出,需推动医学科技管理模式转化,在科学技术支持下推动医学事业发展,营建统一、高效、和谐的科技管理创新氛围,为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指明方向。从微观角度出发引导各所院校根据自身科技管理实际情况,基于转化医学视阈制定管理创新子目标,确保科技管理创新与各所医学院校关系紧密,成为其发展战略一部分,达到贯彻落实转化医学发展理念的目的;二是各级政府、医学院校、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应加大科技管理创新经费投入力度,立足重点研究领域开发投入项目,从设备、技术、人才等角度出发优化科技管理模式,助力转化医学发展,例如针对疾病早期预警、预防、治疗新方案、新技术及个体化治疗等领域投入充足资金,确保医学院校有能力发展科技管理创新事业;三是加大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规划投入力度,颁布与之相关管理制度、标准及相关机制,如《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合作创新制度》《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标准》《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发展规划》等,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管理目标得以落到实处,根据科技管理创新战略灵活调整相关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依,规避多方科技管理创新矛盾,在促进转化医学发展同时,达到优化配置医学院校科技管理资源的目的。 2.4 基于转化医学视阈建立医学院校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当前我国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相继建立转化医学研究院,旨在整合医学院校临床资源,在信息技术加持下建立患者治疗、诊断、随访等数据库,并以临床组学为依托,持续搜集、整合相关数据资源[4],鼓励师生及相关合作研究成员搭建科技管理创新平台,设立若干科技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建立實验室、临床双向互动研究体系,建立临床医药、药学互动机制,根据国家需求开发研究项目,提出研究建议,整合研究资源,同时积极推行研究成果,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制定疾病防控方案,在“大健康”、转化医学视阈下根据国民健康状态制定健康保护策略,使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更富成效。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保障我国转化医学得以稳健发展,需立足转化医学视阈树立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意识,打造专业的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团队,加大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投入力度,基于转化医学视阈建立医学院校科技管理研究中心,使实验室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得以无缝衔接,推动我国医学院校科技管理事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李夏溪,龚树生,等.地方高等医学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的探索与思考——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J].医学教育管理,2016,2(5):706-709. [2]张宁,徐迪雄,罗长坤.转化医学背景下的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9,26(4):228-229,262. [3]宋晓宇,徐红德,冯艳玲,等.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展开转化医学研究的初步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6,21(1):1-3,26. [4]刘洁,沙保勇,苟兴春.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海南医学,2017,28(6):1009-1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9YY048)和天津医科大学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5KYZQ05)部分研究成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