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问卷调查分析及教改措施 |
范文 | 郑力溶 摘要: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更新速度快等特点,为了更好了解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广州航海学院2016级物流金融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该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材内容较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学时设置不足;实训软件漏洞较多,实操部分亟待完善等。提出了相应的教改措施:强化课堂理论教学:更新升级实训软件:建设网络辅助教学平台。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参与式教学;问卷调查分析;实训软件 中图分类号:F830.33;G 642.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基本理论与基本业务知识相结合的应用学科。该课程以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运作实践为基本素材,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系统学习商业银行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知识、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了解现代商业银行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银行管理理论与先进的管理方法,使学生具备丰富的银行实务知识和较强的分析、解决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的专业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特进行此次调查问卷研究。 1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和样本情况 鉴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重要地位,结合其自身特点和教学现状,全面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完善今后教学,在本课程学期授课完成后发放了问卷进行调查。 该调查以广州航海学院2016级物流金融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就大三上学期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听课与授课情况展开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了161份问卷,回收了15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9%,有效率为100%。 本次调查内容较为详实,针对2018年2019年第一学期所开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共设计了22个问题。其中,前三个问题是关于学生的个人信息;中间15个问题为选择题,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学习态度、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期待等角度来设计问题;最后四个问题是开放题,分别是:教材及配套资源满意情况及建议、在学习该课程时遇到的问题、对课程内容设置的看法、有无必要使用实训软件操作练习及其理由。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2016级物流金融专业本科生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学时为36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26课时,主要是讲解教材的理论知识;另外10课时为实践课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专题训练;该学期还安排了商业银行業务模拟课程,为20课时,主要是运用软件模拟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让学生分组进行上机操作。 学生对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完全满意占44.2%,比较满意占52.6%。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开放题了解到,部分同学认为知识点较多,拓展内容较多,而课程安排的课时较少,老师的授课速度较快;部分同学建议应该多安排一些实操性内容;还有同学建议多一些案例分析;个别同学对“分组进行专题训练”有意见,认为分小组合作,有些同学会比较不积极,出工不出力,见表1。 2.2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层面共设置了五个问题,分别是:学习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看待逃课现象?周围同学间的学习交流情况是怎样的?对本专业的喜爱程度?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会受哪些因素影响? 第一,学习最重要的目的。有48.1%的同学认为学习最重要的目的是“求上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有37.2%的同学认为学习最重要的目的是“有一技之长,找一份好工作”;只有9.5%的同学认为学习最重要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兴趣”;还有4.5%的同学认为是“奖学金或好名次”;0.6%的同学认为是“实现家人对自己的期望”。 第二,如何看待逃课现象。有39.7%的同学认为逃课现象属于“不良现象,坚决不逃课”;43%的同学认为“不是很好,尽量不逃课”;17.3%的同学认为“还好,偶尔一次不过分就行”。没有同学选择“无所谓,想逃就逃”这个选项。 可见,绝大多数同学对待逃课现象还是抵制的,学习态度较端正。 第三,周围同学间的学习、交流等情况。认为“同学之间学习热情很高,气氛好,交流充分,有利于互相进步”的占比为17.3%;认为“同学是积极向学的,但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比较独立,交流不足”占比53.9%;认为“同学之间学习热情不强,气氛不好,惰性较高且相互影响,不利于自己的交流和进步”占比12.2%;认为“很少关注其他人的学习及交流,觉得自己学好就行”占比7.7%;认为“对同学之间没有特别的想法,觉得还可以”占比9%。 总体来说,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较好,还是积极向学的,但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比较独立,交流情况还是不足的。 第四,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大部分同学对自己专业的喜爱程度是“一般”,占到了62.2%,“比较喜欢”占29.5%,“很喜欢”只有5.8%;“不喜欢”占1.9%,“很不喜欢”占0.9%。 第五,对专业喜爱程度的影响因素。绝大数同学认为影响对专业喜爱程度的因素是“自身的兴趣”,占到了88.5%;老师的作用也很重要,有67.3%的同学认为“老师的教学”也会影响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其次是就业压力,占比57.7%;当然,学校环境、教学设施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占比53.2%;只有21.8%的同学认为“同学间关系”会影响对专业的喜爱程度。 2.3 对该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期待 第一,参与式教学方式。针对“通过本学期学习效果对比,你是否希望在以后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也采用(让学生分组)参与式教学方式?”的问题,有16.7%的同学选择了“很期待”,35.9%的同学选择了“期待”;选择“一般”的同学占比44.2%,选择“不期待”占比1.9%,“从未考虑过”占比1.3%。 选择“很期待”和“期待”的同学占到了样本总数的52.6%。看来对于让学生分组进行参与式教学方式,大部分同学还是肯定的。 对于“其他科目的授课教师是否使用(让学生分组)参与式教学方法?”的问题,有10.3%的同学选择“一直使用”,64.1%的同学选择“经常使用”。说明其他科目的授课教师也会经常使用这种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分组练习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分工协作的能力。 第二,其他教学方式。针对“你希望任课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有哪些?”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还是选择了“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占比达到了65.4%,说明大部分同学还是认可这种方式的。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师生近距离接触,易于知识理解吸收。 有58.3%的同学希望是“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做”;51.3%的同学选择“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有42.3%的同学选择“学生利用互联网完成学习任务”;有26.9%的同学选择“课前学生自学,上课时老师答疑”。 针对“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你认为最应该保留的是什么?”的问题,有66%的同学选择了“师生面对面交流,易于知识理解吸收”;有16%的同学选择了“同学一起学习交流的氛围”;有15.4%同学选择了“来自老师同学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仅有2.6%的同学选择了“以上没有”。 第三,提高兴趣的方法。对于提高兴趣的方法,有79.5%的同学认为“教师风趣幽默、亲近学生、沟通无障碍”,看来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在提高学习兴趣上,老师的作用是尤为关键的。 有66%的同学选择“较多的动手操作”;65.4%的同学选择“拓展与课程相关的知识”;有53.2%的同学选择“与伙伴一起学习、分享”;有40.4%的同学选择“通过手机、电脑等随时随地参与网络学习”。 3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3.1 教材内容较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 大约有57.7%的同学对现有教材还是基本满意的,但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方面。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这门课程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应用性强也决定了这门课程必须密切追踪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动态变化[1]。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教材尤为重要,其内容设置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但现有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较滞后。近三年出版的该课程教材几乎没有,且即便是出版年份较新的教材,里面的内容也是相对滞后的。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教材文字部分较多,较为枯燥,建议穿插一些通俗易懂的漫畫。 现有的教材相关配套资源也不完善:一是没有对应的课后习题答案,有很多需要老师讲解,但受课时限制,不可能所有习题都在课堂上一一讲解;二是习题量较少,没有配套的习题册,满足不了同学的需求。三是经典案例不足,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2 学时设置不足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学时安排过少,理论学习只有26课时,专题训练课时是10课时。这26个课时,勉强能把教材里的基本业务部分讲完。全教材共16章内容,基本上讲到“第11章中间业务”,其他章节例如“国际银行业”“电子银行业务及其发展”“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等章节只能留给学生自学。 总的来说,学时设置较为紧张,老师有时为了赶进度,讲课速度就会有所加快,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吃力。 3.3 实训软件漏洞较多,实操部分亟待完善 本学期单独设置了20个课时的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课程,同学们通过上机训练,能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银行的基本业务流程可以有更感官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次调查,有大约82%的同学认为是有必要进行实操训练的。 设置实训课的确很重要,但是大多数同学也反映了软件自身的问题。如软件每个功能太单一,系统细节操作过于繁琐,软件漏洞较多,有些业务甚至操作不了,从而导致实训的意义性不大。绝大多数同学都建议需要完善升级软件,还希望多设置实训课时,实训软件的仿真性需加强。 4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教改措施 4.1 强化课堂理论教学 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而言,理论教学环节至关重要,其能够为培养商业银行人才奠定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适当增减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课时。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是需要“老师讲,学生听”的,大部分学生也是认可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但是老师讲什么、怎样讲,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讲什么?这就需要老师根椐课程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强、应用性强、更新快。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对传统的银行业务进行全面介绍,还要及时更新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内容。因此知识点较多,但课时有限,这就需要进行合理地安排。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与其他课程有一些交叉内容,比如:金融学课程对商业银行的业务也进行了介绍,只不过没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详细,对于重复的知识点,就可以略讲;或者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如果学生掌握情况不牢固,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加强。再比如,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这部分内容涉及三大财务报表的知识和财务分析的方法,这与会计学、公司金融学又有重合。所以,对这部分内容也可以略讲。如果是在其他课程里虽然涉及到,但没有进行深入讲解的知识,还需要展开。 针对教材滞后的问题,可以及时在PPT课件里进行补充、更新。在课堂的授课环节,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背景性资料、案例分析或者热点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互动。 第二,参与式教学还需进一步完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也是很重要的。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课堂教学有着最直接的感受,会弥补“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差的缺点。 分组进行专题训练是参与式教学的一个典型模式。如前所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材相对滞后,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枯燥的理论,在应对考试的同时,他们更希望掌握该领域的前沿变化趋势。单靠教材展现的内容和教师讲解的效果毕竟有限,专题的引入可以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深化。 专题选择。教师可以根据目前国内外的金融环境的变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新进展等选择几个热点问题,设计成专题,如:我国银行的国际化问题、银行上市改革、互联网金融下的银行转型等问题。也可以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内容,拟出各章专题。专题的选择不仅要和学科的教学目标相吻合,而且还要考虑到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专题分析之间的关联度,难易程度要适当。专题要在课程开始前就提前确定好,在第一堂可就布置给学生,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2]。 组织形式。专题讨论采取班级分组进行,每组大概5至6人,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多,会有学生搭便车;过少,可能会影响任务完成的进度。每一个小组需设置组长,由组长进行分工协调。 专题讨论包括多个环节:选题、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实训报告、制作PPT、课堂汇报等,要求学生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全员参与,避免分工不合理。 专题训练的意义。学生的参与度高,能够从被动变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如:沟通交流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团队写作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 4.2 更新升级实训软件,加强实践教学 实训软件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银行业务操作流程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缩短学生所获知识与企业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之间的差距。在特定的模拟银行环境里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训练。 其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现有软件存在着诸多漏洞,部分业务存在着无法操作的问题。所以学校需加大对实训软件的资金投入,或是更新升级现有实训软件,或是选择性能更好、仿真程度更高的软件。 4.3 建设网络辅助教学平台 为了辅助教学,可以建設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该平台上除了上传教师讲课的视频、PPT课件外,还可以建立习题库、案例资源库[3],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源,以方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参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学习。通过在网络上的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能够充分利用课堂环节解决课程问题,节约教学时间。 参考文献: [1]于蓓.“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5):235-236. [2]王清.专题讨论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8(8):176-177. [3]刘娟.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8(1):142-143. 基金项目:广州航海学院创新强校项目(F410510,F3211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