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
范文

    王芳

    摘要: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指向“一种更美好生活”,呼唤人们重新去发现内心一直蕴含的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希望哲学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以“尚未存在的存在论”为基础,让人们追求向往的生活。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憧憬就是对希望的寻求,就是对“中国梦”的寻求,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积极应对未来的风险与挑战。

    关键词:布洛赫;希望哲学;中国梦;启示

    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1布洛赫希望哲学的主要内涵

    1.1具体的乌托邦

    布洛赫认为“抽象的乌托邦”忽视了乌托邦在实现过程中人与外在世界的接触,而“具体的乌托邦”是存在于世界之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期盼。他认为“乌托邦超越的精神、理想的维度让人类历史源远流长,获得丰富性、创造性和开放性,代表着对现存的超越与批判,是一种理想的维度。”因而他给乌托邦赋予了全新的、积极的意义,给人们提供了追寻美好前景的精神动力。

    1.2尚未存在的存在论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一门新的形而上学学说,其基础是‘尚未存在的存在论”。“尚未”是其希望哲学的起点。他认为尚未存在一方面是指人处于发展过程中,并未成为真正的自我;另一方面指我们尚未意识到的东西是所期待的东西,是已经预先存在的,只是现在没有生成而已,未来有实现的可能性。希望是已知的,是尚未实现的未来,只要朝着这一目标去奋斗,就有实现的客观实在性。

    1.3人是希望的存在

    布洛赫强调,“希望”是人存在状态的一种。他认为,“人是希望的主体,希望是人最本质的东西,希望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为了达到我们所期待的,应当对过去的事件进行深入的了解,正视现在正在发生的以及在我们的努力下即将达到的结果。没有对尚未存在意识的期盼,也就没有希望的追求。“中国梦”是对尚未存在更美好生活的希冀,更是我们对即将到来美妙生活的追寻。

    1.4家园

    海德格尔提出,“‘家园意指这样一个空间,它赋予人一个处所,人惟在其中才能有‘在家之感,因而才能在其命运的本已要素中存在”。家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人只有在家中才能获得归属感与认同感。布洛赫的家园是“尚未到来”的理想化的现实,这里的家园和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王国相似。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旨在使人们从被奴役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最终回到自我的家园。

    2布洛赫希望哲学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

    2.1理论贡献

    其一,希望哲学有助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作为一种隐性的力量,能够帮助人提高精神境界,是人成长的精神食粮,也是人前进的动力,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理想信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理想信念的缺失与不坚定等困扰着迷茫与徘徊中的人。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告诉人们,即使现在处于困境中也要对未来充满期望,现在尚未实现的事情,将来一定具有实现的机会。因此,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为人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提供了理论支撑,能够使处于困境中的人获得希望,充满力量。

    其二,希望哲学有助于意识形态发展,健全社会意识形态。布洛赫认为,“在所有的意识形态中,都包含着有助于解放的乌托邦元素;同时,其中也夹杂着欺骗性的、虚幻的特质”。希望哲学旨在建立一个对不久的将来政治经济生活起积极作用,并能夠推进其全面发展的意识形态。在此意识形态指引下,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未来充满希望,引发了人们为未来奋斗的积极性。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以及意识形态互相碰撞的状态下,希望哲学对当今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与健全具有启发性。我们应充分运用其辩证的观点来分析流行的各样的意识形态,摒弃其中消极的、错误的部分,借鉴其有益的成份来充实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

    其三,希望哲学有助于缓解精神危机,摆脱工具理性的束缚。随着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孤独与空虚。为了逃避现实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借助网络来填补现实与希望之间的差距,人类对乌托邦的追寻是对将来潜在美好社会的追寻。希望哲学使希望成为人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在艰难的困境中依然充满期望,引导人们继续追求尚未实现的美好未来。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盲目追求科学技术产物给我们带来的诸多便利,却忽视了现代化发展产生的各种弊端。希望哲学从人的内心出发去唤醒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希望,改变对工具理性与技术理性的认识,真正成为自我的主人。

    2.2局限性

    首先,布洛赫的哲学极度强调自我的内省与反思。布洛赫认为希望哲学是存在于人内心的,对尚未实现的未来充满美好期待的一种精神。因此,他主张通过人对心灵深处的自省与反思不断的提升思想境界与道德素质,从而在社会历练中不断完善自我。过分的强调自我的内涵,使得人们不注意外部环境在人社会生活中的关键作用,也无法积极主动地将自我内部的力量转换为我们生活的外部能力。注重内在性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将内在性转化为外在性也是我们成长的关键环节。布洛赫的希望哲学过度的强调了人的自我反思,忽视了对外在的关注,只有做到内在与外在的统一才能真正认识和发展自我。

    其次,布洛赫哲学的人本主义较为僵化。人本主义是布洛赫哲学理论的核心范畴。人的需求是布洛赫希望哲学的开始,他认为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生计的渴望产生了多样化的需求。这些供给伴随着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从初级向高级延伸。由于布洛赫的哲学多数是源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故他没有跳出费尔巴哈哲学的圈子,把人从自然的主体上升为社会的和文化的主体,即人的主体性仍然是一种自然人的状态。

    再次,布洛赫的哲学缺少革命意识和实践精神。马克思则认为,“意识形态是特定社会条件下人类精神生活标准化、模式化的表现,而并不是某种悬置于社会生活之上的先验存在”。他们主要关注精神现象在现实社会的反作用,却对社会生活对于人类思想的决定意义不加重视。虽然他们继承了马克思的批判与实践精神,鉴于种种原因并没有体现在其哲学理论中。因此,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并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

    最后,布洛赫的哲学极度强调未来却忽视现在,希望哲学主要是激起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布洛赫的哲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经典的公式“‘s还不是P,即s还未成为P,s的P尚未完成”。“尚未”是相对于现在的未来,它是一系列动态的过程,并处于不停的变换之中。在追寻未来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对过去、现在的扬弃,只有把握过去与现在的真实体会与感受,才能更好地追寻对尚未存在的向往。

    3布洛赫希望哲学对“中国梦”的现实启示

    其一,作為希望主体的人当强化对“中国梦”的领悟。“人指向客观的可实现的可能性,因而人是期望的主体;人将主体期待与客观的现实的可能性联系起来,故人又是希望的主体”。因而在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人主体地位的重视度,强化社会意识方面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使“‘中国梦的理念内化为潜在意识,进而转变为一种理性思维”。如今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期,需在意识形态强化对“中国梦”的认识,将其内化为人们的自觉的认知,外化为行动的践行。

    其二,承袭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不断衍变而来,是深刻地表现出民族品质和面貌的文化。优秀的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国梦”的文化之源,也是其思想之根。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强化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文化根基”。

    其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行动的纲领和总则,是指导我们前行的精神动力,也是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具备重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指导力。十九大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国梦”的践行有着强大的引导力,也是人们对潜在未来的期盼。

    其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指引我们向着“中国梦”的道路前进,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和擎天柱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把科学原则同时代特征和基本国情相结合而探索出来的有利于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它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可行的道路,点燃了中国人民的希望,激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勇气。

    4结束语

    希望哲学引导人们探寻未来,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波折,激励人们重新去发现内心蕴含的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中国梦”也是希望,是“已知的希望”,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的,具有实现的现实可能性。“中国梦”产生于现实的土壤,却又超越现实生活,是指引我们走向更美好未来的精神动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