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融合 |
范文 | 李红霞 摘要:本文基于红色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以及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所衍生的积极理论思想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二者发展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的策略,并对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融合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1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融合的必要性 1.1红色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 1.1.1明确革命主体 从一定意义上讲,革命主体直接影响着我国改革、开放、创新的整体过程,马克思主义的深入探究衍生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念,进一步明确了革命主体。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内容,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变革,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历史文化进步的重要部分,直接创造着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的成败得失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析,提出近代革命没有充分凸显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变革中,期间所开展的一系列群众运动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为了进一步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深入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找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同时结合我国的发展国情和时代特征,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引导人民群众提高自身政治觉悟与精神觉悟,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设发展。 1.1.2坚定理想信念 要实现一个国家的快速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应当从人民群众入手,提高其政治觉悟,只有民众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找到自身的准确定位,才能将政治觉悟转化为实际行动,自觉主动维护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定,只有这样,国家才拥有无穷大的力量。在发展的过程中,10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有了正面积极的认知。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核心所在,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体现出红色文化、红色根据地对当代人坚定理想信念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 1.1.3明晰价值原则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得知,马克思主义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对集体利益、个人利益进行了有效的辩证,从而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进行有效的整合分析,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以集体利益为主,个人利益应服从于集体利益。在这个过程中,集体则应当根据个人的实际需求,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及发展平台,从而推动个人的系统发展,以此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共同进步。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 1.2.1毛泽东思想 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其文化色彩凸显出红色革命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及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信念等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毛泽东思想。以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作为主要工作基础,坚持走群众路线,以群众作为主体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一大批优秀的领导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和有效运用,基于中国国情、发展情况,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渐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 1.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践行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将马克思主义充分融入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具体特色、历史背景中,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科学合理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再创造,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有效推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健全及完善,而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涵。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丰富完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思想理论,例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等,这些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及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赋予马克思主义时代内涵。 1.2.3中国梦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梦是基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所提出的,注重引导人们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及所经历的一系列困难,同时正确认识长期以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做出的牺牲和努力。要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梦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不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承并发扬中国精神文明,将中国力量进行集中,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沉淀,是基于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所形成的,从革命阶段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国梦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红色文化所展开的。 2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的策略 2.1提高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其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对于中国的认知也逐渐提高。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我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并且在一些西方国家兴起了中国热。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吸纳世界的优秀文化及发展经验,不断提高中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力。目前有很多西方国家设立了孔子学院,通过学院的设立使得全球都可以深入认识中国文化,转变传统落后的认知偏差。 为了充分发挥出红色文化的作用及价值,我们应当将其与中国国情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考虑到世界的发展,建立健全社会发展观念,站在全局角度上对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探究。从一定意义上讲,红色文化不仅体现出我国的政策方针,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成为引导世界文化走向的主流趋势,并且根据我国国情创造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红色文化。 2.2维持中国文化的主要特色 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中,我们应当坚持中国文化特色,尤其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渗透到社会中,在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我们要正确认识文化特色,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将其纳入到中国特色文化的范疇中。在实际生活中,虽然有一些外来文化对人们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影响,甚至动摇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地位,但我们只有坚持红色文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充分凸显出文化特色,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文化冲击中坚定信念,丰富时代内涵,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发展。 2.3积极开展文化产业的建设 文化产业作为当前我国至关重要的产业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基于人民文化的实际需求,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此,国家应当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并且将文化发展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中。长期以来,我们都将文化发展作为国家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指导思想,注重红色文化的建设发展。虽然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但随着社会主义进程的有效推进,中国文化已经逐渐对世界文化进行了有效吸收,希望以此实现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及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可靠的基础。 3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融合的趋势 3.1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持续发展 3.1.1注重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沉淀 中国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具有丰富的文化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也是人们树立民族自信的根本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将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对中国优秀文化进行有效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二者的有效结合应当充分基于民族特色,引导人民群众具有文化自豪感,从而有效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3.1.2迎合社会及时代发展的趋势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所呈现出的一系列矛盾也在发生着变化。新形势下,将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有效融合是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体现出中国文化对社会及国家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基于此,二者的有效结合直接体现出了时代发展的具体变革,时代精神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同时代精神之间的有效融合。具体而言,应当坚持贯彻基本政治纲领,充分体现出执政理念,规范党的作风,从而形成健全完善的政治文化,引导人民群众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3.2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发展 从政治发展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红色文化进行有效融合能够有效创建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机制,充分发挥出红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进行有效地巩固,同时弘扬红色文化,坚定与资本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斗争的信念,坚决杜绝不良思潮的蔓延。 从文化发展而言,将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加强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激发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能够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意义和活力,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先进性。 综上所述,国家应当提高文化的社会影响力,维护中国文化的主要特色,积极开展文化产业的建设,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发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