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功能论述
范文

    杨苘泽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非凡,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建成全面小康的过程中,不能只依靠政府或者市场的作用,社会力量在乡村振兴中也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协调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乡村地区如果想要实现产业转型,那么除了政府政策外,相关的行业协会类社会组织在产业转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社会组织;全面小康;功能

    中图分类号:s-01:c912.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历史上农业在中国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发展农业是建设和发展国家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农耕经济时,农业是国家的第一支柱产业,伴生的农耕文明对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直到现代,我国提出要建成全面小康,消灭贫困,急需解决的是“三农”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淳朴的话,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和局限,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十分迅速,但是这种发展并不全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片面发展的弊端已经十分明显,甚至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乡村振兴不是少数人的任务,而是应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实现这一目标。社会组织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有责任和义务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根据王名教授对于社会组织的划分,社会组织具有“服务”和“表达”功能,可以划分为五个方面。第一,动员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第二,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及一定的公共服务;第三,建构和增值社会资本;第四,推进公民参与和社会治理;第五,表达公民诉求、维护公民权益并进行政策的倡导。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重视以及规范,为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本文将论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组织的定位和应该实现的功能,同时思考社会组织在实现功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五个要求,分别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生態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

    第一,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物质的基础,不光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工业与农业的偏重不同,城市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乡村发展速度,因此出现了农村青壮人口外流,农村空心化,农村老龄化等问题,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农村的人口稀少,受教育水平不高,专业方面的人才缺失,都加剧了农业的衰弱。如果放任不管这一恶性循环,乡村振兴将寸步难行。1978年之后市场和政府管理机制的改革,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这两个现象,即便是政府插手干预也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效果。而社会组织作为协调政府与市场,为公民提供服务和表达公民诉求的第三方,在市场失灵,政府又无法良好调控的时候,能够以自身的专业能力作为平台协调各方的关系。通过实地的调研,农业以及产业的兴旺,同时也是该类产业人才的兴旺,社会组织则可以通过整合与再分配社会资源,来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在资源方面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救助基金,或者将当地的某些产业与社会企业合作,将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都有专业的规划,同时,侧重于农业的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输送专业人才,为当地从事农业的人员提供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丰富当地的农业内涵。

    第二,农村是与城市所相对出现的,农村在人们的概念中一直是有着大量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生态地理环境等特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十分容易出现人们的富裕是建立在破坏环境为代价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那么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然是不可跳过的一环。这既是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乡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共同诉求。社会组织本身的功能就是“服务”和“表达”,那么当面对公民这一诉求时,不光是从政府政策上,还是从社会组织自身的属性出发,社会组织都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一目标提供服务和帮助。首先确立当地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比较常见的有生活污水乱排放、生活垃圾错误处理、过度开发自然环境等问题,然后通过政府的招标,或者购买专业的社会组织的服务,以此来获得专业的和有针对性的治理手段。例如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

    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一书中,提到的x街道通过向某物业公司采购“清理卫生死角”、“四害灭杀””等服务形式,将专业的问题交付给专业的社会组织去处理,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在乡村振兴中,此类的生态环境往往呈现出普遍性,但在村与村之间又呈现出特殊性,如果政府亲力亲为往往会投入巨大,但是成效甚微。

    第三,乡村振兴不光是要在物质上振兴,在精神文明上也需要振兴。过去的发展中,往往不重视乡村文化,这类文化既有物质上的文化,同时也有许多精神方面的文化。以某些少数民族中的传统为例,当调研人员进入当地的少数民族区域时,当地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实守信,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无不给调研人员留下了十分深刻的映像,当询问当地村民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这样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时,村民们普遍都提到了“村中的长辈管教有方”,村民口中的长辈,结合当地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是自古以来就一直延续下来的长辈组织,相当于当地自发形成的带头组织,时至现代,这些传统的社会组织,仍然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着无法代替的功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地可以自发地成立自治组织,同时与社区基层党组织合作,宣传和保护当地特有的良好民风,与时俱进,赋予新的生命力。

    第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出现了城乡融合的发展新阶段,不再是单调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的人口也出现了回流,此时的农村人口结构以及治理结构将变得更为复杂。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这其中,首先在自治方面,农村一直存在的传统社会组织,在这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社会组织能够保持和发扬农村的良好民风,由于这些传统社会组织由村民自发组成,组织成员在村中的能力以及公信力自然是被村民所认可。在实行治理的过程中,这些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对生产生活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治理;某些无法自行处理的问题出现时,这些传统社会组织也可以间接参与治理,通过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与有关部门协同治理这些问题。为村民和政府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实现了推进公民参与和社会治理的功能。

    第五,把生活富裕放最后,是因为生活富裕是根本,上述的所有都是以生活富裕为目标,生活富裕不仅意味着在物质上富裕,在精神上也需要富裕,生活富裕应该是全面的富裕。随着城乡融合的发展,虽然也有不少的劳动力回流,但是农村的空心化依然十分严重,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村民生活是富裕了,但是以家乡的贫穷为代价,农村的养老问题以及基础教育问题,都是真正实现生活富裕中需要正视的困难。当下常见的就是社会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以及教育服务,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法,通过政府购买这些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问题。另外,能够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另一种方案就是将一些社会企业类的社会组织引入农村,使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可以在当地就业,以此保持农村的人口结构。

    2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组织的困境

    社会组织一直处于“散养”的阶段,社会组织类型十分单调,商会占了社会组织数量的绝大部分,其他性質的社会组织因为受限于社会制度和经济条件所以数量十分少。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组织才开始辐射性地在全国各地出现。到了20世纪末期,由于社会组织的大量出现,政府颁布了与社会组织注册和登记相关的要求和条例,从此政府开始规范社会组织的发展。在经历一段时期的发展,虽然社会组织正在逐渐地规范,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首先,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仍处在不成熟阶段,政府在规范社会组织行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社会组织的规范,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社会组织的积极性。过去,我国的公民在处理社会事物过程中大部分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因此现阶段公民仍然对新介入的社会组织表现出不信任的态度。同时由于现阶段社会组织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低效率、低素质的服务,加剧了政府和公民对社会组织的不信任,使得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功能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其次,是社会组织在开展活动中的资金问题。在社会组织运行过程中,充分的资源是社会组织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保障,目前不仅缺少经济上的资源同时在人力资源上也存在空缺。现阶段的社会组织,真正能做到资金充足,能够满足正常组织活动的十分少。如今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的专项拨款、依托一些企业的运营、社会力量的捐助等等,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则很大一部来源于政府的专项拨款,这就导致了社会组织对于政府十分的依赖。

    最后,从社会组织自身的角度来讲,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专业人才的缺失是造成当下社会组织定位尴尬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因为自身的缺陷而导致不能抓住机遇,当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向社会组织寻求专项服务时,因为专业技术的缺乏,向外界提供的服务不到位,甚至利用欺瞒的手段中饱私囊,不仅给自身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同时对本来就脆弱的社会组织生存活动环境雪上加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01:04